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師說:“王端是我以前的鄰居。”大地震的時候,王端被埋在了廢墟下面,大塊的樓板在上面一層層壓著,王端在下面哭。鄰居們找來木棒鐵棍撬那樓板,可怎么也撬不動,就說等著用吊車吊吧。工端在下面哭得嗓子都啞了——她怕呀。她父母的尸體就在她的身邊。天黑了,人們紛紛謠傳大地要塌陷,于是就都搶著去占鐵軌。只有我沒動。我家就活著出來了我一個人,我把王端看成了可依靠的人,就像王端依靠我一樣,我對著樓板的空隙沖下面喊:“王端,天黑了,我在上面跟你做伴,你不要怕呀……現在,咱倆一人找一塊磚頭,你在下面敲,我在上面敲,你敲幾下,我就敲幾下——好,開始吧。她敲當當,我便也敲當當,她敲當當當,我便也敲當當當……漸漸地,下面的聲音弱了,斷了,我也迷迷登登地睡去。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下面的敲擊聲又突然響起,我慌忙撿起一塊磚頭,回應著那求救般的聲音,王端顫顫地喊著我的名字,激動得哭起來。第二天,吊車來了,王端得救了——那一年,王端11歲,我19歲。”
女同事們鼻子有些酸,男同事們一聲不吭地抽煙。還有比這更深厚的情誼嗎?此情可托生死!還有比這更永恒的情誼嗎?此情可與日月同在!因此我們為自己的庸俗想法而慚愧。
在這一份純潔無瑕的生死情誼面前,人們為自己的庸俗而汗顏,一瞬間突然明了,原來生活本身比所有挖空心思的浪漫揣想都更迷人。
40.逃生
凡是相濡以沫的夫妻,都會以生命去做自己的選擇。
一對老夫妻回青島老家探親,途中遭遇了輪船底艙起火即將爆炸沉船的險情。面對船長毅然下達的穿上救生農、跳至橡皮筏上逃生的命令,體弱多病的老頭對老伴兒說:“我有病在身跳不了船,你就不要管我了,趕快逃生吧。”老伴兒說:“我一個人逃,就是活下來又有什么意思?我絕不能把你扔在船上,我就守著你,咱們要死就死在一起。”老頭說:“這怎么行?一輩子你跟著我沒享多少福,到了這生死攸關的時候我不能拖累了你。”老伴兒說:“沒有你了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跟著你無論是死是活那都是福。”
于是,這艘輪船上120多名乘客中唯一一對沒有跳船的老夫妻,面對如潮的人們紛紛跳海逃生的情景,只手拉著手緊緊依偎著平靜沉穩地迎接即將到來的不幸。也許是被他們忠貞不渝的感情感動了,一副終于尋到的軟梯為他們搭就了一條通向生還的路,他們相扶著用相互給予的愛支撐著彼此,奇跡般地邁過了這道求生的門檻兒。事后,老頭感激地說:“如果沒有老伴兒陪著我,我是無論如何都活不下來的,是老伴幫我撿回了這條老命。”老伴兒淡淡地說:“這有什么!這可不是發揚什么風格,兩口子就應該同甘共苦相依為命啊。”
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生死相依的愛情似乎離我們很遠,但輪船上這對老夫妻的故事,向人們演繹了愛情的真諦。
41.粗心男人的愛情觀念
男人非常愛他的老婆。但男人有些粗心,當察覺老婆移情別忘時,老婆已決心要嫁給別人,只等與他攤牌離婚了。
男人有點兒措手不及,想聽聽旁人的意見。
一起長大的那幫小兄弟得知此事全都憤憤不平。少年時代,男人是小兄弟中威信最高的一個。他們看著他戀愛、結婚,當初他們還嫌那黃毛小丫頭配不上他呢,沒料她現在反倒過來要蹬了他,這口氣哪能咽得下。“離婚?有那么方便嗎?這不便宜了她?”“這樣的女人,要好好教訓她!”“她竟敢背叛你,憑你的條件,也找個女人氣氣她。”
比起來大學同學,現在的同事要知書達理些,觀念當然也新得多。他們公認他的老婆是個聰慧的麗人。“你要是真愛她,不妨成全她,她一定會在心里感激你,珍藏你們曾有的感情,說不定還會后悔與你分手。”天涯何處無芳草,憑你的條件,好女孩招之即來。……
他是個明白人。他知道前者是千年流傳的老觀念,但由著性子他真想這樣做,做它個揚眉吐氣;他知道后者是時下流行的新觀念,以自己一貫的處事方式應該這樣做,瀟灑道一聲再見,生活重新展開。那么他最后究竟是怎么做的呢?他沒有教訓她,他不忍;他也沒有讓她走,他不舍。
