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闖關(一)
- 我是一個僧
- 金鈴雪山
- 3486字
- 2015-07-15 07:56:37
清晨,我與櫻靈向王將軍告辭,王將軍說白馬寺回了話,只能你一個人。櫻靈鬧著非要去,我安撫了半天,她終于同意在將軍府里等我。
王將軍派人給我領路,走了不到半柱香的功夫,便到了白馬寺。
白馬寺外站了兩排和尚,領頭的是方丈。
方丈上來便自我介紹:老衲法號證寬,是白馬寺的方丈,輔助四皇子的證嚴是我師弟。智山師弟遠道而來做客,敝寺榮幸之至。希望你能在白馬寺找到你要的答案。
我見證寬方丈很客氣,而且開門就見山,足夠坦誠,便也客氣的回道:方丈過謙了。按建寺年份,白馬寺還比少林寺早了幾百年,少林的輩分恐怕要低些,小僧按理應叫方丈一聲師祖。
證寬方丈顯然很喜歡我的措辭,不斷點頭面露微笑,等我說完連忙說你我都不必謙讓,你便喊我一聲師伯好了。來來來,我們進屋詳談。
進了大殿,我和證寬方丈按主客之分入了座,知客僧上了茶水后,證寬方丈說道:昨夜王將軍已派人將你的來意說了我聽。聽聞你在逍遙鎮與道家比劍時曾親見我師弟證嚴拔劍相助,并且也是通過此劍懷疑證嚴便是殺害你大伯一家的兇手。你來白馬寺便是想了解你師伯與本寺是否有過沖突。是否如此?
我說是的。我想問幾個問題,希望師伯能回答我。
證寬方丈抬手道:必定如實相告。
我問:我大伯一家是否來過白馬寺?
證寬反問道:你大伯叫什么名字?什么地方人?
我想了想,搖了搖頭道:我只知道他姓趙,從小便喊大伯,名倒并不知道。我們都是沈丘的。
證寬笑道:你大伯絕對沒有來過白馬寺,沈丘在少林東南邊,白馬寺在少林的西北邊,說起來少林比白馬寺離沈丘更近些,若是燒香拜佛,豈有舍近求遠之理?這是其一;其二,少林在民間有“天下第一古剎”的說法,白馬寺建寺雖早,論名,卻要稍遜少林一籌,故說起香火之旺,白馬寺遠不如少林寺。
我一聽,覺得很有道理。便又問道:不知證嚴法師所用兵器可是紫色的寶劍?
證寬答道:劍為利器,出手稍有不慎,便成殺生,故我佛門弟子,大都用棍,佛派名劍不如道家多,也正是因此。證嚴自小愛劍,出家后遵從師命,劍不露刃,用的一直是把銅色鈍劍。
我聽后糊涂起來,心想難不成證寬在替證嚴說謊?
證寬見我不語,說道:紫色寶劍,我倒是見古書曾有過記載。
我忙問:書中怎么說?
證寬笑道:我白馬寺與尋常寺廟略有不同,這大殿后有二殿,二殿后有三殿,共有七殿。書便在第七殿,師侄何不親自去第七殿翻書觀看?
我一聽,立即起身,謝了證寬,徑直向后面走去。
出了大殿,后面是塊青石場地。遠遠看見一位老僧站在二殿門口。
走到老僧前,我合什敬禮,說想去七殿看看古書。能不能行個方便讓一讓。
誰知老僧說要過二殿,必須得比試一場。
我一呆,問比什么,老僧指了指青石場上的武器架,說劍。
我回頭一看,這才發現架上懸掛的全是寶劍。
我說大師,我是按方丈的指使去七殿的,不是來比試劍法的。
老僧說你如果是來燒香拜佛,別說七殿,就算有十殿你也能進出自如,但是要看七殿的古書,那就得和我比劍,比贏后才能通過。就算證寬師弟親自去看古書,也得闖過我這關才行,這是白馬寺千年的規矩,不會因任何人破例。
我說行,那我就得罪了。
我們來青石場地,老僧指著武器架說你先選劍。
我說不用,我自己帶了,從背后拔出了干帥。
老僧“哼”了聲說,不要以為名劍是萬能的,你要是對它有了依賴心,恐怕有得虧吃。
老僧說完從武器架上選了把劍身極薄的軟劍。
我呆了呆,還是第一次遇到軟劍。
老僧說我年紀比你大,你先進招吧。
我持劍抱拳敬禮后,左手捏劍訣,右手握干帥,搶上兩步便是一招“佛法無邊”。
說到達摩金剛劍,其實共有三十六招,十八招攻十八招防,我在慧石的順風鐵匠鋪用的“滴水不入”便是守招。這招“佛法無邊”可說是達摩金剛劍法里的精髓,一劍刺人軀體五臟,這是殺招,遇不知反悔的惡貫滿溢之徒才用。說是一劍,其實是五劍,刺的順序是腎肺脾肝心,只是出手過快,常人眼里只見到一劍。速度要快這還是其次,刺腎是從人正面的,需要劍貫入身體,避開胃部,直達左腎,可見劍法的精準度也要求很高。當然我出這招并非要置老僧與死地,只想讓老僧知難而退早些認輸。
誰知劍離老僧不到一尺,便被軟劍一圈一圈的纏住,劍勢變緩,我手臂一振,軟劍這才被抖開,這招便算被破了。
我又換了一招“借花獻佛”,這招出得我很是滿意,因此招一虛一實,虛為騙招,直刺面門,真正的一劍在實招上,劍中途改為向下刺小腹。此招出其不意,虛招需做得以假亂真??商撜袆偝觯直卉泟p住。不得已,又抖開了軟劍。
我只能用上“送佛到西”。這招是改刺為砍,連砍十八個方位,仗的是手上干帥鋒利,欺的是軟劍不敢劍刃相碰。誰知道老僧用劍身斜迎干帥,干帥剛觸及軟劍,軟劍劍身一彎,干帥只得順著軟劍滑開,待干帥滑離軟劍,軟劍向我的臉反掃過來,此時干帥不及回擋,只能低首避開。連砍十八方位,劍劍落空,軟劍更是劍劍反掃,我左躲右避,很是狼狽。
我等“送佛到西”使完,心里不覺有些浮躁,連續變招,打了半天硬是沒碰到老僧一根毫毛,自己反倒是險象環生。
達摩金剛劍法使完,我收劍不語。
老僧也不趁勝追擊,問道:現在你還覺得干帥無往而不利嗎?
