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尊重和愛是教育的前提

老師愛學生主要是對學生誠心誠意的“關注”。你要細心發現他的閃光點,認可他的努力,鼓勵他的點點滴滴的進步,理解他的苦衷和需求,關心他的生活和學習,幫助他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充分發揮他的特長,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走路。一天,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一位演老師的演員急匆匆地跑到學校,說:“孫老師,我們導演問我一個問題,就是‘老師為什么要熱愛學生?’。我答不上來,他說讓我來請教您。”我說:“你們導演問了你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可以說這是當好教師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問題。因為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師愛就源于教師對民族對國家的一片赤子之心,是一個教師對國家對民族未來的一種責任。可以說,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出于一種民族責任感,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這是一種很高尚的感情。”基于這樣一個認識,老師熱愛學生就應該是全員的,是面對所有學生的,不應有任何附加條件,無論他是聰明的還是遲鈍的,是聽話的還是不順從的,是老實的還是淘氣的,是漂亮的還是難看的,是整潔的還是邋遢的,也無論他來自什么樣的家庭。他們在我們老師心目中是一律平等的,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權利。

愛學生不是一種工作形式和方法,而是師德的根本和實質。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巨大的能源,它是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它是點燃學生心靈火花的燃料,也是學生能夠進步的希望。

尊重是人的高層次的心理需要。這不僅是成年人的心理需要,也是孩子的心理需要。而成年人往往忽略了孩子的這一不亞于穿衣吃飯,甚至比穿衣吃飯還重要的需要。從小被人尊重的人,有很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或者說孩子會自己努力用完善的人格來維護自己做人的尊嚴。被人尊重的孩子也會去尊重別人,如果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那么我們整個民族的自尊感就會提高。

你要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你就會尊重孩子。可我們往往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怎么樣,一味希望孩子能聽我們成年人的話,常常忽視孩子的需要,不考慮孩子在想什么,不體諒孩子的處境,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了解孩子的苦惱和心理上的障礙,只憑著我們想象的情況去教育孩子。一旦孩子的行為出乎我們的意料,或者沒有按我們的要求去做,我們就可能對孩子不滿意,甚至批評或采用其他方法來懲罰。這樣,很難達到師生關系的融洽,也很難進行師生情感的交流和師生心靈的溝通,對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極為不利,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極大。教師尊重學生,不是一個方法問題,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

我們尊重孩子,會使孩子們的自尊心得到保護,自信心也得到鼓勵,這樣做,能夠保護孩子的創造性,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孩子們懂得了自愛,懂得了做人的尊嚴。有一個老師上了我們班的課,說:“你們班的孩子往那兒一坐,個個都信心滿滿,眼睛特別亮。”這就是每個孩子被尊重的結果,也是我要達到的教育目標。

不尊重孩子,就談不上教育,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孩子,包括淘氣的孩子。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非常重要的問題。

尊重學生的人格

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小男孩,在課間怯生生地走到我面前,遞給我一件東西,說:“我自己做的,送給您。”我一看,是一個把畫報撕碎又粘在一起的看不出模樣的東西,看著他那莊重的樣子,我沒笑,努力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終于看出來了:“一個機器人?”他的眼睛一亮:“對!”“這是眼睛?”“對極了!”孩子叫道。“還不錯,謝謝你送給我這件禮物。”我認真地把它夾在教科書里拿走了。我絕對不能說:“你粘的這叫什么破玩意兒呀,還送給我!”因為他太小,他的能力又太有限,我必須體諒他的處境,才不會傷害他。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傷害他,還給他以鼓勵,對一個能力還比較差的小孩子來說,這是愛護了他的自尊心,培養了他的自信心。我們的一句話,甚至是一個眼神,對孩子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孩子會把它作為老師對自己的一種評價,當然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我們對班上的每個孩子都要尊重,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要像愛護鮮花一樣愛護孩子幼小的心靈,使之不受傷害,我們和孩子“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心靈的接觸”,而孩子的心靈又是極其嬌嫩、脆弱和敏感的。特別是對膽子小、能力差的孩子。

