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任務一 理解稅務會計基礎知識

【情景模擬】

小王已經學習過“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課程的有關內容,他發現學校還開設了“稅務會計”課程。

【提出問題】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有什么關系?

【任務目標】

掌握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與區別,理解稅務會計基本前提和原則。

【知識簡介】

稅務會計是以國家現行稅收法規為準繩,運用會計學的理論和方法,連續、系統、全面地對稅款的形成、計算和繳納等涉稅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一門專業的現代企業會計。稅務會計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關于稅收及其賬務處理的方法體系。稅務會計是適應納稅人經營管理的需要,從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中分離出來,并將稅收法規和會計核算融為一體的一門專業會計。稅務會計進行應納稅款的計算、繳納及退補稅款的核算,離不開財務會計的方法體系;稅務會計為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納稅控制,需要借助于管理會計的方法體系。因此,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共同構成現代企業會計的三大分支。稅務會計具有法律性、納稅主體的廣泛性、專業性和兩重性的特點。

稅務會計的目標是:依法納稅,認真履行納稅人的權利和義務;正確納稅,協調好稅法與會計核算的關系;科學納稅,保證企業稅收負擔的優化。

知識點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

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

稅務會計作為一項實質性工作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企業會計的一個特殊領域,是以財務會計為基礎的。稅務會計不單獨設置賬簿體系和報表體系,稅務會計資料大多來源于財務會計,它對財務會計核算中與現行稅法不相符的會計事項,要按照稅務會計方法計算、調整,并做調整分錄,再融于財務會計賬簿或財務會計報告之中。

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稅務會計屬于財務會計的分支,但有別于財務會計。

(1)提供的信息不同。財務會計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稅務會計在企業納稅申報的過程中,向利害關系人提供稅務活動的信息。

(2)核算范圍不同。財務會計要反映企業以貨幣計量的全部經濟活動,包括資金運動的全過程;而稅務會計僅對企業的涉稅活動進行反映,核算和監督與涉稅活動有關的經濟事項,即與計稅有關的資金運動。

(3)核算法律依據不同。財務會計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及指南,要求會計信息的客觀與公允。稅務會計的依據是各種稅收法律法規,要求各項稅款及時、足額地上繳國家。

(4)核算原則不同。財務會計遵循的是會計基本準則和一般會計原則。稅務會計依據的主要是稅法。二者的主要差異體現在收益確認的時間、費用扣減標準、資產與負債的基礎等方面。

【邊講邊練】下列( )說法是正確的。

A.稅務會計就是稅收會計

B.稅務會計是從稅收會計中獨立出來的

C.稅務會計是從財務會計中獨立出來的

D.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并存

知識點二:稅務會計的基本前提和原則

一、稅務會計的基本前提

納稅人的涉稅業務錯綜復雜,使會計核算存在種種不確定性,要進行正確的判斷和估計,必須要明確稅務會計的基本前提。由于稅務會計是以財務會計為基礎的,因此,財務會計中的基本前提有些也適用于稅務會計,如會計分期、貨幣計量等。但由于稅務會計有自己的特點,其基本前提也應有其特殊性。

(一)納稅主體

納稅主體就是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正確界定納稅主體,就是要求每個納稅主體應與其他納稅主體分開,保持單獨的會計記錄并報告其經營狀況。國家規定各稅種的不同納稅人,有利于體現稅收政策中合理負擔和區別對待的原則,協調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各層次的關系。

納稅主體與財務會計中的“會計主體”有一定區別。會計主體是財務會計為之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會計處理的數據和提供的財務信息,被嚴格限制在一個特定的、獨立的或相對獨立的經營單位之內,典型的會計主體是企業。納稅主體必須是能夠獨立承擔納稅義務的納稅人。在一般情況下,會計主體應是納稅主體。但在特殊或特定情況下,會計主體不一定就是納稅主體,納稅主體也不一定就是會計主體。例如,如果控股公司是由母、子公司企業法人組成的,在編制合并會計報表時,將它視為一個經濟意義上的會計主體;而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母、子公司分別是獨立的納稅主體,此時稅務會計主體與財務會計主體是不同的。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的前提意味著該企業個體將繼續存在足夠長的時間以實現其現在的承諾。預期所得稅在將來被繼續課征是所得稅款遞延及暫時性差異能夠存在,并且能夠使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跨期攤配的理由所在。

