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萬寶常:隋朝卓越的音樂家

在中國歷史上,隋朝因歷史短暫和后來唐朝的空前盛大而被一般的人們認為在各方面似無建樹。其實,隋朝除了開鑿大運河這樣的壯舉外,文化藝術也是高度發(fā)展的。比如音樂、舞蹈等,為盛唐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這里,我們介紹一位鮮為人知的大音樂家,他就是卓越的演奏家兼樂理家--萬寶常。

對于這位尊敬的藝術家,除了少數研究中國音樂史的專門學者以外,恐怕連知曉其名字的人都不會太多,而那些少數研究音樂史的學者們,對于他的生平事跡與學術技藝可能也沒有細心地搜尋過。因此,在談到隋朝文化藝術時,我們不能不對這位幾近埋沒的藝術家作一些介紹,以澄清人們對隋朝歷史文化不正確的認識。

記載萬寶常的生平事跡,資料最為豐富的是《隋書》?!端鍟返木幾胝呶横?、長孫無忌、顏師古、孔穎達、李淳風諸人,在《藝術傳》中為萬寶常立了傳,又在《樂志》和《律歷志》中記敘了他學藝的情況。后來,李延壽在《北史·藝術傳》也轉錄了《隋書》的內容。不論怎樣,上述的諸位學者,對有才華但遭遇坎坷的萬寶常還是抱有深深的同情與真誠的敬意,這些在我們讀萬寶常的本傳時是能體驗出來的。

根據本傳提供的材料,再參照其他史料,我們大致可以了解到萬寶常的有關情況。萬寶常生于南朝的梁末,與他父親萬大通的上司、梁末的大將王琳是同鄉(xiāng)人,大概是會稽山陰人。后來王琳投歸北齊,萬寶常父子也從江南到了北方。不過,那個時候萬寶常的年齡很小,大約四五歲。來到北齊以后,萬寶常向當時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也是一位達官祖埏(字孝徵)學習音樂。《隋書·音樂志》上記載說:“有識音人萬寶常修《洛陽舊曲》,言幼學音律,師于祖孝徵,知其上代修調古樂。”因為祖埏的父親祖瑩做過北魏的太常卿,曾經典造過洛陽的鐘石管弦,3年而成。所以,祖埏所教音樂知識和萬寶常所修的《洛陽舊曲》,便是從祖瑩這兒來的。本來音樂的學習是以幼年為適當的,因為絕對音的認識只有在年幼時才銳敏,在12歲以后便會游移而不能準確。因此,萬寶常在向祖埏學音樂的時候,他也只有八九歲。正因為這個年齡是學音樂的好時光,所以萬寶常以他的勤奮與天資,學得了真正的本領,這從他以后在生活中能隨便敲打食器而成宮商的那段記載里得到了證明。這種本領,不從幼時著手,是不能得到的。

后來,萬寶常的父親萬大通因獲罪被殺,萬寶常即被配為樂戶。按“齊法”,配樂戶的刑罰是與強盜同罪,其地位實際上是奴隸。這種打擊對于一個少年來說,無疑是非常沉重的。沒有故鄉(xiāng),沒有故國,失去了親人,在異鄉(xiāng)他壤過著奴隸般的生活,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他是難以生存的。然而,音樂的天才沒有因為災難而埋沒,對音樂的熱愛和追求也沒有因為打擊而窒息,萬寶常視音樂為生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萬寶常在音樂方面的造詣是很高的,《隋書》本傳上說:“妙達鐘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獻于齊。”但是,他的奴隸的生涯(伶人)卻終生沒有得到解脫。盡管他在音樂上的成就,在隋開皇時代就是大臣宰相、至尊天子都不能夠抹殺,作樂時要征求他的意見,然而奴隸畢竟是奴隸,“歷周洎隋,俱不得調”。北周滅齊后的年代很短,僅僅4年便失國。隋朝開皇年間討論音樂,大官僚、博士鄭譯、牛弘、辛彥之、何妥、蘇夔等“各立朋黨”,紛紛立論,鬧了七八年,才龍頭蛇尾地宣告終結。萬寶常用水尺律造器,但又受到權貴們的忌恨,隨之而寢置。大約在開皇十一、二年(公元591年、592年)時,萬寶常貧病交加,“竟餓而死”。據有的學者考證說,他死時不滿40歲。萬寶常沒有后代,他病臥時,妻子將家中僅有的一點財物全部竊取而逃走了。萬寶常臨死時,將自己所寫的音樂論著投之火中燒掉了,并悲憤地說:“何用此為?”表現了對壓迫他,給他帶來災難的丑惡、卑劣社會的最后抗爭和不妥協(xié)的精神。