有一天,一個女孩子在課間要和我說件事,還不讓別人聽。當只有我們兩個人的時候,她撩開連衣裙的袖子,讓我看她胳膊上的傷,我驚訝地問:“怎么回事?”“媽媽打的,我數學測驗不及格,媽媽讓我告訴您,說讓您寒磣寒磣我。”我非常誠懇地說:“我不想寒磣你,我很同情你,你基礎差,但我知道你努力了。”我和她媽媽進行了聯系,告訴她打孩子、寒磣孩子是刺傷孩子心靈的做法,要耐心幫助孩子,要善于鼓勵孩子。她媽媽很感動,以后不再打她,她有問題也能主動去問數學老師,期末數學考試得了八十多分。試想,假如我知道她的數學成績不及格后,也和她媽媽一起寒磣她,狠狠批評她,說她不用功,說她腦子笨,能把她批評進步嗎?那只能傷害她,使她更加自卑,更加沮喪,更加畏懼學習上的困難,性格變得更加憂郁。所以,我們真應該在批評學生時要謹慎些,鼓勵學生時要慷慨些,和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時要小心些。這樣,工作中的失誤就會減少一些。

有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不當,似乎已經喪失了自尊心,重新培養起他們的自尊心是個很艱苦的過程。這要靠教師對他們的尊重與信任,靠同學們的友愛與承認。

尊重學生的情感

陶行知先生有一段非常感人的話:“您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您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一樣的躊躇。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么悲哀。他沒有打著他所討厭的人,便好像是羅斯福討不著機會帶兵去打德國一般的慪氣。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撻,連在夢里也覺得有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他寫字想得雙圈沒得著,仿佛是候選總統落了選一樣的失意。他想讓你抱他一會兒而您偏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奪去一般的傷心。”這就是說教師要有一顆可貴的童心。我們只有“變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理解孩子,教育孩子。

我們應該蹲下身子,以孩子的視角來觀察世界,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情感。這方面我有深刻的體會。一個一年級孩子的媽媽剛剛來看過他,媽媽走后,我發現這個孩子眼淚汪汪的,他平時并不是一個愛哭的孩子。我走到他的座位前邊坐下來,關切地問他:“你怎么了?”他說:“我在奶奶家住,爸爸媽媽在石化廠單位宿舍住,媽媽一星期回來看我一次,剛才跟我待了一會兒就走了。”孩子在竭力忍住自己的眼淚。我很理解這個孩子現在的心情和對媽媽的依戀之情。于是,我輕輕握住孩子的手,非常動情地小聲對他說:“我知道這是什么滋味,我小時候在北京跟著爸爸上學,放假回老家看媽媽。每當該離開媽媽的時候,我就難受得不得了!跟你現在的心情一樣。現在,我的媽媽已經去世了。我很想她,可我再也見不著媽媽了。”我跟孩子說的是真心話,說時,眼里也有眼淚了。后來,這個孩子用“好像”一詞造句時,寫了一句:“孫老師好像我們的媽媽。”他畢業后在北京二中上高二的時候回母校來看我,還提起這件事,他說他曾經把這件事寫進了作文里。可見,尊重孩子的情感,與孩子達到情感的溝通,即使是在一年級時發生的事情,他一輩子都忘不了。如果孩子跟你在情感上是親近的,他就會信賴你,依靠你,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因為孩子認為你是理解他的朋友,你和他心心相印。

