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的新居所位于研法堂核心區域的一處僻靜院落,青瓦白墻,門前溪水潺潺,靈氣濃度比雜役區高出數倍。室內陳設簡潔卻功能齊全:修煉靜室、實驗區域、書房一應俱全,甚至配有一套基礎的研究設備。
“科學修仙研究組組長...”林風看著門匾上新刻的字樣,仍有些恍惚。一個月前他還是個為溫飽掙扎的雜役,如今卻已成為青嵐宗歷史上最特殊的內門弟子。
“林師兄,墨老讓我送來研究組的啟動物資。”一名外門弟子恭敬地遞上儲物袋,里面裝有靈石、材料和一些基礎典籍。
林風道謝后接過,開始整理研究室。他將設備按功能分區擺放,建立標本庫和數據檔案,墻上掛起自己繪制的能量節點分布圖和靈根優化流程圖。最后,在中央實驗臺上,他小心翼翼地將那塊神秘隕石放置在特制的支架上。
隕石表面的紋路似乎更加清晰了,偶爾會閃過幾乎難以察覺的微光。林風嘗試與之建立連接,腦海中立即浮現出周圍環境的詳細能量分析圖,比之前的感應更加清晰和精確。
“你的能力也在增強嗎?”林風輕聲自語,對這塊隕石的來歷更加好奇。
次日清晨,科學修仙研究組的第一次正式會議在研法堂的第三講堂舉行。林風提前到達,驚訝地發現講堂內幾乎座無虛席——原本只預計二三十人,實際到場卻超過五十人。
蘇璇早已在場,見他到來便迎上前:“看來大家都對你的科學修仙很感興趣。不只是研法堂的弟子,還有其他堂口的過來旁聽。”
林風掃視全場,看到各種復雜的目光:好奇、期待、懷疑、甚至明顯的敵意。在講堂后排,他注意到李辰和幾名明顯不友善的弟子坐在一起,低聲交談著什么。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林風深吸一口氣,走上講臺。
會議開始,林風首先展示了靈根優化項目的詳細數據和實驗記錄。他用清晰的圖表展示能量節點的分布規律,用數據說明不同訓練方法的效果對比,用案例展示優化前后的變化。
“如各位所見,通過系統化的測量、分析和針對性訓練,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靈根性能。”林風總結道,“這證明了一點:修煉不是玄學,而是一門可以量化和優化的科學。”
臺下響起陣陣議論,許多人明顯被這些數據說服了。
“請問林師兄,”一名年輕弟子起身提問,“你的方法對高階修士是否同樣有效?還是只對低階弟子和凡人有用?”
好問題。林風點頭回應:“目前實驗僅限于低階階段,但原理上應該適用于所有層次。不同之處在于,高階修士的能量系統更復雜,優化難度更大,需要更精確的方法。”
他調出一張復雜的能量流動圖:“這是我模擬的一位金丹期修士的能量循環,可以看到...”接著他用十分鐘時間詳細解釋了高階能量系統的特點和優化思路,其見解之深讓在場許多高階弟子都露出深思表情。
提問逐漸熱烈起來。大多數問題集中在方法細節和實際應用上,林風一一解答,既分享基礎知識,又巧妙保護了核心技術。
然而,隨著會議進行,質疑聲也開始出現。
“林師弟的方法看似新穎,但實際上不過是把常識用復雜的方式重新包裝而已。”李辰終于開口,語氣中帶著明顯的譏諷,“什么能量節點、頻率共振,說白了不就是尋找靈眼之地和調整呼吸節奏嗎?何必故弄玄虛?”
講堂內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感受到火藥味。
林風不慌不忙:“李師兄說得對,傳統修煉確實包含了許多寶貴經驗。但科學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他調出一組對比數據,“傳統方法靠的是經驗和感覺,而科學方法靠的是數據和系統優化。”
他指向屏幕:“比如尋找靈眼之地。傳統方法是‘感覺靈氣充沛之處’,而科學方法是通過測量能量密度、分析頻譜特征、建立預測模型,精準定位最佳修煉點,效率提升三倍以上。”
又調出另一組數據:“再如呼吸節奏調整。傳統方法是‘尋找適合自己的節奏’,而科學方法是通過監測能量吸收效率,找到最優呼吸頻率和深度,效果提升2.5倍。”
數據面前,李辰一時語塞,但仍強辯道:“修仙之道重在感悟天道,如此機械化的方法,豈不失去了修煉的真意?”
