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底,徐光啟三年守喪期滿,準備回京赴任。路途中,他心急如焚,恨不能立刻趕回京城。并非是徐光啟急著做官,而是他在家鄉收到了利瑪竇去世的訃告,現在急著參加利瑪竇的安葬儀式,親自送上對這位良師益友的哀悼。往事歷歷在目,回顧與利瑪竇燈下共譯《幾何原本》的情景,徐光啟感慨萬千。他想起自己離京前,利瑪竇曾向他提過西方的水利器械大可借鑒過來,還把另一位傳教士熊三拔介紹給他說:“此公是西方...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底,徐光啟三年守喪期滿,準備回京赴任。路途中,他心急如焚,恨不能立刻趕回京城。并非是徐光啟急著做官,而是他在家鄉收到了利瑪竇去世的訃告,現在急著參加利瑪竇的安葬儀式,親自送上對這位良師益友的哀悼。往事歷歷在目,回顧與利瑪竇燈下共譯《幾何原本》的情景,徐光啟感慨萬千。他想起自己離京前,利瑪竇曾向他提過西方的水利器械大可借鑒過來,還把另一位傳教士熊三拔介紹給他說:“此公是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