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逃的辯護
- 魯迅作品集五(中國現代文學名家作品集)
- 魯迅原著 蕭楓編
- 592字
- 2015-04-22 10:44:16
古時候,做女人大晦氣,一舉一動,都是錯的,這個也罵,那個也罵。現在這晦氣落在學生頭上了,進也挨罵,退也挨罵。
我們還記得,自前年冬天以來,學生是怎么鬧的,有的要南來,有的要北上,南來北上,都不給開車。待到到得首都,頓首請愿,卻不料“為反動派所利用”,許多頭都恰巧“碰”在刺刀和槍柄上,有的竟“自行失足落水”而死了。
驗尸之后,報告書上說道,“身上五色”。我實在不懂。
誰發一句質問,誰提一句抗議呢?有些人還笑罵他們。
還要開除,還要告訴家長,還要勸進研究室。一年以來,好了,總算安靜了。但不料榆關失了守,上海還遠,北平卻不行了,因為連研究室也有了危險。住在上海的人們想必記得的,去年二月的暨南大學,勞動大學,同濟大學……,研究室里還坐得住么?
北平的大學生是知道的,并且有記性,這回不再用頭來“碰”刺刀和槍柄了,也不再想“自行失足落水”,弄得“身上五色”了,卻發明了一種新方法,是:大家走散,各自回家。
這正是這幾年來的教育顯了成效。
然而又有人來罵了。童子軍還在烈士們的挽聯上,說他們“遺臭萬年”。
但我們想一想罷:不是連語言歷史研究所里的沒有性命的古董都在搬家了么?不是學生都不能每人有一架自備的飛機么?能用本國的刺刀和槍柄“碰”得瘟頭瘟腦,躲進研究室里去的,倒能并不瘟頭瘟腦,不被外國的飛機大炮,炸出研究室外去么?
阿彌陀佛!
一月二十四日。
(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申報·自由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