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夢穎想起自己看過的一本名叫《剪燈夜話》的書,作者是明代著名的志怪小說作家黃宗達,書中記載了一個發生在黃宗達自己身上的故事,那是在明孝宗弘治三年,黃宗達告別家中妻兒父母,遠赴京城參加三年一次的春試,他十年寒窗苦讀,之前雖三次落榜,備受冷眼和嘲笑,但他仍舊不放棄,為的就是能夠一朝成名天下知,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和家庭窘迫的生活條件,從此以后光宗耀祖,飛黃騰達。黃宗達猶記得離別之際,妻子對他七送七別,每一次轉身都是泣不成聲,淚如雨下,黃宗達也是幾度哽咽,淚眼朦朧。
黃宗達入京之后,原同鄉好友,如今留京為官的周知唐熱情接待了他,周知唐曾與黃宗達一起參加了三年前的春試,不知道是不是命運捉弄,黃宗達三次落榜,而周知唐第一次參加春試就成功考中進士并且留京為官,這三年更是官運亨通,青云直上,如今已經是正五品的翰林院學士,黃宗達雖然心中未免有羨慕嫉妒之意,但是二人至交之情并未受此影響,周知唐知道黃宗達雖詩詞冠絕,才華橫溢,但因家境貧寒,少有游山玩水之閑,兩人來往書信中,黃宗達也多次流露出對明都京城如錦繁華的眷戀,正如前人所云,有大才者必有大性情,所以黃宗達剛到京城不久,周知唐便帶著黃宗達穿梭在京城各處花街柳巷,出入各種風月場所,黃宗達一時也被京城的繁華景象所吸引,與妻子離別前的熱血之言被統統拋之腦后。
因為黃宗達擅寫詩詞,又頗懂音律,短短幾日的時間,他所寫的詩詞唱曲便在京城的風月樓中廣為傳頌,深得一些頭牌藝妓的喜愛,黃宗達因此還得到了“小柳七”的稱號,也正因這份才情,黃宗達得到了京城第一花樓——靜池樓頭牌藝妓上官憐兒的賞識與愛慕,二人在輕歌曼舞的氛圍中推杯換盞,彼此相談甚歡,黃宗達不僅被上官憐兒的美貌與柔情所吸引,更是欣賞她在音律,唱詞上的造詣,二人在脈脈柔情間,均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情到濃處,黃宗達更是執筆為上官憐兒寫下誓書,誓言只要自己能夠榜上有名,定為上官憐兒贖身出閣,納為正室,一生與之相伴左右。上官憐兒也被黃宗達的一番言語感動的梨花帶雨,當夜便是濃濃的郎情妾意,以身相許。
入夜后,正在酣睡的黃宗達忽覺自己身形飄忽,步伐輕盈,他踏著一縷清風扶搖而上,一路穿云破霧,不知不覺間竟然來到了掌管人間姻緣的月下老人的姻緣殿處,黃宗達不禁心中暗喜,自言自語地說道:“想必這是月老認為我與憐兒乃是才子佳人之伴,郎才女貌之配,是神仙都羨慕的人間龍鳳眷侶,所以特意召喚自己上天來,為自己主婚。”想到這里,黃宗達更是難掩心中的喜悅之情,迫不及待地朝著里面走去。
黃宗達快步走進姻緣殿,焦急地四下巡看,并未見到月老的身影,倒是在云霧繚繞間,看到一個黃發垂髫的青衣童子坐在姻緣殿前的玉石階處掩面哭泣,看似極為傷心,黃宗達心中不解,便走上前去詢問究竟,但是這青衣童子只顧悲傷哭泣,像是完全沒有注意到黃宗達的存在,對之不理不睬。
黃宗達當下越發覺得納悶,姻緣乃是人間四大喜事之一,何以如此悲傷痛哭?正當黃宗達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一位白發長須,手執拂塵的老者騰云卷霧而來,他捋了捋長須,緩步走到黃宗達的面前,一言不發,只是微笑的看著黃宗達。黃宗達打量了一下眼前的這位老者,一身道家青白長袍,雖須發皆白但精神矍鑠,頗有些仙風道骨,黃宗達心想此人必定就是月老了,便恭恭敬敬地作揖問道:“仙翁想必就是定人間萬千姻緣的月老吧?”