“李師兄認為,什么是修煉的真意?”林風反問。
“當然是感悟天地法則,超脫凡俗,成就仙道!”
“那么請問,精確理解能量流動規律,算不算感悟天地法則?高效利用資源提升自己,算不算超脫凡俗?”林風平靜地追問,“科學不是機械,而是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高效的實踐。”
臺下響起一陣贊同的低語。許多弟子明顯被林風的觀點說服。
李辰臉色難看,還想反駁,卻被墨老的聲音打斷:“好了,學術爭論適可而止。林風的方法已經通過事實驗證,有興趣的可以深入學習,不認同的可以堅持己見。研法堂向來兼容并蓄。”
墨老的出面讓爭論暫時平息,但林風知道,這僅僅是開始。
會議結束后,林風正式篩選組員。經過嚴格考核,他最終選定了十名核心成員和二十名外圍成員。令人意外的是,趙虎也遞交了申請,態度一反以往的傲慢,變得異常恭敬。
“林師兄,之前是我不對,請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趙虎語氣誠懇,“我真的很想學習您的科學修仙法。”
林風敏銳地察覺到一絲不自然,但本著科學精神,他還是給了趙虎一個機會:“可以加入外圍組,用成績證明自己。”
研究小組正式運作后,林風將成員分為幾個小組:能量特性研究組、修煉方法優化組、檢測設備開發組和理論建模組。每個小組都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目標。
他自己則專注于兩個項目:一是深入研究那塊神秘隕石的功能,二是開發一套完整的科學修仙訓練體系。
隨著研究深入,林風對隕石的了解越來越多。他發現隕石不僅能分析能量特性,還能模擬不同修煉方法的效果,甚至能推演功法運行的優化路徑。
“這簡直是一臺生物計算機!”林風驚嘆不已。他嘗試將一絲神識注入隕石,腦海中頓時浮現出復雜的能量模型和計算過程,遠超他自身的計算能力。
借助隕石的模擬功能,林風開發出了第一代“科學修仙訓練體系”。這套體系包括精確的能量感應訓練、個性化的呼吸節奏調整、針對性的姿勢優化,甚至還有基于數據反饋的實時調整建議。
當他在小組內分享這套體系時,組員們都震驚了。
“這...這太精確了!”一位組員嘗試后驚呼,“我能清晰感受到能量流動的每個細節,知道哪里需要調整,如何調整!”
蘇璇體驗后也感嘆道:“傳統修煉像在迷霧中摸索,而這套體系像有了明確的地圖和指南針。”
更令人驚喜的是,這套體系不僅對低階弟子有效,連幾位金丹期的組員也表示受益匪淺。
然而,就在研究進展順利時,問題也開始出現。
先是實驗室的設備經常莫名故障,然后是研究數據偶爾丟失,最后甚至發生了實驗樣本被破壞的事件。
林風加強安保的同時,也讓隕石暗中監控實驗室。三天后,隕石捕捉到了異常情況——深夜,一個黑影潛入實驗室,試圖在關鍵設備上做手腳。
“果然來了。”林風心中冷笑,但沒有立即行動,而是布下更隱秘的監控,準備放長線釣大魚。
與此同時,趙虎的表現異常積極。他不僅迅速掌握基礎的科學修仙方法,還主動承擔許多額外工作,經常向林風請教問題,態度謙恭有加。
但林風注意到,趙虎的問題往往過于深入核心,且經常打探研究進展的具體細節。更可疑的是,他偶爾會試圖單獨接近隕石,雖然總是找各種借口。
“你在試探我嗎?”林風心中警惕,表面卻不動聲色,甚至有意透露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觀察趙虎的反應。
一周后,研究小組迎來第一個重大突破——理論建模組成功建立了第一個完整的能量循環數學模型,能夠準確預測不同條件下的修煉效果。
為慶祝這一突破,林風決定舉辦一次小組展示會,邀請研法堂的其他弟子觀摩。
展示會當天,講堂內座無虛席。林風親自演示了科學修仙訓練體系的效果,讓幾名志愿者現場訓練,實時顯示能量流動數據和優化建議。
效果震撼全場。一名卡在煉氣三層多年的外門弟子,在體系指導下竟當場突破到煉氣四層!另一名內門弟子則發現并糾正了自己多年未察的能量循環缺陷!
