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惠州西湖 群山環繞,以曲折為勝

惠州西湖位于廣東省惠州市區內,是一片以山水為主體,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它的形成和發展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廣東省主要的風景名勝區之一,歷史上曾與杭州西湖、潁州西湖齊名,有“海內奇觀,稱西湖者三,惠州其一也”和“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載。

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由西湖和紅花湖景區組成,總面積21.83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3.35平方千米,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

惠州西湖的前世今生

惠州西湖原來是橫槎、天螺、水簾等水源入江時沖刷出來的洼地,屬西枝江改道后的河床。漢代時,惠州西湖還是荒澤一片。《惠州府志》記載,東晉初年,“興建龍興寺于湖上”,可見東晉時湖已形成。唐朝改龍興寺為開元寺。唐中宗年間,位于西山之上的泗洲塔(也作“泗州塔”)建成。這是為了紀念印度來華的僧伽而建。僧伽在安徽泗州(今泗縣一帶)住持,圓寂于長安。泗州最早建筑了僧伽塔,以后各地仿建的塔都稱為泗洲塔或僧伽塔、大圣塔。蘇東坡在惠州所寫《江月》一詩中,就有“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的詩句。南宋劉克莊游覽了西湖勝景后也寫道:“不知若個丹青手,能寫玉塔微瀾圖。”自此,“玉塔微瀾”就成了惠州西湖美景之一。

五代時,起居舍人張昭遠住在湖邊上,后人因此稱惠州西湖為“郎官湖”,這是西湖最早的名稱。宋治平三年(1066),地方官陳偁對郎官湖進行整治,修筑了平湖堤、拱北橋,使湖水既可以灌溉數百頃田地,又可以種植荷花、莼菜,而且湖中多魚鱉,鄉民收獲甚豐,因此稱之為“豐湖”。

北宋紹圣元年(1094),蘇軾被貶至惠州。在惠州居住的三年里,他經常游覽惠州西湖,寫下了許多詠吟西湖山水的詩詞。在《贈曇秀》一詩中,他將“豐湖”稱作“西湖”,這是“西湖”這一名稱的最早來源。惠州西湖也因為蘇東坡的詩詞而名揚天下。蘇東坡還帶頭捐資在西湖邊上筑橋修堤,留下了蘇堤、西新橋、東新橋等遺跡。

南宋淳祐四年(1244),惠州建立聚賢堂,后來改稱為豐湖書院。豐湖書院最初位于銀崗嶺,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遷至西湖的豐湖半島上。明清時期,豐湖書院是惠州的最高學府。清朝至民國時期,豐湖書院曾多次被毀,后又重修。目前殘存在豐湖書院的遺跡多是清嘉慶六年(1801)徽州知府伊秉綬重修后的遺跡。

古代的惠州古城一直建于西湖邊上,位于西湖的東面。民國時期,拆除惠州府城的城墻,擴修馬路,出現了嶺南騎樓街,但全城仍處于西湖的東面。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城市逐漸擴展,形成了三面環湖的態勢,惠州西湖的景區面積大幅縮減。同時,由于湖岸山麓建滿了雜亂的房舍,湖水污染嚴重。1989年之后,惠州市政府開始重視城市規劃,陸續投資整治惠州西湖,徹底改善了惠州西湖的水質和生態環境。現在的惠州西湖風景區由西湖和紅花湖景區組成,總面積21.83平方千米,水域面積3.35平方千米,集防洪、供水、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體,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

苧蘿西子

我國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據統計有36個,這些西湖中,以杭州西湖最為著名,而能與杭州西湖相媲美的,恐怕只有惠州西湖了。“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在這首詩里,蘇東坡將杭州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不過杭州西湖的美,主要靠人工雕琢;而惠州西湖,卻天生麗質,她的美,渾然天成。

泗洲塔

原來的泗洲塔在明代毀圮,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重建,新中國成立后于1959年曾做大修。泗洲塔是一座七層的閣樓式佛塔,平面呈八角,用磚砌造,高37米多,人可登塔眺望,是惠州西湖的標志。登上塔頂,北邊平湖、南邊豐湖,盡收眼底。

清初,王瑛曾將西湖比作“苧蘿西子”,把杭州西湖比作“吳宮西子”。苧蘿村是西施出生的地方,那時的西施清純柔美,每天臨溪浣紗,無憂無慮。惠州西湖的美正像未入吳宮時的西施,淡妝質樸,純凈自然,有種天然去雕飾的恬淡。清朝著名的藏書家和文學家吳騫也在《惠陽紀勝》將杭州西湖與惠州西湖做了這樣一個對比:“杭之佳以玲瓏而惠則曠邈;杭之佳以韶麗而惠則幽森;杭之佳以人事點綴,如華飾靚妝,而惠則天然風韻,如娥眉淡掃。”非常形象地說明了杭州西湖與惠州西湖的不同特色。