白須仙翁捋捋長須,笑著點了點頭。黃宗達心中一喜,趕緊跪問道:“請問仙翁,招小生前來是不是因為小生與憐兒姑娘喜結良緣?”月老輕捋長須,笑而不語,自顧自地走到還在哭泣的青衣童子身邊,又看了看黃宗達說道:“書生,你可知這童子為何在此哭泣?“
黃宗達看了看月老,又看了看依舊沉浸在悲傷中的青衣童子,就算月老在身邊,青衣童子還是只顧埋頭哭泣,看似心里受了極大的委屈一般,黃宗達一臉的疑惑,只覺得自己是一介凡儒,怎懂這天上玄機,隨即搖了搖頭答道:“恕小生愚鈍,實在不懂其中玄機。”
月老微微一笑,輕輕摸了摸青衣童子的頭,青衣童子便馬上止住了哭泣,隨即化作一陣青煙消失在云霧中。月老看著黃宗達疑惑的神情,淡然地說道:“這青衣童子乃是我座下看護人間姻緣的童子,負責看護這里的每一根姻緣線,讓人間所有的善男信女都能相伴終生。怎想這人間男男女女之間的感情太過于復雜,太多的人被功名利祿蒙蔽雙眼,見異思遷,休妻棄子,致使其中有一些原本是良緣的姻緣紅線斷掉,每每如此,青衣童子便會為此憂傷,為這消失的良緣流淚,而每當青衣童子哭泣的時候,人間的某處便會連降三天三夜的大雨。”
聽到月老這么一說,黃宗達想起了遠在家中的妻子,頓覺愧對于自己的結發之妻,但想到自己和憐兒的柔情蜜意,黃宗達的心中還是有所不舍,他小心翼翼地問道:“小生斗膽請教仙翁,小生與憐兒姑娘的姻緣如何?”月老淡然一笑,右手一揮,姻緣堂的大門被緩緩打開,千千萬萬根縱橫交錯的姻緣紅線出現在黃宗達的眼前,月老指了指其中的一根,說道:“你看這里。”黃宗達的眼睛隨月老所指引的地方看去,那根姻緣線只剩下幾根紅絲還勉強維持著其連接的狀態,好像隨時都會斷掉一般。黃宗達心生疑惑,看著月老問道:“這根莫非就是小生的姻緣線?為何如此?請仙人明示。“
月老語重心長的說道:“汝整整十載寒窗苦讀,你的結發之妻一心一意在你身邊侍奉你,照顧你,為你端茶送水,做飯洗衣,對你的雙親更是猶似自己的親生父母,未敢有半點怠慢。在你離家的第一天開始,你家中賢妻便因每日對你心中掛念卻不得見而以淚洗面,夜不能寐。”
說完,月老左手一揮,一旁云霧逐漸散開,黃宗達定睛一看,云霧間顯現的正是自己老家的屋舍,而自己的妻子此刻正在青燈下,縫補著自己曾讓她丟棄的衣衫,妻子穿針引線的手微微有些顫抖,指尖處還有一些皴裂,手掌還有不少厚厚的老繭,而黃宗達與妻子相處十幾載卻從未察覺,只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黃宗達不禁覺得羞愧難當。正此時,青燈映照下,妻子的臉頰緩緩流下了一滴眼淚,睡在一邊的孩兒因為悶熱的天氣感覺不適,反復蹬開被子,而妻子一次次不厭其煩地幫孩子蓋好,連臉頰的淚水都沒有時間擦去,這一幕賢妻慈母的形象瞬間惹得黃宗達心中悔恨不已,頓時情難自已,縱聲淚下。
月老看到黃宗達已然心生悔意,便輕輕拍了拍黃宗達的肩膀說道:“書生,你來京城考取功名,本意在于衣錦還鄉,讓家中妻兒父母過上好日子,但是現在的你卻在京城的花街柳巷中迷失了自己,只因愛慕風塵女子的姣好容貌便對與你共患難十幾載的賢妻起了休意,你怎對得起苦守你還鄉的妻子?剛才那青衣童子的眼淚,便是你那日夜思念你的賢妻的。”
黃宗達正欲說什么,突然間一聲炸雷,黃宗達從夢中驚醒,本來睡前還是月光輕灑窗臺的浪漫夜色,此刻卻已是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頃刻間大雨傾盆,黃宗達驚出一身冷汗,他坐起身子,重重地喘著氣,他回想起剛才在夢里看到的情景以及月老對自己說的話,自覺愧對妻子,當夜便收拾行李離開了靜池樓,也斷絕了與上官憐兒的聯系,從此一心苦讀,最終金榜題名,衣錦還鄉,并對妻子一輩子從一而終。