我還教過一個非常淘氣愛打架的男孩子,一天,他上學來,坐在位子上,哭得很傷心。我問他:“發生了什么事?”“二慶死了。”“二慶是誰?”他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同學代答:“是他‘弟弟’,其實是他的小貓。他小名叫大慶,就把他的小貓叫二慶。”他這時真的像死了親弟弟一樣的悲哀。同學們都圍著他說些安慰的話,沒有人笑話他。我觀察到這些情景,認識到這就是孩子與孩子之間情感的共鳴,成年人不可以輕視的。如果這時我們說“死個小貓也值得你這樣”,就是對孩子情感的褻瀆。別說這樣的語言了,就是你給孩子們一個不在乎的表情或神色,孩子們也會視你為不通情理的外人。這個孩子的表現真的是我一個意外的發現,我看到了表面粗野的他,其實也是有一個豐富的感情世界的,他對小貓的依戀,說明他是有愛心的,這就是他情感方面的閃光點。我和孩子們一樣陷入了同情他的情景中,我說了我小時候養的從樹上掉下來的小麻雀被小貓吃掉的痛苦。這時,我的心和孩子們貼近了許多,他們也把我當做朋友一樣地看待。從此,我也就進入了這個不馴服孩子的情感世界。慢慢地,原來粗野愛打人的大慶變得能容人了。同學打乒乓球不小心抽球時,拍子抽破了他的嘴,疼得他捂著嘴直哭,卻沒有還手,也沒有罵人。我知道這對于他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他的情感升華和行為改變上的一個飛躍。當時我感動得把他摟在懷里情不自禁地說“乖孩子!乖孩子!”,并讓同學把這事記進中隊日志,登上光榮冊。我還根據他的變化編了一段山東快書《他進步了》,讓同學在全校大會上演出。節目編出后,我先征求他的意見,問他可不可以在大會上公開演出。他問:“是不是后來說我進步了?”“當然!主要說的就是你的進步。”“那就行!”我們用這種方法強化了孩子的優良行為。對這個孩子的教育,我是從尊重他的情感開始的。

孩子們的情感有時在我們成年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但對于孩子卻是合理的。孩子的情感之所以應該尊重,是因為孩子也是人,只不過孩子是未成年人。孩子的情感本來就和大人不同,我們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地強求孩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做教師,就是要能夠變換角色,了解孩子們的喜怒哀樂,摸到孩子情感變化的脈搏。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孩子。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在情感的交融中共同進步。

尊重學生的愛好

尊重孩子的愛好就是重視孩子的個性發展。據說,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有自己的特殊愛好的。一個孩子有正當的愛好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他如果愛好文藝,可以陶冶情操;他如果愛好體育,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培養自己的毅力;他如果愛好科技,可以養成鉆研的習慣……就怕孩子什么愛好都沒有。作為教師,無論孩子哪方面的愛好,只要是正當的,我們都應該支持和鼓勵,這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方面。

有一個學生喜歡昆蟲,四年級就看了八本昆蟲方面的課外書,而且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一本大學教科書《昆蟲學》。我找機會讓他給大家介紹有關昆蟲的知識,還把他的昆蟲標本和畫的昆蟲的圖展示給大家看。我們全班同學都把逮的昆蟲送給他,我也一樣。一天,下班的路上,我看到一只蟋蟀,趕緊抓住,回家放進罐頭瓶里,第二天送給他,他又高興又激動。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支持和鼓勵極大地促進了他的興趣愛好。有一年夏天,不知怎的,我們發現一個女同學頭上長了虱子,緊張得我馬上就對那個女同學說:“趕緊回家,讓媽媽帶你去醫院!”那個女同學也嚇得一邊哭一邊收拾書包。就在這時,那個“昆蟲迷”跑到我跟前,一邊作揖一邊請求:“孫老師,求求您,幫我抓一個虱子吧!這是難得的虱目昆蟲標本啊!”我就真的給他抓了一個,放進了一個小玻璃瓶子里,他心滿意足地拿走了。后來,他的爸爸也很支持他的這個愛好了。孩子在作文中寫道:“星期日爸爸帶我去郊外捕捉昆蟲。當我抓住一個大蝗蟲時,高興得我恨不得親它一口。”

他還以昆蟲為題材,寫了《蜣螂夫婦歷險記》,下面是他的第一集:

在一陣鞭炮和鑼鼓聲的伴奏下,蜣螂浩克和史得溫絲結成了美滿的姻緣。過了幾天,他們就開始了長途的蜜月旅行。

他們身上帶著一萬美元。浩克(男)穿著一件黑色的牛皮上衣,藍色的豬皮褲。史得溫絲穿著白色的紗衣(是短裙)。他們坐上一輛馬車,漸漸地,漸漸地消失在了馬路的盡頭。

蜣螂夫婦去了巴黎圣母院,看了舞蹈,聽了交響樂。不過,不是從正門進來的,而是從下水道溜進來的。他們還去了威尼斯,坐了小艇。不過也要解釋一下,他們是坐在船艙里皮墊的縫隙之中。今天,他們正坐著馬車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突然,從路旁的草叢中躥出幾個強盜來。這些人有的手握鋼刀,有的端著手槍,有的張開大嘴,露出牙齒,似乎要一口咬死蜣螂夫婦。浩克看到如此景象,便跳下馬車,抽出寶劍準備自衛。他定睛一看,原來這些強盜都是些蟬、叩頭甲、放屁蟲等鼠流之輩。于是浩克大喊一聲,揮著寶劍砍去。“啊!”幾聲慘叫,有幾個亡命之徒死于寶劍之下。其余的幾個嚇得連滾帶爬。叩頭甲“當當當”磕了三個響頭,可是也沒有幸免死亡。放屁蟲、蟬連忙求饒。浩克用劍指著他們的鼻尖說:“你們以后還敢不敢了?”放屁蟲趕忙回答說:“不敢了,不敢了!”(放屁蟲放屁時的聲音是噗噗噗的)浩克又說:“你們以后要是再敢這樣,我就殺了你們!”蟬趕快說:“知道了,知道了!”(蟬的叫聲是知了、知了)于是浩克把劍抽了回來。這兩個強盜一邊鞠著躬,一邊點著頭,向后退。這時,一只七星瓢蟲飛來。他對蜣螂喊道:“不要放過這兩個壞蛋!”蟬撿起一塊石頭向瓢蟲打去,將瓢蟲打死了。蜣螂這才看清了他們的面目,揮了兩下寶劍,就把他們解決了。史得溫絲走下馬車要吻浩克,向他表示謝意。就在這時,一支陰森森、冷冰冰、彎彎曲曲、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箭射了過來。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集。

在少先隊活動課上,他把自己的作品念給大家聽,他豐富的想象,奇特的構思,幽默風趣的語言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大家聽得入了迷,一會兒洗耳恭聽,一會兒哈哈大笑,就盼著聽他的下一集了。這篇文章后來被《光明日報》登了出來。

五年級時,這個孩子在北京市小學生昆蟲知識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還參加了北京市中小學生昆蟲愛好者協會。

這是一個精力過剩、思維活躍的淘氣孩子,他有能力在課余時間搞些其他的愛好。這樣,他的充沛的精力就有地方使了,而且還能有所創造。有了成績,同學們也很佩服,孩子得到了別人的認可與老師的賞識,心理上也得到了滿足,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我的觀點是,我希望每個孩子都有他的愛好,我的目的并不在于他長大一定從事這個行當,而在于培養孩子的一種精神,一種對某一件事專注的精神,一種有所追求的思想,一種想做事情并能做好事情的信念,一種能從愛好中尋求生活樂趣的習慣。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好處的。其實,這也是順其自然,順孩子的個性發展而做些引導的工作而已。如果限制壓抑了孩子的愛好,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那是很傷孩子心的。一個喜歡捏泥人的孩子在作文中寫道:“我媽媽把我捏的泥人扔進了垃圾桶,還狠狠地揍了我的屁股。我哇哇大哭,我不是哭我的屁股疼,是哭我辛辛苦苦捏的泥人毀于一旦。”由此我看到,對于孩子來說,他所喜歡的東西,特別是他親手制作的東西,那是他的“寶貝”,那是他的成果,尊重孩子就要尊重他們的這些東西。

