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的撒潑,姜知夏并未放在心上。接下來的十幾天,她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后山那片試驗田中。
為了讓第一批作物盡快成熟,她悄悄動用了空間生態區的加速功能。生態區可以精準控制光照、溫度和濕度,模擬出最適宜土豆生長的環境。外界的一天,相當于空間里的三到四天。
她每天都以上山采野菜為借口,去試驗田“澆水”,實則是將空間里已經催熟的土豆,分批替換掉土里那些正常生長的植株。
這個過程,她做得極為小心,連最親的奶奶和弟妹都沒有告知。畢竟,“仙種長得快”可以理解,但快到十幾天就成熟,還是太過驚世駭俗。
半個月后的一天清晨,姜知夏估摸著時機已到,便帶著姜老太和一雙弟妹,提著籃子和鋤頭,再次來到了后山那片隱蔽的平地。
“姐姐,我們來這里做什么?”姜知禮好奇地問。
“來收獲我們的希望。”姜知夏神秘一笑,指著那片已經長得郁郁蔥蔥的土豆藤蔓。
姜老太看著那些她從未見過的茂盛綠葉,眼中充滿了期待和一絲不敢置信。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撫摸著一片葉子,喃喃道:“這才半個多月,真的……真的能收了?”
“能不能,挖開看看就知道了。”姜知夏將小鋤頭遞給奶奶,自己也拿起一把,選定一株最壯實的藤蔓,對準根部,用力挖了下去。
隨著泥土翻開,一連串圓滾滾、黃澄澄的“果實”被帶了出來,咕嚕嚕滾了一地。大的有成年人拳頭那么大,小的也有雞蛋大小,一株下面,竟然足足有七八個!
“天吶!”姜老太驚呼出聲,扔掉鋤頭,撲了過去,雙手顫抖地捧起一個最大的土豆,像是捧著一塊金元寶,“這……這就是仙種結的果子?一棵藤下面……這么多!”
姜知文和姜知禮也看呆了,他們從沒見過地里能長出這樣的東西。兩個小家伙興奮地跑過去,一人撿起一個,小臉上滿是驚奇。
姜知夏看著家人們震驚的表情,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她指揮著大家,將這半分地的土豆全部挖了出來。最后,兩個大大的背簍裝得冒了尖,地上還堆了一小堆。
粗略估算一下,這半分地,竟然產出了至少四五百斤的土豆!
“發了……我們家發了……”姜老太看著這滿地的收獲,激動得老淚縱橫,“有了這些,咱們一家人再也不用挨餓了!”
滿載而歸的路上,一家人的腳步都輕快了許多。
回到家,姜知夏立刻開始著手準備他們的第一頓“土豆宴”。她要用最直觀的方式,讓家人認識到這種新作物的價值。
她先挑了幾個大小適中的土豆,洗凈后直接扔進鍋里加水煮。這是最簡單、最能體現土豆本身香糯口感的做法。
接著,她又展示了自己真正的“廚藝”。
她將土豆去皮,一部分切成薄片,一部分切成細絲。然后從空間里悄悄取出了一些精煉植物油、一小撮干辣椒和一瓶米醋。這些東西,她都推說是用山里找到的“奇特果子”榨油,用“野生的酸果”釀醋。
熱鍋下油,油熱后放入干辣椒爆香,隨后倒入瀝干水分的土豆絲,快速翻炒。在土豆絲變得晶瑩剔????時,淋上米醋,撒上鹽花,一盤酸辣爽脆的土豆絲便出鍋了。那酸香和微辣的氣味,瞬間勾起了所有人的食欲。
緊接著,她又用油將土豆片煎至兩面金黃,撒上細鹽和一些她自己用空間里的香料磨成的“秘制香料粉”,做成了香煎土豆片。
最后,再用剩下的土豆塊和一些野菜,熬了一鍋濃稠的土豆菜糊。
當三菜一湯擺上桌時,姜老太和兩個孩子都看傻了。清香軟糯的煮土豆,酸辣開胃的炒土豆絲,外酥里嫩的香煎土豆片,還有香濃管飽的土豆糊。同一種東西,竟然能做出這么多花樣,每一種看起來都那么好吃!
“快,都嘗嘗!”姜知夏笑著招呼大家。
姜知文第一個伸出筷子,夾起一片金黃的土豆片放進嘴里,“咔嚓”一聲,眼睛瞬間瞪圓了:“好吃!姐,這個好好吃!又香又脆!”
姜知禮則對那盤酸辣土豆絲情有獨鐘,酸酸辣辣的味道讓她胃口大開,一連吃了好幾口。
姜老太吃著那軟糯的煮土豆,感受著那樸實而又讓人滿足的口感,眼眶又紅了:“我活了快一輩子了,從來沒吃過這么好的東西……還這么管飽。夏丫頭,這仙種,真是我們家的大救星啊!”
一頓豐盛的土豆宴,不僅填飽了家人的肚子,更徹底征服了他們的味蕾,也讓“土豆”這種新作物在他們心中,從“仙種”變成了具體的美食。
晚飯后,看著院子里堆放著的那幾百斤土豆,喜悅過后,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姜知夏面前。
土豆雖好,但正常環境下放久了也會發芽、腐爛。光靠他們一家四口,根本吃不完。
“奶,這些土豆,我們得想辦法賣出去。”姜知夏看著那堆土豆,冷靜地說道,“只有把它們變成錢,我們才能真正地改善生活,才能給知文買筆墨紙硯,讓他去上學。”
姜老太臉上的笑容凝固了,擔憂地皺起了眉:“可是……夏丫頭,這東西咱們自己吃著是好,可外人誰也不認識啊。拿到鎮上去,人家能買嗎?別再像你大伯母說的,以為是什么有毒的野果子,那可就糟了。”
奶奶的擔憂,正是姜知夏所考慮的。到底如何將一個沒人認得的食物推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