雖然這只是一個有些光怪陸離的故事,但是卻表達了一種最溫馨的愛情狀態,兩個人,一顆心,一份愛,一個家,一輩子,相知相守,相扶相持,共擔塵世風雨,同享人間繁華,這也是林夢穎心中最期待的完美愛情。如果真如黃宗達在故事中所說的那樣,人間的雨,都是人類悲傷情感訴求的表現,那么林夢穎所出生的鳳軒市則不知承載了人間多少飽受思念之苦的癡男怨女的眼淚。
這思念如雨的鳳軒市,就是林夢穎生命開始的地方,鳳軒市位于本省的西南方向,是一座與大自然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城市,山水環繞,空氣清新。據《山海志·奇州》記載,在很久很久以前,鳳軒市這里天氣條件極差,自然災害頻繁,加上這里常年因為外族入侵而發生戰亂,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備受煎熬,死傷無數,糧食收成更是慘不忍睹,很多人都離開了這個地方,眼看這里變的日趨荒涼,突然有一天九天彩鳳飛落人間,化作一位妙齡少女在山間的一個小湖中沐浴了三天三夜,為這里帶來了吉祥福瑞,惡劣的自然天氣消失了,這里的人們終于迎來了風調雨順的歡樂和糧食大豐收的喜悅,不僅如此,九天彩鳳還化作一位英勇果敢的女戰士,帶領這里的人民戰勝了外族的入侵,之后九天彩鳳化作一座巨峰屹立在鳳軒的西邊,為這里的人們帶來了世世代代的和平,因為九天彩鳳的保佑,這里成為了人杰地靈的地方,在之后還出了很多在當時響當當的人物,例如西漢時期,與霍去病和衛青一起征戰匈奴的驃騎將軍申廣夫,唐太宗時期與歐陽詢同為弘文館學士的著名學者薛世通,北宋時期連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都稱贊其“妙筆生花,古今無雙”的書法大家安慶忠,明太祖時期名震全國的一代俠盜花劍城等等,都是出生在鳳軒這片土地上。
北魏酈道元年輕時游歷名山大川,來到這里的時候,感慨此地人杰地靈,風景如畫,乃是如仙美境,又得知這里流傳的九天彩鳳的傳說,便將此地稱之為“鳳軒“,此后鳳軒鎮的說法便流傳開來,曾和徐霞客并稱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三大旅行家“之一的清初著名旅行家歐陽浩正,曾在其代表作《閑游散記》中用萬言盛贊鳳軒鎮的美麗。
改革開放后,全國進行市鎮改革,鳳軒鎮隨之改為鳳軒市。隨著現代工業轟轟烈烈的發展,這個充滿古色古香的中華名鎮也逐漸增加了很多現代化的設施,建筑等等,很多世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認為工業文明正慢慢侵蝕著這片土地,紛紛表示抗議,雖然現代文明并沒有給鳳軒市帶來本質上的破壞,很多鳳軒市特有的文化符號得以保留,但是所謂的韻味就是這樣,多一分或者少一分,都無法稱其為完美。
因為出生在這個被現代媒體稱為“人間仙境”的鳳軒市,所以林夢穎從小到大都有一種生在鳳軒市的自豪感,她甚至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真的像生活在古代一樣,在山水流轉之間,鳥語花香之中,自己成為了一個獨居深閨,在月下倚欄盼郎歸的妙齡女子,而那個日思夜想的郎就是唯一撥動過自己心弦的葉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