我教五年級時,曾經召開過“美的旋律”中隊會。一方面為使孩子們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欣賞到藝術中的美,創造出生活中的美,同時也為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創造條件。一個平時連作業都懶得動筆的孩子,小提琴卻拉得有滋有味,他在中隊會上演奏了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交響曲》主旋律,樂曲優美動聽。他不僅能演奏這首曲子,還能流利地介紹作者以及作者在創作這一樂曲時的情景。就在這一瞬間,他身上美好的東西閃現出耀眼的光芒。同學們專注的傾聽和熱烈的掌聲給他以極大的鼓舞,使他的自尊心與自豪感驟然間增長了許多。而這很強的正面刺激,深深地激發了他“要好”的決心,促進了他的學習積極性。畢業時,他以優異的成績升入了中學。他的文章也登在了《北京日報》上。當然,他的變化不僅僅是這一次活動的教育成果,但是,這一次活動的感受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我用各種方法支持和鼓勵孩子的愛好。我給我班在國際兒童畫比賽中獲金獎、銀獎和銅獎的同學照相,給鋼琴達到四級至八級的孩子照相,給獲得北京市“故事大王”稱號的孩子照相……我把所有有特長的孩子的照片放進我們中隊的“光榮冊”,并寫上鼓勵他們的話。一個已經上了中學的畢業生在中學的運動會上獲得了跳遠冠軍,運動會剛結束,就跑回小學告訴了我這個喜訊。他還說:“如果您現在還是我的班主任,您一定會在沙坑邊上看著我跳。”

我校每年假期都讓孩子做一個小制作,一開學交上來。我檢查時,總是拿起這個:“你的小制作真漂亮!”拿起那個:“你的小制作很有特色。”再拿起一個:“你很有創造性!”……老師短短的一句話,孩子會覺得是最高的獎賞。我教的每個班幾乎都要召開一次展示每個孩子才能的中隊會,為孩子的個性發展創造了條件。老師對他的愛好的欣賞和鼓勵都會成為孩子繼續努力的動力。

尊重學生的幼稚和失誤

老師要做到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愛好,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的創造,甚至也要尊重學生的幼稚和失誤。

有嚴重行為問題的孩子更需要尊重!因為他們也是人,是獨立的人,他們也有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也有被關注、被認可、被愛的強烈愿望。這些孩子的不良行為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當,有社會的負面影響,也有學校教育的失誤。我認為責任不在孩子。

1999年11月1日,我接了六年級一班的語文課。這個班有一個同學郭某,他非常淘氣,不愛學習,因隨便打人罵人,不服從老師教育,甚至罵老師,學校給了他處分。接班前,對他的情況我有所耳聞,根據我的了解,他之所以有今天,主要是他的家庭教育存在嚴重問題:爸爸打,媽媽嬌慣。當然在學校也有同學對他的歧視。我接班的第一課,首先在黑板上寫了“尊重”這兩個大字,講了人和人之間要互相尊重的道理。我講了尊重是相互的,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都要互相尊重,我特別強調了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大家對缺點比較多的同學的尊重,要對他們多一些理解和同情,要相信每一位同學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塊真善美的領地,大家要用自己的真誠呼喚出這些同學心中的真善美,給他們樹立進步的信心。同學們聽得非常專注。我的這番話為郭某的進步奠定了一個人際關系和行為改變的環境基礎,即,想要改變郭某的行為,首先要改變同學們對待他的態度,為他的行為改變創設一個有利的條件。

當天晚上,我給郭某的爸爸打了電話:“我是郭×的新語文老師,我有信心使郭×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目前希望您配合的就有一點,就是從今天起,您不要再打郭×了,可以嗎?”“可以。”“謝謝您的配合。”實際上,只要老師不向家長告狀,家長就不會打孩子,所以,我和班主任老師說好,不輕易給他告狀,班主任也答應了。實際上,要想改變學生的行為,首先要改變教師和家長的行為。

