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門被粗暴撞開的巨響回蕩在狹小的空間內。陳師兄帶著四名執法弟子站在門口,面色冷峻如霜,眼神中帶著毫不掩飾的敵意。
林風心中警鈴大作,但表面保持鎮定:“陳師兄這是何意?我何時偷學了內門功法?”
“還敢狡辯!”陳師兄厲聲道,“你身上能量波動異常,絕非雜役應有的水平!定是竊取了宗門秘法!”
林風立即明白——要么是有人感知到他突破時的能量波動,要么這就是個早有預謀的陷害。他注意到趙虎躲在執法弟子身后,臉上帶著幸災樂禍的冷笑。
“我不知師兄在說什么。”林風平靜道,“我只是一介雜役,日常勞作,何來異常能量波動?”
陳師兄冷笑一聲,突然伸手向林風抓來,指尖帶著凌厲的能量波動。這是試探,也是下馬威!
林風本能地后退半步,體內優化后的能量循環自動激活,在體表形成一層微弱的防護場。兩股能量接觸的瞬間,發出輕微的嗡鳴聲。
“還敢說沒有!”陳師兄眼中閃過得意之色,“這能量強度已接近煉氣中期,絕非雜役所能達到!帶走!”
兩名執法弟子上前就要制住林風。情急之下,林風高聲道:“且慢!我有話說!”
他看向陳師兄,大腦飛速運轉:“師兄說我能量異常,可曾想過其他可能?比如我天生體質特殊?或者無意中服用了某種靈草?”
陳師兄嗤笑:“荒謬!什么體質靈草能讓一個雜役在短短數周內達到這種水平?”
“科學方法可以。”林風在心中默默回答,但嘴上卻說:“若師兄不信,我可接受任何檢測以證清白。”
這時,一個清冷的聲音從門外傳來:“何事喧鬧?”
蘇師姐不知何時出現在院中,緩步走來。陳師兄臉色微變,顯然沒料到她會突然出現。
“蘇師姐,此人涉嫌偷學內門功法,我正要帶他去執法堂審問。”陳師兄恭敬但堅定地說。
蘇師姐目光掃過林風,微微挑眉:“哦?有何證據?”
“他能量異常強大,遠超雜役水平,定是修煉了非法獲得的功法!”
蘇師姐看向林風:“你可有解釋?”
林風心中迅速權衡。蘇師姐是研法堂的人,對創新修煉方法感興趣,或許能理解他的做法。但完全坦白風險太大,他需要一種既能自證清白又不暴露全部底牌的方式。
“回師姐,我確實找到一種提升靈氣感應的笨辦法,但絕非偷學功法。”林風謹慎選擇措辭,“只是通過觀察自然和反復嘗試,找到了一些提升效率的土辦法。”
陳師兄冷笑:“胡說八道!沒有正規功法指引,怎么可能自行提升?”
林風突然靈機一動:“若師兄不信,我可以當場演示我的‘土辦法’,并解釋原理。若非功法,自然能證明我的清白。”
蘇師姐眼中閃過感興趣的光芒:“這倒是個好主意。陳師兄,不如我們當場驗證?”
陳師兄顯然不愿,但礙于蘇師姐的身份,只得同意:“那就請師姐做個見證。若他解釋不通,立即押送執法堂!”
眾人來到院中,圍成一圈。林風站在中央,深呼吸平靜心緒。他需要展示足夠說服力但又不過于驚人的技巧。
“我的方法基于三個原則:觀察、模仿、優化。”林風開始講解,仿佛在進行一場學術報告,“首先,我觀察到不同環境下的靈氣密度不同,就像水溫有冷暖一樣。”
他指向院中不同位置:“比如這里,”他走到一處,“靈氣密度較低。”又走到另一處,“這里密度較高。通過反復測試,我繪制了整個雜役區的靈氣分布圖。”
幾名執法弟子面露驚訝,顯然從未想過這種方法。陳師兄皺眉不語。
蘇師姐若有所思:“繼續。”
“其次,我發現自己對不同屬性的靈氣感應能力不同。”林風繼續道,“通過反復嘗試,我發現特定呼吸節奏和身體姿勢能增強對特定屬性靈氣的感應。”
他演示了幾種不同的呼吸節奏:“比如這種節奏對土屬性靈氣感應最佳,而這種對水屬性更有效。”
一名年輕執法弟子忍不住模仿了一下,隨即驚訝道:“好像...確實有點不同!”