(三)貨幣時間價值

隨著時間的推移,投入周轉使用的資金價值將會發生增值,這種增值的能力或數額就是貨幣的時間價值。這一基本前提已經成為稅收立法、稅收征管的基點,因此,各個稅種都明確規定了納稅義務的確認原則、納稅期限、繳庫期限等。由此,遞延確認收入或加速確認費用可以產生巨大的資金優勢,它深刻地揭示了納稅人可以達到最遲納稅的目的。

(四)納稅年度

納稅年度是指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選定的繳納稅款的起止時間。我國的納稅年度是指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如果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的中間開業,或者由于改組、合并、破產關閉等原因,使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限不足12個月的,應當以其實際經營期限為一個納稅年度。納稅人清算時,應當以清算期間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納稅會計期間不等同于納稅期限,如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納稅期限一般是1個月,而企業所得稅實行的是按月或按季預交,年度匯算清繳。納稅人可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選擇、確定,但必須符合稅法規定的采用和改變納稅年度的辦法,并且遵循稅法中所做出的關于對不同企業組織形式、企業類型的各種限制性規定。

二、稅務會計的原則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密切相關,財務會計中的核算原則,大部分都適用于稅務會計。但又因稅務會計與稅法的特定聯系,稅收理論和立法中的實際支付能力原則、公平稅負原則、程序優先于實體原則等,也會非常明顯地影響稅務會計。

結合財務會計原則與稅收原則和稅務會計自身的特點,稅務會計有以下幾項原則。

(一)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結合的原則

權責發生制以權利和義務的發生來確定收入和費用的實際歸屬,能夠合理、有效地確定不同會計期間的收益和企業的經營成果,體現了公允性和合理性。因此,企業會計核算中,堅持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相比之下,按收付實現制來確定收入和費用的實際歸屬,則有失公允與合理。因此,收付實現制只適用于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等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

收付實現制具有如下特點:運用簡單,易于審核;使收入與費用的實現具有確定性;在納稅人最有支付能力時上繳稅款,稅收征管操作性強等。因此,在稅收歷史上,最初采用的是收付實現制。但后來,由于財務會計廣泛采用權責發生制,加之賬簿記錄轉換的不方便,稅務會計也采用了權責發生制。但是,稅務會計的權責發生制具有以下特點:

(1)必須考慮支付能力原則,使得納稅人在最有能力支付時支付稅款。

(2)確定性的需要,使得收入和費用的實際實現具有確定性。

(3)保護政府財政稅收收入。

在收入的確認上,權責發生制的稅務會計在一定程度上被支付能力原則所覆蓋,包含著一定的收付實現制的方法。例如,在流轉稅法規中,都將“取得索取銷售款的憑據的當天”作為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但在確定轉讓不動產的營業稅納稅義務時間時規定為“納稅人轉讓土地使用權或者銷售不動產,采用預收款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盡管納稅人收取的預收款在會計上要記為“預收賬款”和“遞延收益”。

在費用的扣除上,權責發生制的稅務會計也適度引用了收付實現制的方法,如在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前準予扣除的業務招待費、廣告費用等項目金額時,不是完全基于其應付數,而是在特定情況下根據其實際支付的金額作為稅前調整的基礎。

稅務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時,確定計稅收入或計稅成本的并不一定是現金形式,而是只要能以現金計價即可,如納稅人在以物易物進行非貨幣性交易時,收到對方一項實物資產,便應按該實物資產的公允價值來確認和計量換出資產所實現的收入。