因為我是在期中考試之前接的班,所以一開始就是上復習課,我講了“的、地、得”三個字的用法之后,讓學生做填空練習。我問:“‘的’的后面應該填什么詞?”我叫起了郭某,他還沒有說話,教室里就出現了一陣哄笑聲,意思是他不可能答出這個問題。我制止了同學們,就在這時,郭某答道:“‘的’的后面填名詞。”教室里一下子特別安靜了,我說:“同學們,剛才大家的笑是對郭×的不信任,我讓大家記住,要尊重每一個人。”我接著問:“‘地’的后面應該填什么詞?”這回郭某把手舉得高高的,我在很多同學都舉手的情況下又一次叫起了郭某,他非常自信地答道:“‘地’的后面應該填動詞!”我像將軍打了勝仗一樣高興,異常興奮地對大家說:“難道不該給郭×一點掌聲嗎?”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聽到大家的掌聲,又高又胖的郭某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這就是郭某進步的起點。我又告訴同學們:“根據郭×的基礎,只要他和大家做的一樣,那就是進步,我就要表揚他,也希望大家睜大眼睛關注著他的進步。”大家覺得我說得有道理,為他的進步創造了一個友好的氛圍。從此,他上語文課能夠遵守紀律,也能聽講了。

講《松坊溪的冬天》這課書時,我找同學念第19節,郭某又舉手了。我說:“郭×能積極參與學習,我們特別歡迎,他就是念錯十個地方,我也不批評他。”我是在給他解除怕別人譏笑的精神負擔,也是在提醒同學們要鼓勵他的點滴進步。他站起來,大聲地讀著課文,只在一個地方打了一個磕巴,沒有念錯一處。他的聲音一停,同學們馬上給他鼓掌,使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件事他寫進了自己的作文中,其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我剛念完課文,孫老師就笑了,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同學們是在為我的進步鼓掌,也是為孫老師的教育方法鼓掌。”

我接班不久,在同學們的日記中了解到,不少同學都愛欺負一個在五年級時轉來的同學,我決定解決這一問題。恰好,一天社會課老師沒來,我就在班上講了用自我批評的方法來解決同學之間發生的矛盾。據我了解,這個班原來沒有這個習慣,于是我在黑板上寫了“自我批評”四個大字,講了我過去的班級的同學是如何運用這個方法達到團結的。之后我說:“我們班的張某已經轉到我們班好幾個月了,我們應該讓他感到六一班是個溫暖的集體。遺憾的是,我們班部分同學對他不夠友好。今天,我希望曾經這樣做的同學能夠做一下自我批評,給張某同學道個歉,使我們班真正成為一個團結友愛的集體。”我講完之后,教室里靜了一會兒,一個同學舉手做了自我批評,沒想到第二個舉手的就是郭某。他說:“對不起,過去我也欺負過你,以后我一定不這樣做了,我向你賠禮道歉。”我馬上說:“你們兩個給大家帶了一個很好的頭!”

一個課間,有同學忽然告訴我:“孫老師,有同學打架了。”我馬上走出辦公室,看到一群同學中,郭某正使勁抱著一個同學。我心里一緊,又是他打架了?走到跟前,才發現郭某是勸架的,他為了不讓那個同學繼續打,就抱住他,為了不讓同學繼續吵,就用手捂住那個同學的嘴。其他同學也勸住了另一個同學。同學們看我來了,大家就僵持在那里了。這時,郭某和其他的同學就提醒打架的兩個同學:“各自做自我批評。”于是,打架的同學做了自我批評,一場糾紛就解決了。為了強化郭某的這一優良行為,我不光個別表揚了他,班主任上課時,我特意進教室當著全班同學又表揚了幾個勸架的同學,還特意讓他們站起來讓大家看看。大家看到有郭某,都為他的進步高興。

后來,我從同學們的日記中,了解到他能主動借給同學東西,把別人掉在地上的東西撿起來放回原處……我了解到什么,就表揚他什么,用這種正強化的原則促使他一步步矯正自己的行為。

