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序 天人協和,窮極造化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習近平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上的講話

中國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陸地國土面積最廣大的國家之一。在這廣袤的版圖中,有巍峨的群山,雄壯的高原,遼闊的盆地,坦蕩的平原,奔騰的江河,晶瑩的湖泊,漫長的海岸線,星羅棋布的島嶼,同時還有寬廣的近海海域和大陸架。

我國的國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南至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縱跨緯度49度多。西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西邊的帕米爾高原,東到黑龍江省撫遠縣境內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東西相距5200千米,橫跨經度62度,東西兩端時差達4小時以上。當松花江上已是正午烈日當空的時候,帕米爾高原卻剛剛迎來黎明的曙光;當北國已是千里冰封的隆冬時節,南海諸島依然是郁郁蔥蔥、藍天白云的夏日。廣闊的國土使生活在其上的中華民族,時刻能感受到大尺度的空間變化和變化中的萬千景象。

我國的地貌格局錯綜復雜,西高東低的階梯分布是其宏觀大勢和主要特征。有著“地球之巔”和“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以其巍峨的雄姿和莽莽的身軀橫亙在祖國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正是它構成了我國地貌的第一級階梯。自北而南橫臥其上的山脈有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等。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全都坐落在青藏高原南緣的喜馬拉雅山和西緣的喀喇昆侖山兩大山脈之中。從青藏高原北緣和東緣起至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間,是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地貌單元的鑲嵌分布區,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正是這些高原和盆地構成了我國地貌的第二級階梯。此外,在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線以東,分布著遼闊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廣大的東南丘陵等,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這些平原和丘陵構成了我國地貌的第三級階梯。

廣袤的國土,獨特的地理位置,錯綜復雜的地質地貌條件,以及典型的季風氣候等,造就了我國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和異彩紛呈的自然景觀。由南向北,因太陽輻射和溫度的變化,分布著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和寒溫帶等緯度地理帶,自然景觀依次呈現出雨林、季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及針葉林等的變化。自東南而西北,受東亞季風和青藏高原的影響,降水分布呈現出十分強烈的規律性,形成濕潤、半濕潤、半干旱和干旱等經度地理帶,自然景觀也依次呈現出森林、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變化。此外,在高山和高原地區,因海拔高度和所處地理基帶的不同,自然景觀還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

階梯式逐級下降的地勢,還決定著我國主要河流由西而東的基本走向。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生動地描繪了發源于青藏高原的黃河順階而下的奔騰氣勢。我國最長的河流長江,也發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它穿越橫斷山脈奔流進入第二階梯后,又切穿了巫山山脈,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峽谷長江三峽。爾后,像一條馴服的巨龍,緩緩地流過長江中下游平原,最后才注入蔚藍的東海。

雪峰皚皚,群山巍峨,高原雄壯,盆地遼闊,丘陵起伏,平原坦蕩,戈壁浩瀚,沙漠似海,森林寂靜,草原蔥郁,河川蜿蜒,峽谷幽深,湖泊晶瑩,海域蔚藍,景觀殊異,美不勝收。大自然的恩賜,讓中華民族擁有了如此多樣的大好河山。

在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中,我國舊石器時代的遠古祖先活躍在這個廣闊的舞臺之上。目前,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近20處,包括直立人階段、早期智人階段和晚期智人階段的遺址。除青藏高原外,這些遺址幾乎遍布我國第二和第三階梯。

隨著新石器時代生產技術的進步,以秦嶺—淮河為界,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河中下游至遼河上游的廣大地區之間,“南稻北黍”的格局正在形成并漸趨定型,其他地區或處在向逐水草而居的粗放游牧經濟過渡,或仍處在采集狩獵為主的漁獵經濟,因而,保留下來的文化類型和文化遺址也更多。

隨著中華民族的逐漸形成和5000年文明史的開創,我們祖先在中華大地之上揮灑著勤勞與智慧,真可謂“天人協和,窮極造化”。當時以炎黃部落聯盟為核心的華夏族,最早在黃河中游的汾、渭等支流地區形成。此后,華夏族不斷與周邊地域其他民族進行長期的交流與融合,最終形成了由數十個民族構成且活動地域仍存在差異的多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創造了博大精深、延續5000年之久、閃耀著璀璨光芒的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并保存了不計其數、無與倫比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毫無疑問,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飽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作為世界大國和文明古國,中國擁有眾多的從世界級到國家級再到省市級的地質公園、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等自然景區,而且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擁有不計其數的和具有普遍價值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工具、器具、用品、用具、古建筑、古遺址、古墓葬、古代工程、古代城池到哲學、宗教、文學和藝術等,歷歷可見者為數眾多,琳瑯滿目。截至2014年6月25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世界遺產達47項,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其中,自然遺產10項,文化遺產33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而同期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則達38項,居世界第一。

山河壯麗、文化璀璨。而當代中國的建設成就,則是“窮極造化”的現代表現,是新形勢下的繼承和發展。

“美麗中國”叢書,是中國地理學會組織數十名地理學家策劃,并編撰的一套科普性地理旅游類普及讀物。該叢書旨在通過通俗而優美的語言、流暢而精致的筆觸和絢爛而精美的圖片,向讀者展示出本已存在于中華大地上的名山秀水、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創造的燦爛文化以及當代建設成就,增強我們做中國人的骨氣,提升我們做中國人的底氣。這是我們出版這一套叢書的基本出發點和全部工作的追求目標。