陳師兄瞪了那名弟子一眼,后者立即閉嘴。
“最后,通過記錄每次修煉的效果,我不斷調整方法,找到最優組合。”林風總結道,“就像農夫通過嘗試找到最適合土地的耕作方法一樣。”
蘇師姐點頭:“有趣的思路。但僅憑這些,恐怕難以解釋你能量水平的提升速度。”
林風知道關鍵時刻到了:“最關鍵的是,我發現了‘能量共鳴’現象。”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這個詞吸引。
“我在后山發現,某些特定地點會與人體產生奇特的能量共鳴。”林風謹慎地省略了多節點諧波共振的關鍵技術,“在這種地點修煉,效果會大幅提升。”
陳師兄冷笑:“靈眼之地?就憑你能找到并利用靈眼?簡直是天方夜譚!”
林平靜回應:“我不懂什么是靈眼,只是發現有些地方讓我感覺特別舒適,修煉效果更好。后來我發現,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
他故意停頓,吸引所有人的注意:“都有特定的自然特征,比如特定形狀的巖石、水流聲音的特定頻率、甚至月光照射的角度。我猜測這些自然特征影響了能量分布。”
蘇師姐眼中精光一閃:“你是說,通過觀察自然特征,就能找到能量富集點?”
“是的,而且我發現不同特征對應不同屬性的能量富集。”林風答道,“比如靠近流水的地方水屬性靈氣更濃,巖石附近土屬性更強。通過選擇合適的地點,匹配適合的呼吸節奏,效果就會倍增。”
這番解釋半真半假,既包含了真實發現,又隱藏了核心技術的深度。最重要的是,它聽起來合理且可驗證,不像偷學功法那樣需要秘傳心法。
陳師兄顯然不甘心:“巧舌如簧!但這些最多解釋靈氣感應提升,無法解釋你體內成型的能量循環!”
林風早有準備:“這就是觀察和模仿的第三階段。我發現自己體內能量流動時,不同部位有不同感覺,就像水流過不同地形。通過調整意念引導,我找到了讓能量流動更順暢的路徑。”
他演示了一個簡單的能量循環:“這個路徑不是誰教的,而是自己摸索出來的最舒適有效的路線。”
蘇師姐突然開口:“你能展示一下這個路徑的能量流動嗎?”
林風心中微緊,知道這是關鍵測試。他調動體內能量,沿優化后的路徑循環,但刻意控制強度和速度,使其看起來像是初學者的笨拙嘗試。
當能量流經幾個關鍵節點時,蘇師姐眼中閃過驚訝,但很快恢復平靜。
“很有趣。”她評價道,“確實不像任何已知功法的運行路徑,更像是...自然形成的優化路徑。”
陳師兄急道:“師姐,這可能是他故意偽裝!”
蘇師姐搖頭:“能量運行路徑難以偽裝,特別是這種看似笨拙卻自然流暢的循環。若是偷學功法,必有模仿的痕跡,但這個...完全不同。”
她轉向林風,目光深邃:“你的方法確實獨特,可稱之為‘自然優化法’。雖效率不及正規功法,但作為自行摸索的成果,已相當難得。”
林風心中暗松一口氣,知道暫時過關了。
但陳師兄仍不死心:“就算如此,他頻繁夜入后山,違反門規也是事實!”
蘇師姐淡淡一笑:“勤于修煉何錯之有?這樣吧,此事我會上報研法堂,或許他的‘土辦法’有研究價值。在此之前,林風由我監管,如何?”