另外,財務會計采用穩健原則列入的某些估計、預計費用,在稅務會計中是不能夠被接受的,因為稅務會計強調“該經濟行為已經發生”的限制條件,從而起到保護政府稅收收入的目的。

綜上所述,稅務會計在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同時,適度引用收付實現制,以達到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目的。

(二)配比原則

稅務會計在總體上遵循納稅人取得的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和損失配比的原則,尤其是應用于所得稅會計,在確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和金額時,應遵循配比原則,即納稅人發生的費用應當在其應配比的當期申報扣除,納稅人某一納稅年度應申報的可扣除費用,不得提前或滯后申報扣除。稅務會計運用配比原則的特點體現在:

(1)稅務會計堅持應納稅所得額是納稅人的應稅收入與這些收入所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相抵減后的結果,因而提取存貨跌價準備等不允許稅前扣除,需做相應的納稅調整。

稅務會計中的配比原則還要遵循“納稅人可扣除的費用從性質和根源上必須與取得應稅收入相關”這一原則。首先區別不同項目的稅收待遇并進行分項或分類配比;其次,將贊助支出、擔保支出等視為與應稅收入不相關,因而不得在所得稅稅前扣除。

(2)稅務會計由于適度地采用了收付實現制,不完全是以會計上的收入與成本費用進行比較計算,因而,應納稅所得額往往不等于會計利潤。

(3)在納稅處理上,納稅人不得因會計政策變更而調整以前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也不得因此調整以前年度尚未彌補的虧損。

(三)劃分營業收益和資本收益原則

營業收益和資本收益具有不同的來源,負擔著不同的納稅責任,在稅務會計中應嚴格劃分。營業收益是指企業通過其經常性的主要經營活動而獲得的收入,通常表現為現金流入或其他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其內容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兩個部分,其稅額的課征標準一般按正常稅率計征。

資本收益是指在出售稅法規定的資本資產時所得的收益,如投資收益、出售或交換有價證券的收益等。資本收益的課稅標準具有許多不同于營業收益的特殊規定。因此,為了正確計算所得稅,就應該有劃分兩種收益的原則和標準。

(四)稅款支付能力原則

稅款支付能力與納稅能力有所不同。納稅能力是指納稅人應以合理的標準確定計稅基數,有同等計稅基數的納稅人應負擔同一稅種的同等稅款。因此,納稅能力體現的是合理負稅原則。稅款支付能力與企業的其他費用支出有所不同。稅款支付全部是現金流出,因此,在考慮納稅能力的同時,更應考慮稅款的支付能力。稅務會計在確認、計量和記錄其收入、收益、成本、費用時,應選擇保證支付能力的會計方法。

【邊講邊練】稅務會計的原則有( )。

A.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結合的原則

B.配比原則

C.劃分營業收益和資本收益原則

D.稅款支付能力原則

對情景模擬問題的回答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稅務會計的理論形成借助于財務會計的理論。稅法對稅務會計在收益計量、成本費用的計算、折舊分攤、會計期間等方面的約束都是依據財務會計的概念和方法提出來的。稅務會計的實務處理很大程度借助于財務會計的核算方法體系來完成。

稅務會計屬于財務會計的分支,但有別于財務會計。主要表現在:兩者提供的信息不同;兩者核算范圍不同;兩者核算法律依據不同;兩者核算原則不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兰市| 全椒县| 英德市| 陈巴尔虎旗| 梁平县| 德化县| 绥棱县| 建德市| 灵川县| 射洪县| 凯里市| 保山市| 汽车| 山东省| 兴安县| 明星| 修武县| 会泽县| 麦盖提县| 格尔木市| 西乌珠穆沁旗| 西畴县| 江门市| 聂拉木县| 文安县| 黑水县| 永丰县| 英超| 集贤县| 吴江市| 千阳县| 宝应县| 新民市| 绥德县| 东平县| 哈尔滨市| 永善县| 济南市| 边坝县| 海门市|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