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執著的人擁有隱形翅膀(4)

文子說他不喜歡愛抱怨和渾身負能量的人,如果有人老在朋友圈發牢騷,他會毫不遲疑地屏蔽他的消息。我也是如此,我總覺得與其花時間抱怨,不如把這時間用來充實自己或者享受生活。

文子年少時癡迷寫作,渴望自己的文字有一天能變成鉛字。他嘗試著投稿到雜志社,卻不斷被退回來。他并沒因此放棄,繼續筆耕不輟,后來他的稿子發表了,后來他在雜志上有了固定專欄,再后來他出書了。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能體會那種從得不到認可到默默堅持再到終于實現夢想的感動。

我們最大的共同點或許還在于——我們都是平凡人,可我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夢想,并且愿意為了這個夢想不顧一切。

2012年平安夜,北京的街頭被圣誕節的氛圍籠罩,隨處可見絢麗奪目的燈光。就在這個熱鬧的夜晚,文子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打算離開生活了九年的北京,去往杭州。

那天很冷,他拉著行李箱和朋友小暖告別,小暖問他:“你舍得嗎?九年了,說走就走。”

畢竟這座城市是他夢想的發源地,也承載著他九年的青春回憶。本該是傷感的時刻,他并沒有讓自己多想,笑了笑,嘻嘻哈哈就把這個話題帶過去了。

對于他辭職離開北京的壯舉,不僅身邊很多朋友頗感驚訝,他父母起初也難以接受。

父親為此找他談話,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什么時候再回去上班?”

他回答得斬釘截鐵:“我不想回去了,我想拍照。”

父親聽后很生氣,提高分貝說:“早知道就不讓你碰相機了!”

文子不想和父親爭吵,低頭沉默不語。

他原來在電視臺的那份工作看起來很光鮮,如果還留在那里,假以時日可能有加薪升職的機會,會更容易獲得傳統意義上的成功。可是,他不想過那樣的生活。那種看上去前程似錦的生活對他來說反而是包袱和禁錮。

他喜歡攝影,喜歡旅行,喜歡用手中的相機記錄平凡人美好的生活,記錄沿途曼妙的風景。他覺得這樣的生活才是他想要的。

他不想做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人士,他想打破禁錮,為夢想尋找一個新的出口。

從前他按部就班地上學,參加高考,讀大學,找工作,過著和普通人無異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認識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浩森,摸到了那臺黑色相機,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他面前打開。

他突然發現:原來,記錄生活的方式不只是文字,還可以用光影。內心深處的一個微小夢想仿佛被打開,并迅速蓬勃起來。

在興趣和夢想的指引下,他從攝影菜鳥漸漸成長為小有名氣的攝影師。喜歡他攝影風格的人越來越多,他成立了攝影工作室MOON,首度提出“全國巡拍”的概念,去不同的城市,用影像記錄不同人的青春和感情。

時間總是不夠,他一邊工作一邊攝影,越來越難以二者兼顧,不能自由地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他毅然決然地提出辭職,決定為了夢想拼搏一把。

辭掉光鮮誘人的工作,在別人看來難以理解,還覺得他有一些盲目和隨性。然而,對文子來說,這卻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他說,青春只此一次,值得我們傾盡全力。

既然決定離開,就不會再回頭。待父親冷靜下來,他對父親說:“我已不再是孩子了,我應該讓自己來掌舵自己的人生。”

他考上重點大學時,他找到薪水不錯的工作時,親戚朋友都很羨慕父親,父親也為自己擁有這么一個優秀的兒子感到驕傲。

可是文子卻迷茫了,他所擁有的這一切,真的是他喜歡的嗎?他從事的這份工作只是隨大流,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許嗎?

他用一個小長假的時間來考慮這件事。然后,他決定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路上為別人拍照的時候,他是多么自由多么快樂,仿佛迎著春風奔跑,風里都是花香的味道。

普天之下的父母,沒有不期望自己孩子優秀的。他們一方面期望和孩子相聚的時間多一些,另一方面又忍痛讓他們飛去更遼闊的世界找尋自我。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斗爭,只要孩子足夠堅持,最終往往是父母妥協。

父親發現文子心意已決,于是不再勸說,給予他支持。

創業初期,又是到一座新的城市,他忙得團團轉,跟父親聯系得較少,每次他還沒來得及打電話告訴父親他最近在忙什么,父親就會先打來電話。

有次父親在電話中問他:“你是不是要出書了?”他回答“是”。父親又問他:“你是不是決定以后在杭州定居了?”他依然回答“是”。他口頭上回答得簡潔,心里卻略有些酸澀。

縱然他為夢想奮斗疏于和父親聯絡,但父親還是通過別的渠道了解了他的近況,一直關注著他的生活。他仿佛是高飛的風箏,無論飛多高多遠,那根線也會牢牢被父母握在手心。

也是在那個時刻,他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平時和父親面對面交流的時間太少,那次通話結束后,他在書桌上鋪好信箋,給父親寫了一封信。把他對父親的誤解,把他對父親的感激,把他對父親的深情一一付諸筆端。

