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ldflow 2012中文版完全學習手冊
- 陳艷霞 陳如香 吳盛金主編
- 1465字
- 2019-01-01 12:55:26
4.3 網格的統計
“網格統計”用于對劃分完畢的網格進行統計,檢驗已經劃分的網格是否符合模型分析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對網格單元進行修改,以提高網格的質量,保證模型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單擊“網格統計”按鈕,彈出如圖4-8(a)所示對話框,并在“單元類型”中選擇“三角形”后彈出4-8(b)所示“三角形”對話框。
【說明】對話框中有一部分內容在滾動條下面。

圖4-8 “網格統計”與“三角形”對話框
“三角形”對話框中有以下內容。
1. 實體個數
統計網格劃分后模型中各類實體單元的個數。
①“三角形”:表面三角形單元個數。
②“已連接的節點”:節點個數。
③“連通區域”:連通域個數,是指網格劃分完成后,整個模型內獨立的連通域的個數,個數應該為“1”,否則說明模型存在問題,如圖4-9所示,左右兩圖均為不連通區域。
【說明】對于導入的一些模型,可能會包含不互相連通的區域,即與整個模型不是連接在一起就會導致連通域個數不為“1”;不與整體連接在一起的部分要么重新連接到一起,要么要把其移除。另一個關于連通性問題是由于創建流道系統而產生的,這兩個問題的產生都可以通過網格連通性診斷功能來進行診斷。

圖4-9 不連通區域

圖4-10 自由邊
④“網格體積”:統計出模型中網格的總體積。
⑤“網格面積”:統計出模型中網格的總面積。
2. 邊細節:單元邊的信息
①“自由邊”:是指一個三角形或三維單元的某一邊沒有與其他單元共用,如圖4-10和圖4-11所示。
【提示】在雙層面和三維類型的網格中,不允許有自由邊,但在中性面類型中自由邊數可以不為“0”。
②“共用邊”:是指兩個三角形或三維單元共用一條邊,如圖4-11所示。
【提示】在雙層面網格模型中中,只存在共用邊。
③“交叉邊”:是指兩個以上三角形或三維單元共用一條邊,如圖4-11所示。
【提示】在雙層面和三維類型的網格中,交叉邊邊數必須為“0”,但在中性面類型的網格中,交叉邊邊數可以不為“0”。
3. 取向細節:單元配向信息
“配向不正確的單元”:必須保證為“0”。
4. 交叉點細節:單元交叉信息
①“相交單元”:相交的單元數,表示不同平面上的單元相互交叉的情況,單元互相交叉穿過是不允許的,如圖4-12所示。

圖4-11 單元邊
1—自由邊;2—共用邊;3—交叉邊

圖4-12 單元交叉
②“完全重疊單元”:完全重疊單元數,表示單元重疊的情況,如圖4-13所示。
圖4-13(b)中②表示單元部分重疊,圖4-13(b)中③表示單元完全重疊,這兩種情況都是不允許發生的。

圖4-13 單元重疊
5. 縱橫比:三角形單元縱橫比信息
三角形縱橫比是指三角形的長高兩個方向的極限尺寸之比,如圖4-14所示的w/h。

圖4-14 縱橫比
【說明】單元縱橫比對分析計算結果的精確性有很大的影響。高的縱橫比會導致分析變慢,而且會影響分析結果。如果最長邊是沿著流動方向的,那么高縱橫比單元的后節點會對前面流動計算產生一個附加的抗力,影響分析速度。
【提示】要盡量避免高縱橫比三角形單元,特別是在單元的長邊沿著流動方向縱橫比網格單元。
【說明】一般在中性面和雙層面類型的網格的分析中,縱橫比的推薦最大值為6,在三維類型網格中,推薦的縱橫比最大和最小值分別為50和5,平均應該為15左右。
①“最小縱橫比值”:統計整個網格模型中縱橫比最小值;
②“最大縱橫比值”:統計整個網格模型中縱橫比最大值;
③“平均縱橫比值”:統計整個網格模型中縱橫比的平均值。
6. 匹配百分比:單元匹配率信息
匹配百分比:單元匹配率僅僅針對雙表面類型的網格,表示模型上下表面網格單元的相匹配程度。
【說明】對于“充填+保壓”分析,單元匹配率應大于85%或更高,低于50%是無法計算的。對于“翹曲”分析,單元匹配率同樣要大于85%。
如果單元匹配率太低,應該重新劃分網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