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回頭客的故事
- 杏花村:李凱和他的非遺直播往事
- 凡人小飛
- 2392字
- 2025-08-26 13:51:07
晨光剛漫過果園小屋的窗欞,李凱就被手機“叮咚”的提示音吵醒。他摸過手機一看,是上次給差評的那位買家發(fā)來的私信,附帶一張熱氣騰騰的玉米照片——
紅玉米被剝了半穗,顆粒在瓷碗里泛著油亮的光,配文:“孩子連吃了兩根,說比城里買的甜多了!這次我要再買10斤,還是用竹筐裝,孩子說那筐能當玩具擺?!?
李凱猛地坐起來,左手不小心撞到床頭的竹筐,疼得咧嘴也顧不上——屏幕里的玉米穗還沾著水汽,顯然剛煮好,買家的語氣里滿是歡喜,完全沒了上次的不滿。
他趕緊回復(fù):“謝謝您的認可!10斤紅玉米我這就幫您準備,竹筐給您挑個編得結(jié)實的,讓孩子能多玩陣子?!?
剛發(fā)出去,買家又秒回:“不用挑,隨便哪個都行!對了,我把你家玉米推薦給小區(qū)寶媽群了,好幾個媽媽都要下單,我讓她們直接找你,你注意看私信?!?
“太感謝您了!”李凱握著手機的手都有點抖,轉(zhuǎn)頭就往堂屋跑,想把這好消息告訴爺爺。
爺爺正坐在院子里編竹筐,竹篾條在他手里轉(zhuǎn)得飛快,筐沿已經(jīng)初見雛形。“爺爺!”李凱舉著手機跑過去,把買家的消息和照片遞到老人眼前,“上次給差評的買家又下單了,還推薦了朋友,說孩子愛吃!”
爺爺停下手里的活,湊過來看手機。他識字不多,但看著照片里的玉米和李凱興奮的樣子,也跟著笑了:“我就說嘛,實在東西,人家嘗了就知道?!彼闷饎偩幒玫闹窨穑檬种盖昧饲每鸨冢斑@筐也結(jié)實,孩子玩著也放心?!?
李凱蹲在爺爺旁邊,翻著私信——果然有三條新的好友申請,都是寶媽群里的買家,備注里都寫著“看玉米推薦來的”。他一一通過,剛通過就有寶媽發(fā)來消息:“聽說你家玉米沒打農(nóng)藥?我家孩子總對農(nóng)藥過敏,能多拍點玉米地的視頻看看嗎?”
“能!”李凱立刻回復(fù),“我這就去王大爺?shù)挠衩椎嘏?,您等著看就行。?
他扛起相機就往王大爺家跑,路過三嬸家時,三嬸正坐在門口納鞋底,看見他就喊:“凱娃,又去拍啥?上次你說的老土豆,我家窖里還有呢!”
“三嬸,等我拍完玉米就去拍您家土豆!”李凱笑著應(yīng)了一聲,腳步?jīng)]?!脍s緊拍下王大爺在玉米地勞作的樣子,讓寶媽們看看紅玉米是怎么長出來的,吃得放心。
王大爺家的玉米地剛澆過水,泥土里泛著清新的潮氣。老人正蹲在壟溝里拔草,紅玉米穗子在青紗帳里若隱若現(xiàn),像撒了把碎紅瑪瑙。“大爺!”李凱喊了一聲,舉著相機跑過去,“上次給差評的買家又下單了,還推薦了好幾個朋友,說孩子愛吃您種的玉米!”
王大爺直起身,用袖子擦了擦額頭的汗,看向李凱手里的相機:“真的?她們不嫌棄有蟲眼了?”
“不嫌棄了!”李凱把買家的照片給王大爺看,“您看,人家還特意拍了煮好的玉米,說比城里的甜?!彼e起相機,對準王大爺拔草的手,“我再拍點您勞作的視頻,讓她們看看玉米是怎么種的,沒打農(nóng)藥,吃得放心?!?
王大爺點點頭,又蹲下去拔草,動作比平時慢了些,還特意把紅玉米穗子往鏡頭前湊了湊。李凱一邊拍,一邊跟王大爺聊天:“大爺,您種這紅玉米多少年了?”