小兄弟們罵他缺少氣概,他說是的是的;同學同事說他缺少氣度,他說是的是的。他覺得她在自己的心里面,沒有東西可以替代,無論發生什么變故,也是如此。他將這番意思告訴她。她立刻決定留下來。留下來是因為她忽然懂得,這樣的男人的愛也是無可替代的。后來他想,自己這回沒按老觀念也沒按新觀念行事,實在是因為真愛她。愛的觀念,無新老之說,亙古不變。
敢于擺脫新老觀念的束縛,自始至終地愛一個人需要勇氣,特別是當對方移情別戀時。這種選擇,充滿了溫暖和力量。
42.擱置太久的玉米
他從鄉間給她帶來一袋玉米,她煮了一個來吃,飽滿糯甜。他看到她那副沉醉的樣子,笑了。
她對他最初的感動,是緣于他等待的耐心。因為晚自習,夜黑,她和他約好了在一個路燈口下見,然后一起走。
于是,很多個晚上,當她匆匆地趕在路上時,隔不遠便可看見一個清瘦的男孩子靜靜地立在燈下——差不多每次都是他等她。
有一個晚上,不知為什么,她遲到了將近兩個小時,最后急急地趕到那里時,滿以為他走了。不料,他仍如往日一樣在那里靜靜張望。
這一剎那,便成為她日后柔情涌動的回憶。
他一直很寵她。他的至誠讓她相信:他們的愛是可以恒久的。
這一陣子,學區要舉行教學比武大賽,她作為學校的代表之一,開始忙碌起來。
于是和他的見面少了,電話少了。他心疼她,老跟她說不要太累了。她心里甜蜜,卻又急急地要結束對話。說好了,好了,要做事去了。
其實也不是真的忙得沒有一點空隙。在空閑的時間里,也想著要見他,要跟他說話。轉而又想:愛情握在手心,是這樣的平實與溫暖,飛不走的。
忙完之后,再去找他。卻漸漸地發現了他的冷淡。
她開始不安地感覺到有一種美好正悄悄消逝。她的不安一天天地擴大,直到那天,他平靜地說:分手吧。她拽住他的衣角,追問自己做錯了什么,她可以改……他說沒有誰錯,然后輕輕掙脫。
她不明白曾經是那樣一份令她放心的愛情。怎會說走就走呢。
一個人愣著睡不著。半夜經過廚房,驀地想起冰箱里的玉米,他給她帶來的。
她煮了一個來吃。玉米已是干癟無味,全無先前的飽滿糯甜,像是在無聲地譴責她的遺忘。她忽然潸然淚下。她所忽視的恰是她珍愛的,她的愛情不正如這玉米一樣被她擱置得太久?
有些東西,如這愛情,如這玉米,是根本不能被忽視、不能被擱置的。否則,將會失去它原有的美味。
43.老夫人和鮮花
故事是一個守墓人親身經歷的。
一連好幾年,這位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個不相識的婦人的來信,信里附著鈔票,要他每周給她兒子的墓地放一束鮮花。
后來有一天,他們照面了。那天,一輛小車開來停在公墓大門口,司機匆匆來到守墓人的小屋,說:“夫人在門口車上,她病得走不動,請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紀的婦人坐在車上,表情有幾分高貴,但眼神哀傷,毫無光彩。她懷抱著一大束鮮花。
“我就是亞當夫人。”她說,“這幾年我每個禮拜給你寄錢……”
“買花。”守墓人答道。
“對,給我兒子。”
“我一次也沒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親自來,”亞當夫人溫存地說,“因為醫生說我活不了幾個禮拜。死了倒好,活著也沒意思了。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兒子,親手來放一些花。”
守墓人眨巴著眼睛,苦笑了一下,決定再講幾句:“我說,夫人,這幾年您常寄錢來買花,我總覺得可惜。”
“可惜?”
“鮮花擱在那兒,幾天就干了。沒人聞,沒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這么想的?”“是的,夫人,你別見怪。我是想起來自己常去的醫院孤兒院,那兒的人可愛花了。他們愛看花,愛聞花。那兒都是活人,可這兒墓里哪個活著?”
