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巴黎圣母院
  • 蕭楓主編
  • 776字
  • 2015-04-16 22:44:50

維克多·雨果(1802——1885)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雨果出生于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杜省貝桑松,他的父親是拿破侖手下的一位將軍,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于寫作。他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時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時出版了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之后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

1841年雨果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國議會代表,1851年拿破侖三世稱帝,雨果奮起反對而被迫流亡國外,流亡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侖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并加以諷刺,還用拿破侖一世的功績和拿破侖三世的恥辱對比。

1870年法國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侖三世后,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幾乎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他死后法國舉國志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

《巴黎圣母院》是維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腸,先愛后恨,迫害吉普賽女郎愛絲美拉達。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舍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著述宏富,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桦甸市| 龙门县| 新巴尔虎右旗| 石门县| 青州市| 横峰县| 肃北| 巫山县| 新郑市| 射阳县| 海晏县| 宁陵县| 海门市| 读书| 汉阴县| 武宁县| 无为县| 敦煌市| 昌图县| 武功县| 汤原县| 元阳县| 公主岭市| 潢川县| 惠水县| 辽源市| 颍上县| 孟津县| 太康县| 望城县| 大邑县| 额济纳旗| 安福县| 广昌县| 铜鼓县| 海安县| 长治县| 台湾省| 保定市| 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