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美德故事
- 蕭楓主編
- 638字
- 2015-04-16 22:34:55
周恩來(1898——1976年),祖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淮安縣城。他從小勤奮好學,12歲隨伯父到沈陽東關模范學校讀書。上學期間,他在課堂上專心聽講,課后廣泛閱讀課外書籍。
一次,周恩來到同學家做客,這位同學的爺爺帶他到城外游玩,他見城墻殘缺不全,上面還有許多槍炮子彈的痕跡,便問是怎么回事,這位爺爺告訴他,那是沙皇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爭奪中國的土地在這里打仗留下的罪證。周恩來聽了十分氣憤,暗暗立下發奮學習、振興中華的決心。
有一天,魏校長上修身課,當講到“立命”這一段時,突然發問:“你們說說為什么而讀書?”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為了學知識,懂道理”,有的說“可以做官”,有的說“可以記賬”,有的說“為了發財”……老校長皺起眉頭,因為他對這些答案都不滿意。在掃視全班之后,校長把目光落到平時刻苦好學的周恩來身上。周恩來起身回答說:“我是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見面前這位年僅十來歲的少年竟有如此宏大志氣,感到十分欣慰,連連稱贊:“好哇,為中華之崛起!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同學們無不對周恩來產生敬佩之情。
1913年,周恩來進天津南開中學讀書。917年,他懷抱振興祖國的宏圖大志,東渡日本留學。臨行前,他給一位同學題詞:“志在四方”,“愿相會在中華騰飛世界時”,再次表達了“為中華之崛起”的崇高志向。
心得·啟迪
從小就樹立遠大的報國目標,人生才有前進的動力。周恩來總理由于在幼年就有“為中華之崛起”的崇高志向,所以才會在此后的歲月里,為中華民族的富強做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