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父母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 好媽媽培養優秀女孩的100個心理技巧
- 鄭麗英編著
- 1594字
- 2015-06-02 22:34:58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只有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才能被社會認可,才能擁有和諧的生活、成功的事業,這種現象在社會心理學上被稱為“角色效應”。同理,作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也一定要表現出父母的樣子,把父母的角色演繹到位,否則就不是合格、稱職的父母。
做民主的父母,不專制;做溫暖的父母,不冷漠;做平等的父母,不擺譜;做適度的父母,不遷就;做明理的父母,不粗暴;做知足的父母,不貪求。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歐文·戈夫曼說:“真實的生活情境和舞臺上的戲劇情境之間有相似之處,每個組織中的人們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許多相互作用的因素幫助人們明確地決定每個角色接受哪一種‘表演’。”換句話說就是,社會角色是有規范的,這種規范使人們的表現對于別人來說就像看電影一樣,可以讓別人借此了解這個人的情緒、動機,還有個性特征,并做出相應的反應。倘若沒有這些規范,人們在面對別人的時候,就會感到不知所措,而社會機制也不能正常運行。
所以,人們在與他人交往時,只有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才能被社會認可,才能擁有和諧的生活、美滿的事業。
那么,作為女孩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身為父母,其職責當然是養育和教育女兒了。古語道:“養不教,父之過。”如果父母在教育女兒上做得不好,那就是“不良父母”,對女兒的健康成長也會造成很壞的影響。所以,已擁有女兒的父母們,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育好自己的女兒,在學習與實踐中把自己訓練成合格、稱職的標準型父母。
很多為人父母者,深深感到父母不好做,比想象的復雜多了。事實的確如此,家庭教育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為了掌握這門學問,父母有必要學習有關家庭教育的各方面知識。如今信息傳播飛速發展,很多書刊、電視、廣播節目都涉及家庭教育的知識,有助于父母掌握女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學校教育的內容、要求和目標,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育女心得
父母只要扮演好以下幾方面的角色,就可以稱得上是合格、成功的父母了。
(1)言行的示范者
要做好父母、當好家長,父母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這就需要父母做好自我教育。列夫·托爾斯泰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也就是說,父母時刻都在為女兒做榜樣,影響女兒的言行。
(2)知識的啟蒙者
這里所說的知識范圍比較廣,包括科學文化知識,還有社會生活方面的知識,如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與人交往、承受挫折、聰明理財、心理調節等。父母是女兒的第一任老師,必須做這些方面的知識的啟蒙者。
(3)心理保健師
家庭是女兒成長的園地,它更廣泛地影響女兒心理的發展。因此,作為父母,不僅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還要懂得相關的心理保健知識,以維護女兒的心理健康。當女兒心理出現問題時,父母要幫助女兒矯正心理上的各種異常,問題嚴重的,則要求助于心理醫生。
(4)貼心朋友
父母不僅要站在家長的角度上照料、指導女兒的生活與學習,還要像貼心朋友一樣關心女兒,與女兒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支持并滿足女兒的合理需求,以平等的心態去關注女兒的想法與創意、失敗與成功。
另外,父母還要做好分工。父親和母親由于性別不同,在教育女兒的角色分工上也不同。當女兒還處在嬰幼兒時期時,主要由母親扮演著哺育、照料、愛撫、保護女兒的角色,為女兒構筑一個充滿母愛的世界。如果在這段時期里,女兒缺少母愛,她的心理健康發展就會受到影響,甚至產生心理缺陷。女兒長到六七歲后,開始更多地接觸外面的世界,這時,父親要擔負起重要的角色使命,代表這個世界的道德準則、信念、價值取向和生活規律,成為女兒認識另外一個世界的指導者。這時女兒在社會準則、價值觀、學習和興趣愛好上更多地受到父親的影響。
父母的角色分工,對孩子性別角色的形成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比如男孩喜歡模仿和參與父親角色的各種活動,女孩喜歡模仿和參與母親角色的各種活動。這兩種傾向不僅由生理特征決定,還由社會屬性中的性別行為模式的學習與模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