這封真情流露的信,父親收到后老淚縱橫,感慨萬千。他從前認為文子任性叛逆其實是文子成長的一種表現,畢竟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父親因此也釋懷了,從心底理解了文子的選擇。

因為工作的關系,文子會領略到世界各國的風光,也會在路上結識很多新朋友。可是,走再遠,他始終都要回家。經歷得多了,他越發明白陪伴的重要性。當他在杭州有了自己的房子后,他便把父母接到杭州住上一陣,盡可能多一點時間陪伴他們。

文子說:“以前很多人問我MOON最珍貴的是什么。我一直沒有明確的答復,但今天我想我明白了:MOON最珍貴的就是陪伴在我們生命里的人。”

陪伴在我們生命里的人,除了父母,就是身邊那些不離不棄的朋友。文子的好人緣讓他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浩森算是其中最特殊的一個。

浩森不僅是文子的合伙人,還是那個為文子打開攝影夢想窗戶的人。他陪伴文子走過最寶貴的十年青春歲月。遇到荊棘和泥濘,兩人互相激勵,保持樂觀和自信;遇到榮譽和鮮花,兩人互相督促,保持理智和清醒。

人生悠遠漫長,能有知己一路同行,實乃一大幸事。

如今,文子的工作室做得風生水起,新書《我不要一成不變的生活》也成為暢銷書,全國各地都有他的忠實粉絲。當初他只為追逐夢想,把攝影這件事做好,但現在,他也收獲了滿滿的成功。

即便如此,他仍然沒有懈怠,沒有停下腳步。他說,他總想學習多一點的東西,去多一些地方,豐富和挖掘自己。

追夢旅程上最需要的是堅持,就如文子的好友小暖說的那樣:“堅持,是對夢想的尊重和對青春的報答。”

這世界遼闊,我們總要找到自己喜歡做的那件事,或許那就是你的夢想所在。

而實現夢想的唯一方式就是擁有足夠的勇氣和行動力,去堅持到底。

你的努力是為了讓你的選擇更正確

人生就是一張試卷,上面有很多選擇題,怎么選擇全憑你自己。縱使人生的選擇題沒有標準答案,選擇的時候也要遵從自己的內心,日后少一點后悔,也算不負此生。唯有這樣,你才會比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因為你想用行動去證明:你的選擇是正確的。

與蘇錦重逢是在國展書會最后一天,彼時,我們已經有半年多沒有任何聯系了,本以為生命中再無交集的人突然出現在你面前,還說要請你喝咖啡,還是蠻訝異的。

我們選了臨窗的位置落座,在卡布奇諾的香氣中,蘇錦說:“亞娟姐,我現在開始后悔了,當初就不應該聽我媽的建議,回家鄉做什么銀行系統的工作。現在我每天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還要強顏歡笑地應對各種復雜的同事關系,真是身心俱疲啊!你說我現在該怎么辦?”

蘇錦曾是我部門的一位編輯,半年前,因為工作上遇到了一些不順,加上她媽媽不停地在電話中跟她鼓吹在家鄉為她謀求了一份多么安穩的工作,于是,她動搖了。

她提離職,我并不感到意外。她心有余而力不足,她很努力認真,卻始終跟別的編輯之間有點差距,這些我都看在眼里。

但我能感覺到她是真心熱愛這份工作,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相信假以時日,她會做出成績來的,于是我試圖挽留她。

“蘇錦,你不要急,你先不要跟其他編輯比,你跟你自己比,你不覺得你已經比剛開始來的時候進步很多了嗎?”我看著她說。

她微微一愣,抬起頭來。

“你之所以做書慢,只是因為做圖書封面的經驗不足,而公司對封面的要求又很高。可是你在寫方案方面、做版式設計方面進步都很大。

“你不需要跟別人比,只要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進步了一點,就算成功。”

蘇錦是來提辭職的,她以為我會很爽快地答應,沒想到我會跟她說這些,一時她不知道該回應什么才好。

見她沉默,我問她:“你大學是學什么的?”

