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王wánɡ

【歷代名人】

王昭君:字嬙,西漢元帝時宮女。生卒年月不詳,約生活在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晉人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妃,又作明君。南郡秭歸(今湖北秭歸)人。元帝時被選入后宮。竟寧元年(前33年)入匈奴和親。

王充:東漢思想家。字仲任。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少時受業洛陽太學,師事班彪。歷任縣、郡功曹,州從事、治中等職,后辭官家居。王充在哲學上認為物質性的“元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元素,否定天人感應說。在倫理思想上認為道德起源于人類物質生活的進步。主張人性有善有惡,但強調人性可以通過教育而改變。王充是先秦以后對中國古代邏輯有貢獻的思想家,他較全面地闡述了論證問題,提出基本論證規則是,切忌“失之所對”,偷換概念,轉移論題;不能“首尾相違”,自相矛盾;要文顯言明,“言無不可曉,指無不可睹”。著有《譏俗》、《政務》、《論衡》、《養性》,僅存《論衡》。其思想對以后唯物主義思想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書法家。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自幼學習書法,曾師從衛鑠,后遍學眾家,在漢魏質樸淳厚書風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創造出一種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書風。對后世具有深遠的影響,被譽為“書圣”。真跡無存,唯有唐人雙鉤廓填的行書《姨母》、《奉橘》、《喪亂》、《孔侍中》及草書《初月帖》等。王羲之亦長于文學,原有文集10卷,已佚,明人輯有《王右軍集》2卷,見于《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王獻之:東晉書法家。字子敬。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王羲之第七子。曾任中書令,為新安公主駙馬。自幼隨父學習書法,后又師法張芝草書,形成自己獨特書風。擅長各種書體,尤精于行草書,書風筆跡流澤,婉轉妍媚,為世人所重,與其父并稱二王。書法墨跡傳至今日的有行草書《鴨頭丸帖》、《中秋帖》、行楷書《廿九日帖》及小楷刻本《十三行》等。

王勃:字子安,唐文學家。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應舉及第。“初唐四杰”之一。其詩風格較為清新,其文以《滕王閣序》較為有名。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王維:唐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家蒲州(今山西永濟)。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以尚書右丞終,世稱王右丞。王維詩多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或靜謐恬淡,或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詩人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加之藝術技巧很高,頗為后人所推崇。王維精于繪畫,能將詩歌與繪畫相互溝通,被蘇軾譽之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作人物、佛像,尤以水墨山水為人稱許。王維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詩佛”的美稱。歷代編注其集很多,明顧起經《類箋唐王右丞詩集》10卷(后附文集4卷)是現存最早注本。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是迄今較好的注本。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世稱臨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慶歷進士。神宗熙寧二年(1069)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復相后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于熙寧九年第二次辭相,從此閑居江寧府。封荊國公,世稱荊公。卒謚文。在哲學思想方面是傳統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洪范傳》、《老子注》是他在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已散佚。文章以論說見長,列于唐宋八大家。詩歌方面寫了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詩篇。現存《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周官新義》殘卷等。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飯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元畫家、詩人。出身農家,幼時曾牧牛,勞動之余讀書習畫,年輕時曾熱衷功名,屢次名落孫山,遂絕意仕途,浪跡江湖,游歷大江南北。擅竹石、篆刻,尤工墨梅,師法仲仁和尚、揚無咎,加以發展,其梅枝干遒勁,花或疏或密,蕊萼錯落分布,花朵或圈或點,皆以水墨為之,得梅花之韻致風骨。有《墨梅圖》、《南枝早春圖》傳世,著《梅譜》,闡述畫梅理論。善詩,多表現人民生活疾苦和揭露權貴的腐化與驕奢,以及追求清高,不逐時俗等。著《竹齋詩集》四卷。

王實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與生平事跡不詳。元雜劇作家。創作活動大致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編撰雜劇13種,只有代表作《西廂記》與《麗春堂》傳世,《販茶船》、《芙蓉亭》各傳曲文一折,余則散佚。

王守仁:明思想家。初名云,字伯安。因筑室于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弘治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侯,謚文成。在哲學方面,他是心學發展的集大成者,形成陽明學派,在明代影響極大,并流傳到日本。著有《傳習錄》、《大學問》、《陽明先生文錄》等,后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38卷傳世。

王翚: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清畫家。出身繪畫世家,幼承家學。擅山水。其畫筆墨功底深厚,長于摹古,幾可亂真,但又能不為成法所囿,在四王中比較突出。其畫在清代極負盛名,被視為畫之正宗,追隨者甚眾,后人稱為虞山派。有《康熙南巡圖》(與楊晉等人合作)、《秋山蕭寺圖》、《虞山楓林圖》、《秋樹昏鴉圖》等傳世。

【姓氏溯源】

王姓起源于幾種王族:一是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周靈王、周平王的后裔。二是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和的后代。三是出自子姓,為商朝王子比干的后代。

王姓來源眾多,但有一些共同點,即大多為帝王的后人。除了以上三種來源外,其他還有一些王族改姓王。

此后,王姓發展迅速,在西晉末年后逐漸遷往江南。唐朝時王姓主要遷往福建,也有遷往四川、安徽、江西的,北宋時期,主要遷往江蘇、浙江一帶,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王姓遷往廣東等地。明末開始,王姓陸續有人遷往臺灣。

在中國歷史上,王姓稱王稱帝者14人,先后建立新、漢、鄭、燕、前蜀、閩、安陽、極樂等政權。

王姓最顯赫的時期是六朝時代。在此300多年里,王姓與謝姓并稱望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柘荣县| 思茅市| 读书| 芦溪县| 普陀区| 白沙| 湖南省| 吉水县| 晋州市| 阜宁县| 临清市| 阳城县| 信阳市| 娱乐| 清徐县| 五河县| 静宁县| 钟祥市| 贞丰县| 即墨市| 岳西县| 都昌县| 景泰县| 徐闻县| 霍林郭勒市| 大渡口区| 虎林市| 揭西县| 南通市| 平果县| 南靖县| 呼和浩特市| 长宁区| 南昌市| 绥滨县| 革吉县| 成安县| 牙克石市| 体育| 万盛区|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