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化學家應該知道的化學故事
- 紙上魔方編著
- 771字
- 2019-01-02 00:28:13
元素:構成物質世界的精靈
化學是什么?實際上,化學就蘊藏在我們每天的吃、穿、住、行當中。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衣服、食物、高樓、土壤等。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世界為什么會有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到底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在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提出,“水是世上萬物的本原”。但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卻認為,“世上所有的東西都來自于火”。后來哲學家恩鵬多克勒又認為,“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由四種元素組成的”,這四種元素分別是水、火、風、土。這些都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在我國古代,人們認為構成世界的元素有五種,即水、火、木、金、土。這五種物質還存在陰陽交替。
在這之后,有很多科學家為了探索物質的起源,進行了許許多多研究和實驗。結果,17世紀,英國科學家波義耳他從哲學的角度為元素下了一個定義:元素是通過任何實驗都不能再分解的純物質。
18世紀,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出版了一本名為《化學概要》的書,他在書中提到,元素是通過化學方法分割的最終物質。世界各地的學者,受到他的影響,紛紛開始尋找元素的征程。到現在為止,人們發現的元素有118種,這個數字還將繼續擴大。
就這樣,物質世界的神秘面紗終于被揭開了:世界上的一切都由元素構成。無論是流動的水,還是堅固的礦石;無論是強健的骨骼,還是微小的細胞……一切都不例外。在今天,人們還發現,不但地球上的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就連其他星球上的物質也是由元素組成的。更讓我們驚奇的是,無論是地球上的元素,還是其他星球上的元素,它們都是一模一樣的。
然而,宇宙中存在那么多復雜的物質,這一百多種元素怎么夠用呢?原來,元素之間結合的形狀、數量不同,就可以組成成千上萬種物質。例如,氧元素和碳元素結合,就組成了二氧化碳,而氧元素一旦和氫元素結合,又成了水。
正因為元素以不同的排列、不同的組合組成了成千上萬種物質。因此,我們說元素是組成所有物質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