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新冠大風暴終于來
- 杏花村:李凱和他的非遺直播往事
- 凡人小飛
- 2143字
- 2025-08-26 13:54:44
清晨六點,杏花村的雞叫剛過三遍,村口那臺掛在老槐樹上的大喇叭突然“滋啦”響了兩聲,打破了山村的寧靜。
李凱正蹲在果園里給櫻桃樹澆水,手里的瓢還沒放下,就聽見村支書王建國那帶著煙嗓的聲音炸開來:
“全體村民注意!全體村民注意!最近外面?zhèn)饔形烈撸抢锒荚趽尶谡謸尣耍蠹覜]事別串門,別去縣城!尤其別跟外來人接觸!”
“瘟疫?”
李凱心里“咯噔”一下——他猛地想起穿越前的記憶,2020年春節(jié)前,新冠疫情正是以這樣的“傳言”開始,很快就席卷全國。
他手里的瓢“哐當”掉在地上,涼水濺濕了褲腳也沒察覺,轉(zhuǎn)身就往家里跑,左手因為跑得太急,斷骨處又隱隱作痛。
剛沖進院子,手機就響了,來電顯示是“表姐”。李凱接起電話,表姐帶著哭腔的聲音立刻傳了過來:
“凱凱!你快想想辦法!我在縣城租的小區(qū)封了,超市里的菜全被搶光了,家里只剩半袋米,孩子還等著喝奶呢!你們村還有菜嗎?能不能給我送點?”
李凱的心揪得更緊了。表姐嫁到縣城后,每年都回杏花村過年,前幾天還跟他說要帶外甥女回來摘櫻桃,沒想到突然就遇上了封控。
按道理來說,疫情是在武漢那邊爆發(fā)的,傳到西南這邊方還有幾個月,可能是縣城的每級干部突然,自作主張吧?
他看了眼院子里堆著的土豆、白菜,還有王大爺剛送的紅玉米,趕緊說:“姐,你別急!村里有菜,我這就組織人給你湊,肯定讓你和孩子有飯吃!”
掛了電話,李凱立刻去找爺爺。爺爺正坐在門檻上編竹筐,聽李凱說完情況,手里的竹篾條頓了頓:“瘟疫可不是小事,縣城封了,送菜也得小心。”他放下竹筐,站起身,“我去叫上你王大爺、張大爺,再去村委會問問,能不能聯(lián)系上志愿者送過去。”
爺孫倆剛走到村口,就看見劉嬸、三嬸好幾戶村民圍在大喇叭底下議論。三嬸看見李凱,趕緊迎上來:“凱娃,你表姐是不是在縣城?我剛聽你打電話,她沒菜吃了?”
“是啊三嬸,”李凱點點頭,“表姐說超市菜搶光了,孩子還小,急得直哭。”
劉嬸立刻說:“那我家窖里有白菜蘿卜,我這就回去拿!”三嬸也跟著附和:“我家還有半袋新磨的玉米面,給孩子煮糊糊吃!”王大爺從人群里走出來,手里拎著一筐紅玉米:“我這玉米煮著就甜,給孩子當輔食正好!”
沒一會兒,村民們就湊了兩大筐物資——黃心土豆、青白菜、紅玉米、玉米面,還有阿婆剛擠的羊奶,裝在張大爺編的竹筐里,滿滿當當?shù)模钢勺訉嵲趧艃骸@顒P看著這兩筐東西,眼眶有點熱——昨天大家還只是找他幫忙賣貨,今天聽說有難處,二話不說就拿出家里的存貨,這就是杏花村的人。
可怎么送到縣城成了難題。村支書說縣城封了路,私家車進不去,只能靠志愿者轉(zhuǎn)運。李凱想起之前寄快遞認識的縣城志愿者小陳,趕緊撥通了他的電話。小陳聽說是給封控居民送菜,立刻說:“你們把菜送到村口卡點,我去接!正好我今天要給那邊小區(qū)送物資,順路!”
李凱和爺爺推著獨輪車,把兩筐物資往村口送。路過村委會時,村支書看著滿滿兩筐菜,忍不住說:“凱娃,你們這是……”
“支書,城里有人沒菜吃,咱村有,能幫就幫一把。”李凱停下腳步,認真地說,“這瘟疫說不定還要持續(xù)一陣,以后要是還有人需要,咱村有能力,就別看著。”
村支書愣了愣,隨即點點頭:“你說得對!咱杏花村人不能看著外人難不管。以后要是還有這事,村委會幫你組織!”
到了村口卡點,小陳已經(jīng)在等了。他看著竹筐里的菜,笑著說:“你們村也太實在了!這玉米看著就好吃,我替縣城的人謝謝你們!”他接過物資,又拿出幾包口罩遞給李凱:“現(xiàn)在口罩緊俏,你們也注意防護,別去人多的地方。”
李凱接過口罩,心里暖烘烘的。看著小陳的車消失在山路盡頭,他突然想起可以拍個視頻——不是為了賣貨,就是想記錄下杏花村在疫情面前的樣子。他掏出相機,對著村口的大喇叭、空無一人的山路,還有村民們剛才湊物資的院子,一一拍了下來。
回到家,李凱坐在果園小屋的桌前剪輯視頻。鏡頭里,有劉嬸彎腰從窖里抱白菜的身影,有王大爺把紅玉米放進竹筐的手,有爺爺推著獨輪車的背影,還有村口大喇叭里村支書的喊話聲。他配了段文字:“杏花村的年味,藏在口罩后面,也藏在這筐帶著泥土的菜里。城里的朋友別怕,我們在山里,能給你們遞上一把菜,一份安心。”
視頻發(fā)出去的當晚,播放量突然漲了起來——從幾百到幾千,再到幾萬,彈幕密密麻麻地飄著:“看哭了,農(nóng)村人的實在最戳心!”“我們小區(qū)也封了,要是能有這樣一筐菜就好了。”“謝謝杏花村的鄉(xiāng)親們,這才是中國人的樣子!”還有人留言:“我是成都的,家里有多余的口罩,地址給我,我寄給你們!”
李凱看著不斷上漲的播放量和暖心的留言,突然明白——他拍視頻不只是為了讓杏花村的好東西走出去,更是為了在這樣特殊的時刻,讓山內(nèi)外的人感受到彼此的溫暖。他想起爺爺說的“實在做事,人家就會信你”,現(xiàn)在,這份實在不僅換來了信任,還換來了跨越山海的牽掛。
夜深了,李凱還在回復網(wǎng)友的留言,手機突然又響了——是表姐打來的,聲音里滿是笑意:“凱凱,菜收到了!小陳說你們村湊了兩大筐,鄰居們都羨慕壞了,說還是農(nóng)村好,有人情味。對了,外甥女剛吃了半根紅玉米,說比城里的甜多了!”
掛了電話,李凱走到窗邊,看著外面的星空。山里的星星很亮,像撒了把碎鉆。他知道,疫情或許會帶來困難,但只要大家像這樣互相幫襯,再難的日子也能扛過去。而他,要繼續(xù)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切,讓更多人看到杏花村的溫暖,看到中國人在困境里的守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