“神奇!太神奇了!”觀摩的弟子們紛紛驚嘆,連一些最初持懷疑態度的人也開始動搖。
然而,就在展示會高潮時,意外發生了。
那名剛突破的外門弟子突然慘叫一聲,口吐鮮血倒地不起!能量監測設備發出刺耳的警報聲——顯示他體內能量紊亂,瀕臨走火入魔!
全場嘩然!許多人頓時驚慌起來。
“看吧!我就說這種邪門方法會出問題!”李辰立即跳出來指責,“機械式的訓練根本不符合天道,遲早會出人命!”
場面一度混亂。林風迅速冷靜下來,趕到倒地弟子身邊檢查。通過隕石感應,他發現弟子體內能量確實異常紊亂,但紊亂的模式很不自然——像是被外部力量強行干擾的結果。
“不是訓練體系的問題,是有人做了手腳!”林風立即明白過來。他一邊指揮組員維持秩序,一邊暗中讓隕石掃描全場,尋找異常能量源。
果然,隕石在講堂角落檢測到微弱的異常能量波動,源頭正是趙虎!他手中藏著一個特殊法器,正在暗中影響倒地弟子的能量循環。
“終于露出馬腳了。”林風心中冷笑,表面卻不動聲色。
他先是用精準的手法穩定了倒地弟子的能量循環,然后起身面向眾人:“大家不必驚慌,這只是訓練中的正常能量調整現象。”
李辰譏諷道:“正常現象?都吐血了還正常?”
林風平靜回應:“修煉本就是逆天而行,偶爾的能量沖突在所難免。重要的是如何應對。”他邊說邊暗中讓蘇璇監視趙虎。
接著,林風開始講解剛才“事故”的能量機制和應對方法,巧妙地將一場危機轉化為教學案例。他的冷靜和專業逐漸平息了現場的恐慌,許多人重新被內容吸引。
趁眾人注意力集中時,蘇璇悄然接近趙虎,突然出手制住了他,從他手中搜出那個干擾法器!
“這是什么?”蘇璇高舉法器,厲聲問道。
全場目光頓時聚焦在趙虎身上。他臉色慘白,語無倫次:“我...我不知道...那是...”
林風走到他面前,語氣冷峻:“需要我解釋這個法器的功能嗎?或者說說是誰指使你的?”
趙渾身發抖,突然跪地求饒:“是李辰師兄逼我的!他說只要破壞展示會,就幫我進入內堂!”
所有人的目光頓時轉向李辰。他臉色鐵青,厲聲道:“胡說八道!血口噴人!”
但就在這時,墨老的聲音從門口傳來:“是否血口噴人,一查便知。”
墨老緩步走入,身后跟著執法堂的弟子:“我們早已注意到研法堂的異常,今日終于人贓俱獲。”
調查結果迅速明朗:李辰因嫉妒林風的成就,與趙虎合謀破壞研究組的工作,企圖證明科學修仙法的“危險性”。
這場風波以李辰被罰面壁思過、趙虎被逐出宗門告終。科學修仙研究組經此一役,反而聲望大增。
當晚,林風獨自在研究室反思整個過程。他意識到,科學修仙之路不僅面臨技術挑戰,還要應對人際關系的復雜局面。
“但無論前路如何,方向不會改變。”他堅定地告訴自己。
打開研究日志,林風開始記錄新的計劃:進一步完善訓練體系,深入研究隕石的奧秘,還有...警惕暗中的敵人。
科學之光已經點燃,絕不會輕易熄滅。而屬于林風和科學修仙的故事,才剛剛展開序幕。
窗外,一輪明月高懸。林風胸前的隕石微微發亮,仿佛在回應著他的決心。
新的挑戰還在前方等待,但他已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