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形容爭權奪利,互相傾軋。
此典出自《國策·秦策一》:“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
戰國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日漸強大起來,并不斷吞并一些國力較弱的小國。有一次,秦惠王召集張儀和大將司馬錯商討攻打蜀國和韓國的問題。司馬錯主張伐蜀,張儀則主張伐韓。秦惠王讓他們各自說說其理由。
張儀說:“韓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攻占了韓國,就可以控制東周朝廷的...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形容爭權奪利,互相傾軋。
此典出自《國策·秦策一》:“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
戰國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日漸強大起來,并不斷吞并一些國力較弱的小國。有一次,秦惠王召集張儀和大將司馬錯商討攻打蜀國和韓國的問題。司馬錯主張伐蜀,張儀則主張伐韓。秦惠王讓他們各自說說其理由。
張儀說:“韓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攻占了韓國,就可以控制東周朝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