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電阻器和電位器的測量
1.1.2.1 電阻器的測量
使用電阻器時,首先要知道它是否完好,可用以下幾種常用的測量方法。
1. 用萬用表測量固定電阻器
用機械式萬用表測量前,需對其調零,選擇要使用的擋位,將紅、黑兩根表筆短接,調節調零螺母使表頭指針阻值為零,然后用表筆接被測固定電阻器的兩個引出端,此時表頭指針偏轉的指示值,即為被測電阻器的阻值。如果指針不擺動,則可將萬用表換到阻值較大擋位,并重新調零后再次測量。如果指針仍不擺動,可能該電阻器內部斷路,應進行故障檢查。如果指針擺動到指示為零,可將萬用表置于阻值較小擋位(每次換擋均需調零后才能進行測量)。
注意:測量時人體手指不要觸碰被測固定電阻器的兩個引出端,以免影響測量結果。
2. 用晶體管特性圖示儀測量固定電阻器
如果認為用萬用表測量電阻器的阻值精度不夠準確,則可以用晶體管特性圖示儀來測量,測量方法類似測量普通二極管的方法,但要注意在被測電阻器所允許的最大功耗內進行測量。
3. 用萬用表測量熱敏電阻器
在測量熱敏電阻器之前先測量室溫下的電阻值,檢測阻值是否正常。
測量熱敏電阻器的阻值時,可通過人體對其加熱(如用手拿住),使其溫度升高,觀察阻值變化。如果體溫不足以使其阻值產生較大變化,則可用發熱元件(如燈泡、電烙鐵等)進行加熱。當溫度升高時,其阻值增大,則該熱敏電阻是正溫度系數的熱敏電阻;若其阻值降低,則是負溫度系數的熱敏電阻。
另外,可用萬用表測量熱敏電阻兩端電壓繪制伏安特性曲線,并根據它判斷熱敏電阻的好壞。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要了解萬用表各歐姆擋的短路電流和開路電壓。例如 500 型萬用表,R×1Ω、R×10Ω、R×100Ω、R×1kΩ 擋的短路電流分別為 100mA、10mA、1mA、100μA(兩表筆短接,表針指示到零歐姆時,流過表筆的電流);它們的開路電壓均為 1.2V(指兩表棒開路,表針指示為無窮大時,兩表棒之間的電壓)。
測量時,首先用R×1Ω擋,從直流電壓和電流刻度上讀出通過該電阻的電流為22mA,兩端電壓為0.936V,測得阻值為35Ω;再將萬用表置于R×10Ω擋,這時短路電流為7.4mA,開路電壓為0.316V,讀出阻值仍為35Ω。再將表筆對調,重復進行上述測量,把四組電流和電壓值標識在圖1-14的直角坐標上,繪制出伏安特性曲線。如特性曲線接近直線,說明該被測熱敏電阻特性良好;如果曲線彎曲,則說明該被測熱敏電阻特性不好。
1.1.2.2 電位器的測量
1. 電位器標稱阻值的測量
首先,測量兩端的兩片焊片之間的阻值,也就是其標稱阻值,看其是否與標注值相符合。
其次,檢查電位器的開關接觸是否良好。用萬用表的低阻值擋來測量,表筆接兩焊片,調節開關通斷,觀察萬用表的阻值變化情況。
最后,測量電位器動觸點的接觸狀況。測量端點為中間焊片和兩端的任意一片焊片。測量時,緩緩旋轉轉軸,觀察電位器的阻值是否在零及標稱阻值之間連續變化。若萬用表表針讀數連續變化,則電位器動觸點接觸良好;否則該電位器動觸點的接觸不良,或電阻片的碳膜涂層不均勻,有嚴重污染。
2. 同軸電位器的測量
同軸電位器的測量與通用電位器原理相似。測試電路如圖1-15所示。

圖1-15 同軸電位器的測試電路圖
先分別測量電位器A的1、3兩端及電位器B的l、3兩端的電阻值,這兩個阻值應與標稱值相符。然后將電位器逆時針旋到底,將兩只萬用表分別接電位器 A的1、2兩端和電位器B的1、2兩端,順時針旋轉同軸電位器的軸柄,觀察兩只萬用表的阻值是否同步變化。
再用同樣方法測量同軸電位器A的2、3兩端和電位器B的2、3兩端阻值變化是否同步,讀數是否連續。
性能良好的同軸電位器,標稱阻值應相等或近似相等,在旋轉軸柄時同步誤差(阻值誤差)極小,且無阻值突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