西湖風景

惠州西湖幽深曲折,有五湖六橋之勝。五湖即菱湖、鱷湖、平湖、豐湖和南湖。菱湖在惠州西湖西北面,大概從前種有菱,故名菱湖;鱷湖在豐湖之南,不知是否以前有鱷魚,也許是附會;平湖在鱷湖之東,南為豐湖,再過去便是南湖了。民間傳說中,五湖的形成與七仙女中的五仙女有關。一日,五仙女攬鏡梳妝,見韶容已老,青春不再,卻還情無所托,傷感萬分,淚灑如雨,失手將梳妝鏡跌落凡間。這梳妝鏡恰好掉在惠州,一摔五瓣,成為五湖,如雨淚水瞬間注滿五湖。

九曲橋

九曲橋始建于1957年,顧名思義,是指橋共有九曲,曲折迂回。九曲橋位于孤山北面,直通平湖中的點翠洲。橋全長18米,寬2米,由花崗巖和草白玉構成,橋體雕刻精美,匠心獨運,巧奪天工。兩旁有廊亭,橋下為放生池。據考證,九曲橋有兩絕:中秋有“九曲印月”和“曲橋泛鯉”之奇景。

蘇東坡像

宋朝蘇東坡被貶謫惠州三年,大力資助修堤建橋,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物和文學詩篇,他為惠州人民解憂除難的動人故事也廣為流傳。惠州西湖因為蘇東坡而名揚天下,也充分反映了蘇東坡在惠州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圖為位于惠州西湖孤山上東坡園內的蘇東坡像。

六橋是煙霞橋、迎仙橋、拱北橋、西新橋、明勝橋和團通橋。西新橋西接泗洲塔,建于唐代,被譽為“西湖第一橋”,它與蘇堤都是游人喜愛的“游屐所趨之處”;煙霞橋在菱湖之上,如今只留殘跡;迎仙橋在平湖的玄妙觀與芳華洲之間,也廢圮已久;拱北橋在平湖北端,疊石壘成,俗稱五眼橋;明勝橋橫貫豐湖;園通橋在豐湖與南湖之間。圓通橋北望,堤橋如帶,亭榭掩映,洲渚縱橫,雜花生樹,此番美景曾大為嶺南畫家高奇峰所賞識,評為西湖第一。

西湖的風景區主要在豐湖與平湖之間,《惠州府志》的西湖八景,便有“豐湖漁唱”一景。可想而知,當時豐湖是相當廣袤并有漁舟往來的。

兩湖之間的百花洲是一個湖心島,古稱花墩,舊有落霞榭,有“四面湖山抹落霞”的詩句。百花洲集園林花樹于一洲,綠樹蔥蔥,花香怡人,有“分蒔繁卉,香風半湖”之美譽。清代詩人宋湘曾作《花洲曲》,晚清學者梁鼎芬“花墩花放白青紅,蝴蝶雙雙撲曉風”的佳句也正出于此。“忽驚豪雨來天外,灑向平湖萬斛珠”,每當雨時,在百花洲觀景最佳,故有“花洲話雨”之說。現在,百花洲建有盆景園,在落霞榭舊址處辟有劉侖畫閣,有花卉盆景增輝,使百花洲更加絢麗多姿。

西湖不僅是人的天堂,同樣也有鳥的天堂——鶴嶼。鶴嶼為平湖中的一個小島,雖然小,但島上植物繁盛,加上人跡罕至,是鳥類的理想家園,有白鷺、灰鷺、海鷗等多種鳥類在此筑巢。每當日出或日落,鶴鷺齊鳴,漫天飛舞,構成一幅祥和吉慶的百鳥圖。身在西湖山水中觀鶴鷺祥舞,生態環境的改善令人欣喜,自然界又多了一個和平自由的小鳥天堂。

惠州西湖的“借景”也堪稱一絕。離惠州西湖以北10多千米處的象嶺,是西湖的極佳借景之地。從西湖望去,象嶺如同一個巨大的屏障,山上常有氣云飄忽,“象嶺嵯峨,云態特異”,“飛到嶺邊云不去,湖光添得數峰秋”,“象嶺云飛”一景如巧奪天工,被列為西湖諸景之一。

平湖門

平湖門是惠州古城門之一,現為西湖的東大門。

西湖晚霞

在晚霞的映照下,惠州西湖呈現出水天一色的絕美風景,令人嘆為觀止,如癡如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资县| 藁城市| 军事| 岫岩| 左云县| 封丘县| 荔波县| 营口市| 阿城市| 苍山县| 平乐县| 成都市| 怀集县| 自贡市| 于田县| 永胜县| 广南县| 巩留县| 西乡县| 定日县| 新龙县| 龙门县| 甘南县| 乐亭县| 眉山市| 长乐市| 盱眙县| 乌鲁木齐县| 墨竹工卡县| 乌兰县| 宣化县| 琼海市| 龙江县| 南木林县| 社旗县| 玉龙| 吴川市| 广宗县| 莆田市| 德庆县| 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