老夫人沒有作聲。她只是小坐一會兒,默默地禱告了一陣,沒留話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話太直率、太欠考慮,這會使她受不了。
可是幾個月后,這位老婦人又忽然來訪,把守墓人驚得目瞪口呆:她這回是自己開車來的。
“我把花都送給那兒的人們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著,“你說得對,他們看到花可高興了,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轉了,醫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我覺得活著還有些用處。”
施與受是一個銅板的兩面。他們是同一個宇宙活力的不同展現。到最后,你提供給這個世界的也正是你所回收的。
你是否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學過的黃金法則?它是這樣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什么其他方式可以說出這項神奇公式呢?咱們想想看,循環的事情會去而后返,你如何待人,人就如何待你。如果你說不出好話,就什么也別說。這條法則還有許多變奏,這是我們教孩子的第一課。
你可以決定自己要多么慷慨大方。你的確有能力可以提供他人贊美和幫助,服務他人,對他人仁慈一點。
如果你的善舉沒有立刻收到回報,請不要犯錯,變得心煩意亂或挫折。宇宙有自己一套法則,以及自己的步調。請保持耐心和愛心。如果你信守黃金法則,你的生命早晚會充滿你所渴望的一切。
生活的真諦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記住:活著,你真誠的愛是對別人最大的幫助,也是你獲得快樂的途徑。
44.一杯水和幾片面包
有一扇門,你輕易就能推開。
一位窮苦的學生為了湊足學費,到外地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由于他一心一意想湊足學費而不想多花錢,于是他決定硬著頭皮向人討些食物。
他敲了一戶人家的門,開門的是一個小女孩,他一看便失去了勇氣,心想,天下哪有大男生跟小女孩討東西吃的?于是他只要了一杯開水解渴。
小女孩看得出他非常饑餓,于是拿了一杯開水與幾塊面包給他。他很快把食物接過來,狼吞虎咽地吃著,一旁的她看到他這種吃法,不禁偷偷地笑著。
吃完后,他很感激地說:“謝謝你,我應該給你多少錢?”
她傻傻地笑著說:“不必啦,這些食物我們家很多。”
他覺得自己很幸運,在陌生的地方還能受到他人如此溫馨的照料。
多年以后,小女孩感染了罕見的疾病,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女孩的家人聽說有一個醫生的醫術高明,找他看看或許有治愈的機會,便趕緊帶她去接受治療。就在醫生的全力醫治和長期的護理下,小女孩終于恢復了往日的健康。
出院那天,護士交給她醫療費用賬單,她幾乎沒有勇氣打開來看,心中知道可能要一輩子辛苦工作,才還得起這筆醫療費。最后她還是打開了,看到簽名欄寫了以下這段話:
“一杯開水與幾塊面包,足夠償還所有的醫療費。”
她眼里含著淚水,終于明白,原來主治醫生就是當年那個窮學生。
善良的人面對饑寒交迫的人不會吝嗇一杯水和幾片面包,因為她知道這對他們是多么重要。也因此,善良的人總是會得到最好的報答。
45.看不見說不出的愛
有這樣一個故事:
像往常一樣,中午午餐,葉絡又去了那家小吃店,要了一碗面條。剛吃了幾口,這時進來一對中年夫婦,男的有一只眼睛看不見了,身后背著一把二胡;女的是個盲人,在男的攙扶下,摸索著坐到葉絡對面的椅子上。
大概是個賣藝的吧,葉絡想。
“大碗豆花米粉,兩份。”男的將二胡靠在墻角。
剛坐下來,男的又起身去拿筷子,順便付了錢,又向店員說了幾句什么。
一會兒,米粉上來了,卻是一大一小兩碗。男的仔細地將豆花米粉弄碎、拌勻,然后將大碗遞給女的。
女的吃了兩口問:
“你呢?”
“我也是豆花米粉,大碗的,足夠了。”
葉絡有些吃驚——
“這種不是大碗的。”坐在葉絡旁邊的一個小孩忽然說。他一定以為,這個叔叔弄錯了,卻付了大碗的錢。
中年男子并沒有抬頭,繼續低頭吃著。
“叔叔,你吃的這種不是大碗的。”小男孩以為他沒聽見,重復道。
中年男子慌忙抬頭,沖男孩擺擺手。
“多嘴!”小男孩的母親厲聲呵斥。
“本來就是嘛。”男孩一臉委屈。
正吃米粉的女人停了下來,側著頭仔細辨別聲音的方向,她的臉輕輕地抽搐了一下。
吃完米粉,他們攙扶著走出了小吃店。
葉絡被這一對盲人夫婦感動了,默默地走在他們后面。
“今天吃得真飽。”男的說。
女的沉默了一會兒——
“你不要騙我了,你吃的是小碗,你一直瞞著我。”女的失聲哭了起來。
“我不餓,真的不餓,你……你別這樣,路人看了多不好……”男的有些手足無措,扯起衣袖為妻子擦淚。
葉絡看著他們,淚水溢滿了眼睛。
再看下面這個故事:
他是個啞巴,雖然能聽懂別人的話,卻說不出自己的感受。她是他的鄰居,一個和外婆相依為命的女孩,她一直喊他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