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寧,三國時人,著名學者。少年好學,家境艱難,有讀書為國為民的思想。
管寧出生在三國時期,他16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里的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親戚們都很關心他,有的送來了衣服,有的送來了糧食,他堅決不收,決心要完全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他為了實現自己的這一意愿,打點行裝到外地去尋師訪友,學習知識和本領。
管寧在外地一邊替人干活,一面尋找老師。他白天一有空閑,便去尋訪,終于找到了一位好老師。管寧見這位老師有很多學生,就決心留下來學習本領。
同學們對人和善,見管寧遠道而來,都很關心他。其中有個名叫華歆的同學與他特別好。兩人情同手足,難分你我。學習的時候,他們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休息的時候,他們一起翻地種菜,挑水施肥。
有一次,管寧和華歆在后院鋤地,忽然從地里刨出一塊黃澄澄的金子來。管寧不為錢財所動,裝作沒看見,依然埋頭鋤地。華歆看見了黃金,兩眼睜得大大的,臉上露出驚喜的神色,馬上把那塊黃金拾起來,擦去泥痕,往自己的懷里揣。可是,他看見管寧還在專心鋤地,感到很慚愧,只得把已經揣進懷里的黃金掏出來,丟到地邊去,仍然跟著管寧一起鋤地。
還有一次,管寧和華歆正并排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忽然,門外響起了一陣鑼聲,原來是一個大官從此經過。華歆一聽見鑼聲,就東張西望,心神不定了。又過了一會兒,他終于經不起誘惑,丟下書,跑出去看熱鬧了。
那個大官坐著八抬大轎,帶著一隊威風凜凜的儀仗隊。華歆看得眼都紅了,直到轎子走遠了,他才回來。他看看管寧,依然在席子上用功讀書,他覺得不可理解,于是大聲說道:“剛才那位大官乘坐八抬大轎,前呼后擁,威風凜凜,真有氣派……”
他見同學們只顧讀書,對他的話沒有興趣,于是提高嗓門,重講一遍那個大官的排場,然后無限羨慕地說:“將來我要是做了官,也一定要坐這樣的八抬大轎,儀仗隊的人數還要多一些,比他更威風!”
管寧聽了華歆的話,望著他洋洋得意的樣子,立刻拿起一把小刀,把他們坐的席子割成兩半,然后對華歆說:“看來,你是為做官發財而讀書,沒有一點為國為民的思想。現在我才知道,你我志向不同,成不了好朋友。以后咱們不必坐在一張席子上了,各人讀各人的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