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顧愷之——持之以恒成名家

  • 英才故事
  • 蕭楓主編
  • 2533字
  • 2015-04-17 16:25:27

顧愷之(約公元345——406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畫家。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于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以及提出的“六法”為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善畫人物肖像,尤擅畫女人和神女。他那神來之筆的練成,今出了他對以親的一片孝心。

顧愷之的母親生他時不幸亡故,他由奶奶帶大。他父親原是朝廷官員,因不滿時政退休在家。顧愷之便常去父親書房詢問母親長相,父親就細細給他描述,他心中漸漸就有了母親的身影、臉形。8歲起他又按自己的想象,在白紙上把心中的母親畫出來,讓父親、奶奶給予訂正。就這樣年復一年畫呀畫,終于將母親的像描畫得逼真而具神韻。有天,他將母親畫像打到父親書房里時,連父親也愣住了!那不是妻子又出現在眼前了么?

稍長大一點,他每天纏著父親追問母親的長相。父親被兒子的情思所感動,便詳細地敘述了母親的長相和衣著。顧愷之把這一切都牢牢地記在自己的腦海里。八歲那年,他忽然向父親要筆墨,說要給母親畫張像。父親說,你連母親的樣兒都沒見過,怎么畫呢?小愷之說:我就憑您說的畫,一天不象畫兩天,兩天不象畫三天,定些畫象了為止。于是顧愷之每天都在畫,不分白天黑夜。畫好了就給父親看,看了以后改,逐漸逐漸母親的像有幾分相象了,但就是眼睛畫不好。顧愷之又用心地去琢磨,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終于有一天,顧愷之把再次畫成的母親像給父親看,父親竟然看呆了,說:“象了,象了,太象了,眼睛特別象呀。”通過幾年的苦練,顧愷上終于掌握了傳神點睛的繪畫技巧。顧愷之這種傳神點睛藝術造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他幾十年刻苦學習的結果。到20歲時,顧愷之已成為卓有成就的肖像畫家了。別人向他求教成功的秘訣時,他說:“我的母親是我心中一直活著的老師。”

古人對他評價很高,說他的筆法“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象“春云浮空,流水行地”,那么飄逸,那么細膩。我們從顧愷之的代表作《洛神賦圖》,可以很深刻地體會到這點。

《洛神賦圖》取材于三國時期詩人曹植的著名詩篇《洛神賦》。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是魏國開國君主曹丕的同胞弟弟。傳說曹植和曹丕,一同愛上了袁紹的兒媳甄氏。曹操打敗袁紹以后,把甄氏許配給了曹丕為妻。甄氏在曹丕處郁郁不樂,不久死去。曹植為此感傷不已,遂賦《洛神》,借寫與神話中的洛神相會,表達他對甄氏的思念愛慕之情。顧愷之根據這一題意,把曹植的思慕之情形象化了。在《洛神賦圖》畫卷中,洛神多次出現,或在水面凌波回顧,或在云間遨游,其神態之飄逸,衣帶之擺蕩,完全體現了顧愷之作畫的特點。更重要的是,這幅畫還表現出我國古畫“傳神”妙趣。如畫卷開頭一段,描寫曹植在黃昏時節,來到洛水之分,洛神恍惚出現在蕩漾的碧波上。這時洛神一雙眼睛,含情脈脈,似來又去,有無限的思慕愁怨之情。而岸邊的曹植,則不失為一位貴族詩人,他雍容華貴,身旁有多人攙扶,眼神里流露出深深的依戀和悵惘。這種“傳神”的筆法,是顧畫的最大特色。顧愷之非常重視畫人點晴的技巧。古書記載說,他曾給人家畫扇面,扇面上是大詩人阮籍、稽康的像,但都沒有點上眼珠,就把畫給了人家。扇子的主人問他為什么不畫上眼珠,他鄭重其事地回答說:“怎么能點上眼珠呢?點了就要說話,變成活人了。”