“打我爹那會兒就種,有四十多年了?!蓖醮鬆敯纹鹨桓?,扔到田埂上,“以前就自己吃,偶爾給鄰居送點,沒想到現(xiàn)在能賣到上海、成都,還能讓城里孩子愛吃,我爹要是知道,肯定高興。”
李凱把鏡頭拉近,拍下紅玉米顆粒上的晨露,又拍了拍壟溝里沒撒過化肥的泥土:“這些都是最真實的,人家就喜歡看這個?!?
拍了半個多小時,李凱才扛著相機往回走。路過放羊阿婆家門口時,阿婆正坐在院子里喂羊,看見他就喊:“凱娃,小燕昨天給我打電話,說成都那邊也有人問紅玉米,讓你多寄點呢!”
“知道啦阿婆!”李凱笑著應(yīng)道,心里暖烘烘的——從最開始的三個贊,到現(xiàn)在的回頭客推薦,再到遠方小燕的幫忙,這紅玉米就像一根線,把杏花村和山外面的世界緊緊連在了一起。
回到家,李凱把拍好的視頻剪輯好,配文:“王大爺種了四十多年的紅玉米,沒打農(nóng)藥,沒撒化肥,蟲眼是土地的印記,甜是陽光的味道。感謝這位寶媽的認可,也謝謝所有愿意相信山里味道的朋友?!?
視頻發(fā)出去沒半小時,就有寶媽留言:“看著王大爺拔草的樣子,就知道玉米肯定好!我下單5斤,給孩子當早餐?!边€有人問:“竹筐能單獨買嗎?我家孩子也想要。”
李凱趕緊回復(fù):“竹筐暫時不單賣,買玉米會一起送,要是大家喜歡,下次我讓張大爺多編點?!?
中午,李凱騎著自行車去縣城寄快遞,竹筐里裝著10斤紅玉米,還特意放了一張手寫的小卡片:“玉米煮15分鐘就好,不用放糖,祝您家孩子吃得開心。”
快遞站老板看著他手里的竹筐,笑著說:“你這玉米賣得越來越火了,上次那個上海買家還跟我打聽,說下次要多買幾筐呢!”
李凱心里美滋滋的,騎上自行車往回走。風(fēng)里帶著玉米葉的清香,陽光灑在身上,暖烘烘的。他想起爺爺說的“實在東西,人家嘗了就知道”,突然覺得,自己拍視頻不只是為了賣貨,更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杏花村有這么多好東西,有這么多認真生活的人。
回到家,李凱把賣玉米的錢遞給王大爺,老人接過錢,數(shù)了半天,又把一半塞回李凱手里:“這錢你也有份,要是沒有你拍視頻,這玉米還爛在地里呢?!?
“大爺,我不能要。”李凱把錢推回去,“我只是拍了個視頻,玉米是您種的,辛苦錢該您拿?!?
王大爺拗不過他,只好把錢收起來,轉(zhuǎn)身從屋里拿出一穗曬干的紅玉米:“這個你拿著,明年春天種在果園里,讓它也在你家扎根。”
李凱接過紅玉米,穗子在手里沉甸甸的。他看著王大爺布滿老繭的手,又看了看手里的紅玉米,突然覺得,這不是普通的玉米,是老輩人的念想,是土地的饋贈,更是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信任。
夕陽西下時,李凱把那穗紅玉米掛在果園小屋的窗前。風(fēng)吹過,玉米穗輕輕搖晃,像在跟遠方的買家打招呼。他拿起相機,對著紅玉米拍了張照片,配文:“紅玉米的甜,是土地的甜,是真誠的甜。感謝每一位回頭客,你們的認可,是我們繼續(xù)前行的動力?!?
發(fā)布完視頻,李凱坐在石磨旁,喝著爺爺煮的玉米粥,心里琢磨著,下次要拍個《紅玉米的故事》系列,把王大爺種玉米的過程、張大爺編竹筐的手藝都拍進去,讓更多人知道,山里的好東西,背后都藏著不為人知的辛苦和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