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西門子S7-200系列PLC應用88例
- 鄭鳳翼 金沙主編
- 1330字
- 2019-03-01 21:51:31
1.2 本書寫作特點
1. 在PLC的I/O接線圖、梯形圖和語句表上添加注解說明
在不改變原有的PLC的I/O接線圖、梯形圖和語句表的基礎上,對每個電器元件和編程元件都添加注解說明,解釋和說明該電器元件和編程元件的作用,如圖1-1、圖1-2所示。由于已在PLC的I/O接線圖、梯形圖和語句表中,對每個電器元件和編程元件都添加了注解說明,因此,一般來講,在文字敘述中,就不再介紹該電器元件和編程元件的作用。

圖1-1 電動機的PLC控制電路

圖1-2 電動機啟動電路的梯形圖和語句表
此外,對同一控制過程,有的采用不同的指令或不同的電路程式進行編程,以加深讀者對指令和電路程式編程的理解。
2. 電路工作過程的描述
采用電器元件和編程元件動作順序和文字敘述相結合的方法來說明梯形圖和語句表,進而說明電路的工作原理。圖1-1、圖1-2所示電路的電器元件和編程元件動作順序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電路工作過程應按掃描過程的順序進行描述,并且在每個掃描周期中,應按輸入采樣、程序執行、輸出刷新的順序來進行描述。
3. 編程元件線圈、動合觸點、動斷觸點的表示
每個編程元件都有線圈、動合觸點、動斷觸點,它們均用同一文字符號表示,在梯形圖中可由圖形符號來區別,在指令語句表中可由指令助記符來區別,但在文字敘述中,就不易區別,為此在文字符號前加前綴來區別,不加前綴表示線圈,加“◎”前綴表示動合觸點,加“#”前綴表示動斷觸點,例如,“I0.0”表示輸入繼電器線圈、“◎I0.0”表示輸入繼電器I0.0的動合觸點、“#I0.0”表示輸入繼電器I0.0的動斷觸點。
4. 編程元件在梯形圖和指令語句表中位置的表示
編程元件在梯形圖中分梯級(或稱段),在指令語句表中分段(或稱邏輯行,在指令語句表中,邏輯行由自然行組成,并且段與梯級相對應)。梯級與段用方括號[□]表示,方括號內的阿拉伯數字表示梯形圖梯級,也表示指令語句表中的段。
在編程元件的線圈、觸點的后面加方括號[□],如#I0.0[1]、Q0.1[5]、◎T0[8]。其中,#I0.0[1]表示輸入繼電器I0.0的動合觸點在梯形圖的第1梯級和語句表的第1段;Q0.1[5]表示輸出繼電器Q0.1的線圈在梯形圖的第5梯級和語句表的第5段;◎T0[8]表示定時器T0的動斷觸點在梯形圖的第8梯級和語句表的第8段。
5. 掃描過程順序的描述
識讀PLC梯形圖和語句表的過程同PLC掃描用戶過程一樣,從左到右、自上而下逐線(支路)識圖。在程序的執行過程中,在同一周期內,前面的邏輯運算結果影響后面的觸點,即執行的程序用到前面的最新的中間運算結果;但在同一周期內,后面的邏輯運算結果不影響前面的邏輯關系。該掃描周期內除輸入繼電器以外的所有內部繼電器的最終狀態(線圈導通與否、觸點通斷與否),將影響下一個掃描周期各觸點的通與斷。

圖1-3 掃描周期的順序的表示
為此,給出掃描周期的順序,如圖1-3所示,實線方框內的順序號表示在該掃描周期內編程元件的動作順序,實線箭頭表示掃描周期的順序,帶斜線的實線箭頭表示在該過程中有多個掃描周期。虛線方框內的順序號表示輸入、輸出設備電器元件的動作順序,實線箭頭指向輸出設備的電器元件。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一個掃描周期的輸出刷新階段,CPU才將輸出映像寄存區中的狀態信息轉存到輸出鎖存器中,刷新其內容,改變輸出端子上的狀態,然后再通過輸出驅動電路驅動被控的輸出設備(負載),這才是PLC的實際輸出,這是一種集中輸出的方式。輸出設備的狀態要保持一個掃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