她回答:“會計。”

原來她和我一樣,都是半路出家,學了別的專業卻從事了文字方面的工作。可見是對文字工作足夠熱愛。

我讓她把母親和我說的話都拋到一邊,僅僅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一周以后,再來告訴我走還是留。

一周后,蘇錦選擇了離開,我當然尊重她的選擇。

這半年多沒有她的任何消息,我想她應該是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并刻意避免跟我這個昔日上司聯系。所以,對于現在突然出現在我面前,并拋給我一個那么沉重話題的她,我一時真不知道如何回答。

窗外,霓虹燈不停地閃爍,五彩的光映照在蘇錦施過淡妝的臉上本應熠熠生輝,但她眼中的焦灼與落寞卻讓她看起來疲憊不堪。

我跟蘇錦說:“你的具體情況我不是很清楚,但我的故事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年少時,關乎我人生的很多次選擇都是由父母做出的,我自己并沒有選擇的機會,或者說是我沒有賦予自己選擇的權利。

中考填志愿時,父親讓我填了師范學校和重點高中,后來我的分數能上重點高中,他覺得我上高中考大學比較有出息。于是,我上了省重點高中。

高二文理分班時,明明我喜歡文科,父母卻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讓我選了理科。

直到高考失敗,我的分數和本科無緣,父親覺得望女成鳳夢破滅,成天發脾氣。

雖然現在在我看來,人生足夠漫長,如同一部厚重的書,高考只是其中一頁,不管考得好與壞,翻過去就是了。

但當年,對十八歲的我而言,高考的意義重大,是決定人生成敗的分水嶺。高考失利,在親戚異樣的眼神和父親的責罵聲中,我體會到深深的挫敗感。

在選擇復讀還是直接上一所大專院校時,父親選擇了讓我上大專,他擔心我復讀不一定能考好。這一點其實正如我意,我也懼怕重過一遍那種每天算著高考倒計時的黑暗日子。

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題,是從我離開父母身邊開始的。

我是在揚州某大學讀的大專,揚州城風景秀美,宛如清新淡雅的江南美女,激發我很多創作靈感。高中時寫小說被父母認為是不務正業,現在進了大學,終于可以泡在圖書館讀喜歡的書,聽喜歡的音樂,寫喜歡的文字。

跟單調又辛苦的高中生活相比,大學的生活豐富多彩又自由自在。美好的大學生活中,我給自己的唯一壓力是——我一定要考上本科。定這個目標,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希望能充分利用大學的時間來提高自己,以彌補高考失利的遺憾;二是當時的就業形勢所需,用人單位傾向選擇學歷高的人才,我希望將來自己求職時不會因為學歷而被拒之門外。

學歷更高意味著在求職時有更多選擇權和自主權,能夠選擇自己相對喜歡的工作。

就像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中對安德烈說的那樣:“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大二時,有了“專轉本”的機會,但是高昂的學費卻讓我有些望而卻步,畢竟家中經濟條件有限。

我打電話跟父母商量要不要參加“專轉本”考試,父親說可以去試試看,考上后去不去上再說,如果我非要上,只能自己想辦法付學費。母親則堅決反對去考,說供我讀大專已屬不易,家里弟弟、妹妹上學也急需錢,我不能如此自私,為了自己的前途不顧弟弟和妹妹。

歸根到底,父母并不支持我去考試,理由是沒錢支持我繼續深造。

打電話的那個夜晚我失眠了,輾轉反側,左思右想,最終我決定去參加考試。

這是我第一次違背父母的意愿,也是我第一次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題。

我無法想象如果當初不去考試今天會怎樣,我只知道,我從來沒有為這個決定后悔過。

后來,我通過“專轉本”的初試和復試,進入一所重點大學。學費問題是我自己解決的,通過助學貸款和給雜志寫文章賺稿費,我順利讀完了大學。并且,在這所大學里,我收獲了一份難能可貴的愛情。

也是從那次親自為人生做選擇題之后,我才真正學會了獨立。從那之后,雖然父母還是會時不時給我意見,但我僅作參考,每次做選擇的決定權還是在于我。

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后,面臨的選擇就更多了——和他談了這么久戀愛,該不該和他結婚過一輩子?房價下降了,該不該在這個時候買房子?工作做得不是很開心,該不該選擇辭職?

對于職場中人而言,最常見的選擇莫過于跳槽,這時,身邊的人會給你不同的意見,你有時難免會失去主張。

就拿我上一次跳槽來說吧,那次選擇比以往任何一次跳槽都要艱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县| 崇仁县| 静宁县| 宁强县| 汤原县| 雷山县| 略阳县| 祁连县| 聂荣县| 汉阴县| 喜德县| 天门市| 宜黄县| 湘潭市| 龙南县| 松阳县| 郎溪县| 定兴县| 尼勒克县| 紫阳县| 常宁市| 云和县| 吕梁市| 鹤峰县| 松溪县| 晋州市| 百色市| 务川| 浦城县| 陕西省| 灵宝市| 湾仔区| 黄梅县| 正镶白旗| 弥渡县| 平顺县| 常山县| 商洛市| 炎陵县| 同仁县| 德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