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許衡不食無主之梨
- 美德故事
- 蕭楓主編
- 860字
- 2015-04-16 22:34:55
許衡自幼聰穎,喜歡獨立思考。7歲入學堂上學。
一天,下課后,許衡問:“老師,我們為什么讀書?”
老師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為了當官,學而優則仕嘛!”
許衡又問:“難道讀書就只為了這些嗎?”
這下可把老師問住了,不知怎么回答才好,但他從心里佩服許衡善于思考的精神。許衡上課認真聽講,遇到不明白的道理從來不放過,漸漸地積累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提的問題也越來越深。
不久,老師感到憑自己的文化水平很難滿足許衡的求知欲,便對他的母親說:“你的孩子長進很快,將來一定大有作為。我才疏學淺,很難當他老師了。請你另請高明的先生吧?!闭f完就辭職離去了。后來兩位老師也因滿足不了他的求知欲而相繼辭職了。
請不來老師,許衡就堅持自學,學業日漸精深。有一天,他到一個朋友家去玩,發現一本書自己沒讀過,就對朋友的父親說:“老伯,請讓我在你家住兩天,我讀一本書?!迸笥训母赣H同意了。許衡用兩天兩夜把那本書抄完了,才滿意地回家。
南宋末年,金國不斷進犯中原,宋朝的老百姓為了躲避戰亂,都離開了家園。許衡也在一些逃難的人群中奔向河陽。這天,天氣十分炎熱,許衡因走得急,汗水濕透了衣衫,嘴里也像是冒了煙,喉嚨都干啞了。同許衡一塊走的七八個人與許衡一樣都是口干舌燥,口渴難忍,但由于戰亂,找不到一點水喝。
忽然,有人發現了一棵大大的梨樹,樹上掛滿了黃澄澄的梨。幾個人一擁而上,爬上樹,吃起梨來,只有許衡仍在一邊看書。
同行的少年問他:“我看你也饑渴難耐,怎么不去摘幾個梨吃?”
許衡說:“不是自家的梨,怎能隨便摘下就吃呢?”
另一少年說:“這兵荒馬亂的年月,人都沒了影子,這梨還有什么主人?”
許衡說:“梨現在是沒主,但我們的心是有主的!越是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越是應該講道德。你們翻墻入宅,私摘人家梨吃,哪像個有道德的讀書人呢?”許衡說完就獨自上路了。
許衡這種高尚的品德與他長期認真讀書是分不開的。后來,許衡通過刻苦學習,成為元初著名的理學家。
心得·啟迪
一個人的美德表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它應該是一種良好習慣的堅持,而不是偶爾為之,擁有這種品質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