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還有比一滴水更微小的事物嗎?但滴水卻可以穿石。
這世上還有比一滴水更微小的事物嗎?但大海就是由一滴一滴的水構成的。
4月的一天下午,雨下得很大。黑人助理約瑟夫從墻上取下雨衣時,發現雨衣破了好幾個洞。他輕輕一抖,一只甲蟲就掉到了地上。“原來是你干的!”約瑟夫氣極了,他抬腳就踩。但有人在背后推了他一把,他踉蹌了一下,就沒有踩中。推他的人是史懷哲博士。
博士說:“約瑟夫,不要踩它。請你記住,你才是‘它的國家’的過客呢。”
還有一次,史懷哲博士正在書房和客人談話,一只蜜蜂飛了進來。蜜蜂在屋里撞來撞去,卻怎么也找不到出路。于是,博士站起來,拿出一個杯子和一塊木板。當蜜蜂飛到窗前時,他舉起杯子就罩住了它。然后,他走到屋外,把蜜蜂放掉了。
夏日的一個傍晚,我對著兩片發黃的綠蘿葉數算著這個世上的小事物。毫無疑問,史懷哲博士救助的這只甲蟲和這只蜜蜂就是小事物。接著我寫道:
小的事物還有:一顆土豆,一粒米或一粒種子,幾棵蔥,剛長出的嫩芽,一朵貼地而開的小花,一根草,秋蟲的一聲鳴叫,一縷微風,斜坡上一閃而過的麻雀,浮塵,打躬蟲,拱土的蚯蚓,打洞的螞蟻,炎夏的一小片陰涼,籬上的一根瓜秧,淺水里悄然長高的蘆葦,沉默的藤蘿,謙卑的穗子,以及一個比落葉更單薄的靈魂,或者一顆比花朵更脆弱的心。
寫到這里,我忽然發現:原來我們就活在小事物中。當我說,我與萬物休戚與共的時候,其實就是與各樣的小事物休戚與共著。
一直以為有些東西是可有可無的,此時卻發現,沒有一樣東西是可有可無的,它們全都是珍貴的,是有意義的;一直以為輕看或忽略某些東西是無關緊要的,此時卻發現,恰恰相反,任何一個生命都是有價值的,它們的苦樂與需求,都是不應該被漠視的。
在我寫這篇短文的時候,傍晚的天空正下著小雨。我瞥了一眼窗外,看到雨水正在檐下,一滴、一滴地,滴落。這世上還有比一滴水更微小的事物嗎?但滴水卻可以穿石。這世上還有比一滴水更微小的事物嗎?但大海就是由一滴一滴的水構成的。
所以史懷哲博士說:“我的生命對我來說充滿了意義,那么,我身旁的這些生命一定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誰習慣于把隨便哪種生命看作沒有價值的,他就會陷于認為人的生命也是沒有價值的危險之中。”
有個英國人跟史懷哲博士的想法一樣,他說:“無故踩死一只蟲子的人,我要把他的名字從我的友人名冊中刪去。”
萬物皆我師只要是生命,就是值得愛惜,值得敬畏的,不管它多么微不足道。如果我們能讓敬畏生命成為一種生活態度,那么,我們就成了另外一種人,仿若新造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