萬寶常雖然英年早逝,但他對隋朝的音樂發(fā)展是有杰出貢獻的。本傳上說他“具論八音旋相為宮之法,改弦移柱之變,為八十四調,一百四十四律,變化終于一千八聲。至是試令為之,應手成曲,無所礙滯,見者莫不驚嘆。于是損益樂器,不可勝記。開皇之世有鄭譯、何妥、盧賁、蘇夔、蕭吉并討論墳籍,撰著樂書,皆為當世所用,至于天然識樂,不及寶常遠矣?!睆纳弦挠涊d可知,萬寶常在音樂方面的天才,是同輩人望塵莫及的。就是那些嫉妒他、詆毀他的顯貴及同行,也不得不“然皆心服,謂以為神”。萬寶常在樂制樂論方面有著重要的建樹,他不僅繼承發(fā)揚了中國原有的音樂傳統(tǒng),而且也注意吸收外來的音樂,創(chuàng)造了一種適合于當時的新樂。中國音樂的發(fā)展,自始至終都受到外來音樂的影響。就樂器而言,中國固有的樂器不外磬、竽、鼓、鐘等幾種,有了琵琶、箏、橫笛、胡笳等外來樂器的輸入,中國樂器的發(fā)展才蔚為大觀;就樂律而言,中國固有的樂律不外是宮、商、角、徵、羽的五音,有了十二律的輸入,中國的律制便成為了雙重化,才不致于單一。而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隋、唐時期,按研究中國樂史的專家的說法,這一時期是胡樂期,即西域和印度的音樂傳到中國,這恰好適應了當時的歷史、政治形勢。晉室自永嘉南渡而五胡亂華,接著便有長期的南北朝的分裂,中國的北部是在胡人的統(tǒng)治之下。

在那些胡人統(tǒng)治者的優(yōu)裕生活中,把西域的音樂種子輸入進來,在豐潤的自然環(huán)境里開出了燦爛的繁花。而在南北朝的末期,和中國的政治局面由漢族統(tǒng)治的南朝與異族統(tǒng)治的北朝行將歸于一統(tǒng)一樣,由西域傳來的胡樂與前代的中國雅樂即古樂,正在孕育著一個新的合成。

萬寶常正生活在這個時代之中,他既繼承了前代的雅樂,也接受了西來的胡樂,可以說是一個綜合派。因為祖瑩所造的《大成樂》是“戎華兼采”;祖埏所造的《廣成樂》是“具宮懸之器”而“雜西涼之曲”。萬寶常承繼了兩代而來,可以知道他的伎藝是融會華戎。當然,綜合派不是純粹的華,也不是純粹的戎,它是更高一層次的統(tǒng)一與綜合,具有兩種的成分,因而在過渡時期便不免要受雙方的排毀。守舊者說它帶戎風,革新者說它挾華臭。祖氏兩代的新樂,沒有維持住長久的生命,萬寶常的新樂也不為隋世所用,時代對于綜合派還不十分成熟。這在《隋書·音樂志》中關于開皇樂論的記載里得到證實。當然,我們也不能把萬寶常的藝術理解為近代人所說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東西。萬寶常生活在胡樂盛行的時代,他徹底地學習胡樂,使胡樂成為了自己的東西,更進一步于胡樂所未完備處又創(chuàng)造了新的內容。他在這新的創(chuàng)造方面利用了中國舊有的樂器,舊有的律名,絕不能認為這是復古。

他利用的是舊樂的形式,而他的成就是更高一級的發(fā)展。他是把中國的舊樂翻新,把胡樂也推進了,可嘆息的是中國人中沒有后繼者,在唐初盛極一時的新樂,中唐以后便衰頹了下來。例如八十四調見諸實用的竟不知多少,《舊唐書·音樂志》所言模糊,而《新唐書·禮樂志》所存的僅七宮七商七角七羽二十八調了?!哆|史·樂志》亦載二十八調。到了南宋,二十八調只剩下了十八調。元、明以來的南北曲則各剩下十二調之名目,內容是大有改易的。

其他更可想而知了。

值得欣慰的是,當代的音樂工作者在學習引進洋樂時,也注意挖掘、再現我們的優(yōu)秀古樂,一些電視片,電視歷史劇在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如40集電視連續(xù)劇《唐明皇》中再現的唐樂,就是如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姜堰市| 曲水县| 甘洛县| 九龙城区| 称多县| 昭平县| 琼中| 民和| 雷山县| 堆龙德庆县| 丹寨县| 周宁县| 印江| 即墨市| 二手房| 海南省| 华亭县| 柳林县| 黄冈市| 商南县| 如东县| 祁东县| 安丘市| 安岳县| 陇川县| 红河县| 白河县| 南丰县| 禹城市| 宜黄县| 武夷山市| 万年县| 平度市| 芮城县| 黎城县| 墨玉县| 高台县| 定兴县| 平顺县| 牟定县| 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