叢書共35冊,其中,第1冊是全國總冊,其余34冊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臺灣分冊。叢書內容包括區域印象、自然奇觀、人文勝跡、民俗風情、著名市鎮、現代建設成就、特色資源等。在叢書編撰過程中,我們力求踐行三個原則,一是讓讀者了解自然與歷史、敬畏自然與歷史;二是體現人與自然相契合的天人合一精神;三是用精選的圖片表達出詩般的柔美。

但愿“美麗中國”叢書,能為讀者打開一扇認識中國美,并不斷探索其真諦的大門。

中國地理學會

“美麗中國”叢書編委會

概況

廣東省簡稱粵。地處南海之濱。東與福建省接界,北連江西、湖南2省,西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西南與海南省隔海相望。全省總面積約18萬平方千米。人口8637萬,有漢、黎、瑤、苗、壯、回、滿、畬等民族。廣東是著名僑鄉,分布于100多個國家的廣東籍僑民占全球華僑華人的70%。省轄21個地級市、23個縣級市、37個縣、3個自治縣、58個市轄區。省會廣州市。

早在十二三萬年前,就有“馬壩人”在韶關曲江一帶活動生息。春秋戰國時為百越(粵)地。秦屬南海郡。西漢屬交趾(部)州。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東路和西路。元分屬江西行省、湖廣行省。明置廣東布政使司。清設廣東省。

地形

地勢北高南低,山地、平原、丘陵、臺地交錯,海岸線長,島嶼眾多。山地約占全省總面積的1/3。山脈多為東北-西南走向。粵北為南嶺支脈的大庾嶺、都龐嶺等五嶺山地區,海拔1000~1500米;粵東山地有青云山、九連山、羅浮山、蓮花山、海岸山等,海拔1060米左右;粵西山地有云開大山和云霧山等,海拔1000米左右。粵北山地的石坑崆為本省最高峰,海拔1902米。山地之間分布有大小不等的盆地,主要有興寧盆地、梅州盆地、陽春盆地、羅定盆地、懷集盆地。臺地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島、海陸豐和惠東西部一帶。主要平原有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主要河流有西江、珠江、韓江、漠陽江、鑒江。珠江是西、北、東三江匯合后的總稱,是本省最大水系,全長2214多千米。主要島嶼有川山群島、高欄列島、萬山群島、橫琴島、南三島、東海島、硇洲島等。

氣候

全省北、南分屬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日照長。年平均氣溫在19℃以上,1月8~21℃,7月27~29℃,大致南高北低。年積溫可達6000~8000℃。年日照時數1600~20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但分布不均,南嶺南側迎風坡較多,羅定、興寧、梅州盆地較少。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沿海地區5~11月常受臺風襲擊。

自然資源

已知礦產110多種,其中探明儲量的近90種,以有色金屬為多。獨居石、金紅石、磷釔礦、鉭鈮礦、鋯英石、鈦鐵礦儲量和產量居全國之首;鉛、油頁巖、鈮等9種居全國第二位;高嶺土、瓷土等8種居全國第三位。

水資源總量居全國省區第二位。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約800萬千瓦。已知地下溫泉200多處,流出地表水溫大于60℃的溫泉80多處,溫度在40~60℃的溫泉100多處,水溫高于80℃的有10多處。

林業用地1000萬多公頃,林木蓄積量4.55億多立方米。陸棲脊椎動物多達800種,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有華南虎、獼猴等40多種。水產資源豐富,800多種魚類中有經濟價值的約200多種。海漁場面積40多萬平方海里,淡水可養殖面積27萬多公頃。

農業

以種植業為主,大部分地區實行一年三熟耕作制。水稻是主要糧食作物,其他有薯類、玉米、小麥、高粱。經濟作物種類繁多,主要有甘蔗、花生、黃麻。珠江三角洲是全國著名的蠶絲產地。林木茂盛,主要樹種為松、杉、樟、桉、毛竹,被列為我國特有或世界著名珍稀樹種的有桫欏、坡壘、子京、陳香等10種;經濟林木有橡膠、油棕、油桐、茶葉、油茶、咖啡、可可、胡椒。是我國最大水果生產基地之一,品種達270多種,香蕉、柑橘、荔枝、菠蘿為四大名果。海水養殖業發達,沿海盛產蠔類、鮑魚、珍珠、海馬。畜牧業以養豬、羊、家禽為主。

交通

已建成包括鐵路、公路、遠洋、沿海、內河和民航等各種方式在內的交通運輸網。

鐵路:有京廣線、京九線、廣深線、黎湛線、廣茂線、廣梅汕線、河茂線、粵海線、武廣客運專線等,營業里程2832.1千米。

公路:公路總里程190724千米,是我國公路交通最發達的省區之一,鄉、鎮全部通公路。其中,高速公路5049千米,除與湖南、廣西、福建、香港等省區相通,還通往省內各地級市。有105、106、107、205、206、207、321、323、324、325等10條國道縱橫境內。

水運:以珠江為主干的內河航運發達,營運里程11850千米。海運發達,有黃埔、廣州、湛江、汕頭等港,有遠洋航線通往世界各地。

民航:除國內三大機場之一的廣州白云機場外,還有湛江、汕頭、梅州、珠海、深圳等機場,可通往國內70多個城市和國外10多個城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煌市| 长垣县| 蒙山县| 布拖县| 栾城县| 项城市| 西充县| 北京市| 长白| 梅河口市| 中西区| 定南县| 江永县| 融水| 肃北| 绥芬河市| 临高县| 陇西县| 兰州市| 临泉县| 仙游县| 呈贡县| 雅江县| 松阳县| 社会| 鞍山市| 榆社县| 怀远县| 确山县| 抚顺市| 哈巴河县| 崇文区| 东源县| 集安市| 共和县| 禄丰县| 镇安县| 彰武县| 鹤山市| 江华| 昌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