顧愷之和陸探微、張僧繇是南北朝時期三個最重要的畫家,代表了漢代美術得到迅速發展和成熟的人物畫藝術。

顧愷之最初曾在雄踞長江上流的將軍桓溫的幕下任過官職,他和桓溫的兒子玄頗有來往。很受桓溫和賞識。晚年任散騎常侍,六十二歲去世,關于他的生平,保留下來一些小故事。他對世俗事物的率真、單純、樂觀、充滿真性情的生活態度,就曾經在若干傳說故事中被形容為“癡”。但也有些是形容他的聰明的,所以曾有人說他身上“癡黠各半”他不只是在繪畫藝術方面表現了卓絕的才能,也是一個擅長文學的人。他遺留下來的殘章斷篇中,保存有形容浙東會稽山川之美的“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蔥,若云興霞蔚”的名句。他曾被當時人稱為才絕、畫絕、癡絕”。

顧愷之的繪畫在當時享有極高的聲譽。謝安曾驚嘆他的藝術是“蒼生以來未之有也!”他封櫥自己的作品存在擔玄處,競被桓玄全部竊去,以致引起他的驚喜:“妙畫通靈,變化而去,亦猶人之登仙。”他曾為南京瓦棺寺繪壁畫分得巨款的故事,可見他的繪畫之吸引力,修建瓦棺寺時他認捐了百萬錢,就在廟里用個把月的時間閉戶畫了幅維摩詰,畫完之后,要點眸于,乃提出要求:第一天來看的人要施舍十萬,第二天來看的人施舍五萬,第三天的隨意。據說開門的一刻,那維摩詰像竟籌得百萬錢。

顧愷之的作品,據唐宋的記載,除了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也畫有些佛教的圖像,這是當時流行的一部分題材。另外還有飛禽走獸,這種題材和漢代的繪畫有聯系。他也畫了一些神仙的圖像,因為那也是當時流行的信仰。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畫了不少名士們的肖像。這就改變了漢代以宣揚禮教為主的風氣,而反映了觀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藝術表現的新的目的,即:離開禮教和政治而重視人物的風采和才華。這種繪畫藝術視野的擴大,從而為人物畫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現人的性格和精神特點。

在顧愷之的著作言論中,我們見到他反復強調描寫人的神情和精神狀態。

顧愷之的主要作品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圖》、《魏晉勝流畫贊》。他的力作《云臺山記》,是一篇有歷史價值的文章,文字中有很多錯亂,但大致可以看出是描述一幅分為三段的云臺山圖。云臺山是道教的祖師張道陵修道成仙的名山。這幅文章描繪大師張道陵以跳到深谷中取桃子來考察其弟子們,其中唯趙升、王長二人信心最堅。文章中又描述了畫中的山石澗流的險峭之勢,山峰上孤松,山中穿插步鳳鳥“婆娑體儀,羽秀而詳軒尾翼,白虎心匍石飲水”等。這篇文字有助于我們了解早期山水畫的內容和風格。早期山水畫是包含了神仙怪異的因素的。南北朝的道教徒宗炳、上微的論述山水畫的文章也保留了下來,可以看出也是從求仙訪進的思想出發的。早期山水畫的古拙的風格,我們從南北朝一些石刻以及敦煌壁畫中都可以得到相似的,進一步的認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冈山市| 乌鲁木齐市| 房山区| 治县。| 苍溪县| 南澳县| 云和县| 阳西县| 文安县| 嘉定区| 陆丰市| 蛟河市| 海南省| 大庆市| 轮台县| 新郑市| 花莲市| 全椒县| 城口县| 西贡区| 张家口市| 永定县| 芷江| 商洛市| 澳门| 平潭县| 同德县| 抚宁县| 峨山| 西盟| 铜梁县| 临安市| 阜南县| 行唐县| 珠海市| 北宁市| 江华| 岳阳县| 绍兴市| 北安市| 隆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