我接班后,郭某的進步還是很明顯的,但是,他的進步總是不很穩定。有一天,我忽然聽到一個同學嚷道:“郭×在計算機課上又犯渾了!”我找來郭某:“怎么回事?”“今天我不去承認錯誤。”他不回答我的問題,一上來就嘟囔出這么一句話。“為什么?”“張某罵我。”“那是他的錯,你呢?”“學校換了新電腦,我不會,就去同學的電腦上打。老師把我的電腦關了,張某就跟老師說‘別理這個渾蛋!’要是過去,我早打他了。”“這就是你的進步。你去動別人的電腦是錯誤的。你說是不是?”“是。”“那么,錯了就要承認錯誤。對不對?”“對,我向張老師承認錯誤。”停了一會兒,我又說:“我希望你進步,你知道嗎?”“知道。”“你能進步是很不容易的,你要珍惜!我希望現在是你一生的轉折點。”“是這樣的,過去我就是不想寫作業,現在,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是我自己想寫作業的,上語文課時,我要是不遵守紀律不學習就覺得對不起您。”接著,他又說,“過去我一個朋友都沒有,他們都把我當壞人,我都不想活了。現在我有好幾個朋友了。過去我爸爸幾乎天天打我,那時候,我們家幾天就得買一把新笤帚。”“為什么?”“打我打壞了。我媽媽把新笤帚綁上棉花,讓我爸爸給揪下去了。我媽媽又買了塑料笤帚,我爸爸一看是軟的,他就用墩布把打我……您教以后,給我爸爸打了電話,我爸爸就再也沒有打過我。”我的感受是這個孩子挺可憐的。說著說著,他忽然問我:“孫老師,您哪天生日?”“你問這個干什么?”他哭了,一邊哭一邊說:“您對我太好了……我想長大了報答您……我有您這樣的老師,覺得很幸福。”我激動地握著他的手,我被感動得熱淚盈眶,說:“郭×,聽了你這幾句話,我非常非常感動。”

計算機課的老師來了,郭某趕緊站好:“張老師,我錯了,請您原諒我!”說著他又哭了,是他自己主動向老師鞠了躬,非常誠懇地承認了錯誤。老師原諒了他。

孩子剛才對我談的話對我觸動很大。面對著一個問題很多很淘氣的孩子,假如我們不去傾聽他的心聲,不去關心他的處境,只是一味地指責他的錯誤,我們把這樣的孩子當做“人”了嗎?他的這一番話我聽了以后,感覺是驚心動魄的。這說明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有著自己的苦辣酸甜。作為教師必須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設身處地地想想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保護他們的心靈不受傷害。只有先做到這些,恐怕才能談到對他們的教育。

大年初一,郭某的爸爸給我打電話拜年,說:“告訴您一件事,前幾天,他在家里犯了錯誤,能夠主動對我說‘爸爸,我錯了。’這是從來沒有過的現象,我問他,為什么能夠這樣做,他說,是孫老師教育我這樣做的。我非常感動,謝謝您了,孫老師!您家住在什么地方,告訴我,我一定到家里好好謝謝您!”我說:“您不用來我家。您告訴他,我聽到他能夠在家里主動向您承認錯誤,非常激動,這就是他送給我的最好的春節禮物。”

后來,學校撤銷了對郭某的處分。他也作為合格的畢業生從史家胡同小學畢業了。可以說,郭某的轉變是我繼續學習教育理論更加明確尊重孩子的結果。教育理論提高了我的認識,開闊了我的思路,豐富了我的方法,提煉了我的經驗,增強了我教育學生的信心。

教育感悟:

不尊重孩子,就談不上教育,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有著自己的苦辣酸甜。作為教師必須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設身處地地想想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保護他們的心靈不受傷害。只有先做到這些,恐怕才能談到對他們的教育。

做教師,就是要能夠變換角色,了解孩子們的喜怒哀樂,摸到孩子情感變化的脈搏。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孩子。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在情感的交融中共同進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泽普县| 墨竹工卡县| 浙江省| 舞阳县| 房山区| 胶州市| 晋宁县| 汉沽区| 舟山市| 贵阳市| 藁城市| 阜宁县| 高青县| 丰顺县| 商洛市| 马公市| 若尔盖县| 襄垣县| 嘉善县| 松滋市| 兴业县| 禹城市| 贵溪市| 北票市| 黄浦区| 临清市| 灵璧县| 桐城市| 汾西县| 洛浦县| 巧家县| 洪洞县| 乌苏市| 梅州市| 瓦房店市| 两当县| 毕节市| 明光市| 托里县| 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