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看《西游記》品人生
- 影視觀后感不一樣的見解
- 君游乾坤
- 1114字
- 2025-08-24 16:42:28
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究竟是誰能束縛住我們呢?人生宛如一部波瀾壯闊的《西游記》,我們每個人都是那踏上取經之路的行者。當我們真正讀懂《西游記》,便能領悟到人生與苦難的深刻真諦。師徒五人,其實是我們內心不同層面的映射。唐僧宛如我們的肉身,承載著我們在塵世的奔波;悟空恰似我們的人心,靈動而充滿活力;八戒象征著我們的欲望,有著對世間種種美好的渴望;沙僧代表著理性,在紛擾中保持著冷靜與沉穩;白龍馬則是意志力的化身,默默堅持,助力我們前行。悟空的首位師傅是菩提祖師,其道場位于斜月三星洞。“斜月三星”,巧妙地構成了一個“心”字。常言“心猿意馬”,正形象地描繪出人心如同頑皮的猴子,一刻也難以安靜下來。《楞嚴經》中提及人心有72象,而悟空擁有72變,這恰恰代表著普通人那顆不受約束、向往自由的心,如同脫韁的野馬,渴望在廣闊天地中肆意馳騁。從長安到靈山,路途遙遠,足足有十萬八千里。而悟空的一個筋斗云,同樣也是十萬八千里。世間最快的莫過于人的念頭,一個念頭閃過,便能跨越十萬八千里的距離。然而,當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時,他那神通廣大的筋斗云也失去了效力。這仿佛是在告誡我們,若想在人生中有所成就,首先要學會收斂那顆浮躁不安的心。悟空的金箍棒重達13500斤,而人晝夜的呼吸次數也恰好是13500次。這絕非巧合,金箍棒代表著我們的心氣。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想要扛起生活的重擔,靠的并非單純的力氣,而是那股支撐我們勇往直前的心氣。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在八卦爐中練就的。八卦代表著無窮的變化,這意味著只有經歷過千錘百煉、飽經世事歷練的心,才能明辨世間的真假善惡,不被表象所迷惑。悟空十分厭惡頭上的金箍,他的金箍是有形的,可以被看見。而我們的金箍卻是無形的,它來自父母的責罵與巴掌、老師的諄諄教誨、公司的規章制度、社會的法律約束以及我們自身的道德準則。正所謂“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這些約束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當孫悟空到達大雷音寺,滿心希望如來能摘掉他頭上的緊箍咒,可當他伸手一摸,卻發現緊箍咒早已消失不見。禪宗有云:“誰縛汝?”真正束縛我們的,并非外界的種種因素,而是我們自己內心的執念與局限。師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表面上是在與妖魔鬼怪戰斗,實際上降服的是我們內心的各種心魔。他們千辛萬苦取來的無字經書,看似沒有文字,實則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因為這一路的經歷,那些艱難險阻、那些喜怒哀樂,才是真正的真經。當我們年老時,真正讓我們回想起來、為之驕傲的,不是財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而是我們見過的人、走過的路以及身上發生的那些或精彩或平凡的故事。人生就如同《西游記》,我們每個人都是那堅定不移的取經人,在這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道路上,不斷修行,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