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交友——朋友可“多”但勿“濫”

朋友本有“益友”與“損友”之分;也有“道義之交”與“酒肉之交”之別。孔子告誡世人要交益友不可交損友。益友多,人生有難,自然幫者如云;損友多,人生有難,自然落井下石。

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有一知己確實令人自豪,但如果有一知己則心滿意足,不思另結新朋,把有限的時間精力全投入到與一個或少數幾個知己相交上,也不可取。

人,不能沒有朋友,但是,蕓蕓眾生誰為友,需要慎重選擇。我們所講的交友需選擇,不是指這種泛泛之交的朋友,這里需要說明一下。

一個人結交的朋友,對其思想、品德、情操、學識都會有很大的影響。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賢則聰,近愚則聵”。古代名人很重視對朋友的選擇。孔子曰:“君子慎取友也。”也有人說:“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見《荀子·大略》)。品德高尚的人,歷來受人推崇,也是人們愿意結交的對象。而品德低劣的人,卻常常被人所鄙視,極少有人愿與之結交,當然也不排除“臭味相投”的“朋友”。實際上,每個人不管自覺或不自覺,他們交朋友總是有所選擇的,他的擇友總是有自己的標準的。明代學者蘇浚把朋友分為“畏友、密友、昵友、賊友”四類。畏友、密友可以知心、交心,互相幫助并患難與共,是值得深交的;那些互相吹捧、酒肉不分的昵友,口是心非,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有利則來,無利則去;還有可能乘人之危損人利己的賊友,無論如何也不能與之結交的。

都說朋友志同道合,情趣相投,這可以作為擇友的一個標準。志向不同,情趣有變,友誼不可能長久,早晚會分道揚鑣。“管寧割席”的典故就是例子。管寧熱衷于讀書做學問,而華歆則熱衷于官場名利,兩人缺乏做朋友的共同思想基礎,割席而坐是可以理解的。人類普遍存在著一種“趨同”的心理現象。有一個心理學實驗說明了這個現象。心理學家讓十幾個素不相識的人待在一間屋里,不與外界交往,只讓這些人相處。幾天后發現,有共同愛好和追求者大都成了朋友,而沒有共同愛好和追求者則形同路人。

選擇朋友要選品德高尚、心胸寬廣者為宜。孔子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墨子有更形象的比喻,他把擇友比作染絲:“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故染不可不慎也。”也許你說自己“抗腐性”強,那為什么不“擇善而從之”,反而自討苦吃呢?與高尚的人在一起,你也會感染上他的氣質,何樂而不為呢?

朋友多——好朋友越多,我們受益越多。學無止境,學問再大的人也有不懂的東西。孔子還謙虛地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圣人尚且如此,我們在結交朋友時,也可盡量選擇有學識的人。當然,對朋友也不能求全責備,自己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朋友關系又是雙向的,如果人人都要求結交比自己有學問的人,那么到頭來只能是誰也沒有朋友。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朋友相交貴在有所補益,有所予有所取才是“交往”。

古人的交友擇友之道,我們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要為其束縛,對友人過于苛刻。擇友的標準各有不同,也應該從個人實際出發,慎重選擇,快步式交友,去得也快,所以朋友可廣交,不可濫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荫县| 望谟县| 柏乡县| 寿宁县| 濉溪县| 盱眙县| 视频| 昭平县| 无棣县| 河北省| 保靖县| 巴彦淖尔市| 太原市| 西宁市| 乾安县| 吐鲁番市| 巫溪县| 绥化市| 临海市| 合作市| 海安县| 湄潭县| 汽车| 汉川市| 左贡县| 嘉义市| 启东市| 丹江口市| 皮山县| 无极县| 探索| 铁岭县| 海阳市| 商洛市| 邢台县| 固安县| 固阳县| 北安市| 彰武县| 中阳县| 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