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心里有些沮喪。
老僧說道:要知道道家劍法以柔克剛,我這套云劍你破不了,武當的太乙玄門劍法、八仙劍法、太極劍法你更破不了。
我合什彎腰,誠懇的說,還請大師指點。
老僧笑道,孺子可教,來來,我給你說個一二。說完便席地而坐。
我也跟著坐了下來。
老僧說道:你破不了“柔”,道理很簡單,我們僧人常用沙袋練拳腳,可曾見過用樹練拳的?是因沙袋柔,樹為剛。一拳下去,沙袋里的沙通過變形卸力,將拳勢化解,而樹則不會卸力,受拳便會一斷為二。柔能克剛第一要點便是“卸”,剛才你連砍我十八劍,我劍身斜迎便是卸,劍彎更是卸。一卸再卸,剛力便衰而竭。
我點了點頭。
老僧繼續說:第二要點在“借”。比如小孩玩的陀螺,陀螺之所以能轉,是借繩子抽的力。
我說我不明白,借了會怎樣?
老僧說借了,便成自己的力。不倒翁可曾玩過?
我說玩過。小時候將稻草人固定在大圓鐵鍋里,怎么打稻草人都不會倒。
老僧說不倒翁原名捕醉仙,古人飲酒時,雕木人,上細下粗,上虛下實。喝酒前旋轉木人,木人停止旋轉后,面朝誰誰便要喝酒,故取名捕醉仙。你打不倒翁,不倒翁受你拳勁后仰,接著前傾,如你躲避不及,便反被不倒翁所打。所用力越大,不倒翁反撲力也越大,其實借的全是你的力。不倒翁所以能借力,皆因上虛下實。你瞧楊柳,柳條根固,為實,柳條軟,為虛,風再大,柳條也不會吹掉。
我說原來卸力借力的關鍵在于“下實”。
老僧點頭微笑道:正如剛才比劍,我劍身為虛,手腕為實。若無手腕,如何卸力借力?
我恍然大悟,道:只需攻“下實”,柔便可破。
老僧大笑,說少林選你參加比賽,慧能方丈果然頗具慧眼。柔之其三在“纏”。之前你出的兩招為刺,被軟劍纏住不能前行??芍@又是為何?
我說我懂了,劍插入土中,越深越不能前,乃是土纏劍之故。插入越深,纏之力便越大。
老僧不斷嘖嘖稱贊,問如何破?
我說所刺之力足夠大,土便纏不住。所以柔雖能克剛,至剛卻萬萬克不了。
老僧笑得胡須眉毛亂顫,不一會又哭了起來。
我問老僧怎么了,老僧說少林寺為佛派之首,原來如此。我白馬寺建寺雖早,卻無你這般聰慧之人。
說完站了起來,舉劍道:再比試試。
我招招不離老僧手腕,老僧連換招式,總沒辦法借力卸力,不得已后退一步,使上“纏”字訣。我劍被纏后,不用劍招,內力注滿劍身,直刺過去。老僧使了全力,劍還是纏不住干帥,眼看劍便要刺中自己,只得棄劍跳開。我手一抖,軟劍掉在地上。
我心下十分歡喜,向老僧道謝。
老僧嘆了口氣,說你謝我,我卻要謝慧恩。
我怔了一下,問為什么你要謝慧恩師傅。
老僧道當初慧恩與武當比武,我們白馬寺“證”字輩也前去觀看。比賽的第一環便是比劍,慧恩不知為何棄劍不用,憑一雙肉掌硬是破了武當的太極劍。我尋思來尋思去,在腦海里反復回憶著他們比賽時的招術,十天后才悟出慧恩的破解之法,慧恩因為手中無劍,便只能用龍爪手抓對方手腕,太極劍本就借力打力,見慧恩如此打法便無力可借,最終用劍纏住慧恩一只手,此法雖好,但自己的劍也動不了了。慧恩手不能動彈,另一只手去抓對方握劍的手腕,對方右手不愿棄劍,只得左手用太極拳迎敵。太極拳理同太極劍,慧恩一心想破太極拳去抓對方手腕,卻不是被太極拳卸力,便被對方左拳畫的圓圈纏住,最后慧恩惱怒,運起內力直搗對方胸口,對方雖畫圈無數,仍是架不住慧恩全力一擊,幸好太極心法學到了家,用胸口肌膚卸了慧恩不少拳勁。饒是如此,還是松開了劍,被打得倒退了幾步。慧恩雖雙手破了太極劍,只怕自己也沒弄清楚緣由,若是用達摩金剛劍去比,未必就能贏。我想明白后,這才有了如今以劍破劍的方法。你說我要不要謝你師傅慧恩?
我再次向老僧道謝。
老僧讓到一邊,手指著二殿門口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