陳師兄臉色變幻,最終低頭:“謹遵師姐安排。”
待陳師兄帶人悻悻離去后,蘇師姐對林風說:“隨我來。”
她將林風帶到雜役區外的一處僻靜小亭,布下隔音結界。
“現在,可以告訴我實話了嗎?”蘇師姐直視林風的眼睛,“你的方法絕非剛才說的那么簡單。”
林風沉默片刻,決定部分坦白:“確實有些關鍵發現沒有說明,但那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請師姐理解。”
蘇師姐點頭:“修仙之人各有秘密,我理解。但我對你的方法很感興趣,特別是關于能量共鳴的部分。”
她頓了頓,說:“正式介紹一下,我是蘇璇,青嵐宗研法堂內門弟子,專攻修煉功法優化。你的思路與我們完全不同,或許能帶來新的突破。”
林風謹慎回應:“我只是個雜役,僥幸有些發現,不敢與研法堂相提并論。”
蘇璇微笑:“過謙了。這樣如何,我們做個交易——你分享部分發現,我提供研法堂的部分資料和庇護。陳師兄那邊,我幫你應付。”
這是一個誘人的offer。有了蘇璇的庇護,林風可以更安全地進行研究;而研法堂的資料正是他急需的。
但風險也同樣存在——過多暴露自己的方法可能引來更大麻煩。
思考良久,林風終于點頭:“我可以分享關于能量節點定位和屬性判別的方法,以及基礎的能量循環優化原則。”
蘇璇眼中閃過喜悅:“很好!作為回報,我可以給你研法堂外圍成員的權限,查閱基礎理論文獻,并使用基礎研究設施。”
兩人達成協議。蘇璇給了林風一面玉牌:“這是研法堂外圍成員的憑證,憑此可進入外堂書閣和初級實驗室。三日后我來帶你熟悉環境。”
接下來的三天,林風在忐忑與期待中度過。陳師兄的人沒再來找麻煩,但趙虎等人看他的眼神更加陰郁。
林風利用這段時間整理了可以分享的研究成果,準備了一套既有價值又不暴露核心機密的“自然優化法”教程。
第三天清晨,蘇璇如約而至,帶林風前往研法堂區域。這是林風第一次進入青嵐宗的核心區域,沿途所見令他大開眼界。
研法堂位于一座巍峨的山峰上,建筑風格與其他區域截然不同,更加簡潔實用,充滿理性美感。弟子們行色匆匆,大多帶著思考的表情,有些人甚至邊走邊在玉簡上記錄著什么。
“研法堂分為外堂和內堂。”蘇璇介紹道,“外堂對外開放,任何弟子都可使用基礎設施和查閱公開資料。內堂則需要特定權限。”
她先帶林風來到外堂書閣。與雜役區的簡陋藏書閣不同,這里寬敞明亮,書籍玉簡排列整齊,分類系統科學完善。
“基礎理論區在那邊,應用實踐區在右側,最新研究成果區需要特殊權限。”蘇璇指引道,“你可以在這里查閱大多數公開資料。”
林風激動地走向基礎理論區,很快找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系統性知識——《靈氣本質論》、《修煉基礎原理》、《功法運行機制》...
隨手翻開一本《靈氣本質論》,里面的內容讓他眼前一亮。雖然仍帶有不少玄學術語,但已經有了初步的系統性和邏輯性,甚至包含了一些實驗數據和理論模型。
“太好了!這正是我需要的!”林風如饑似渴地翻閱著,完全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
蘇璇微笑道:“你就在這里熟悉環境,午時我來接你。記住,玉牌權限只能查閱外堂資料,切勿嘗試進入限制區域。”
林風連連點頭,幾乎沒注意蘇璇何時離開。他一頭扎進書海中,瘋狂吸收著這個世界的修煉理論知識。
通過系統學習,林風對修煉體系有了全新認識。這個世界的修煉理論已經發展得相當完善,只是缺乏現代科學的精確性和系統性。
比如,他們知道靈氣有不同屬性,但分類系統模糊;他們知道功法運行路徑,但缺乏效率優化;他們知道丹藥有效,但作用機制不明確。
“就像中世紀的自然哲學,有了觀察和理論,但缺乏科學方法論。”林風評價道,“我的科學思維正是最需要的補充!”
中午蘇璇來接他時,林風已經閱讀了七本基礎理論著作,并做了大量筆記。
“感覺如何?”蘇璇問。
“受益匪淺,但也發現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林風直言不諱,“比如靈氣屬性分類系統太過粗糙,至少可以細分為二十四個子類;功法效率評估缺乏量化標準;丹藥服用后的能量代謝過程完全空白...”
蘇璇驚訝地看著林風:“你一上午就看出這么多問題?這些正是研法堂近年來的研究重點!”
她帶林風來到實驗室區域:“這里是外堂實驗室,可以進行基礎實驗研究。有些設備你可能沒見過,我可以簡單介紹。”
實驗室內的設備讓林風大開眼界——能量測量儀、靈氣濃度檢測器、功法運行模擬陣...雖然造型古樸,但功能相當先進。
最令林風驚喜的是,這些設備的工作原理基于明確的物理原理,而非神秘主義。比如能量測量儀實際上是通過測量靈氣對特定材料的電離效應來確定強度。
“這完全可以改進!”林風指著能量測量儀說,“電離室設計不合理,導致測量誤差至少15%;靈敏度調節過于粗糙;校準方法也存在系統誤差...”
實驗室里幾名正在工作的研法堂弟子聽到這番話,紛紛投來不滿的目光。一名年輕弟子忍不住反駁:“閣下何人?敢如此評價張大師設計的靈測儀?”
林風意識到失言,連忙道歉:“在下只是隨口胡說,請勿見怪。”
但那弟子不依不饒:“既然閣下如此大言不慚,想必有更好的設計?不妨展示一下?”
蘇璇正欲解圍,林風卻心中一動:“若道友不棄,我確實有些改進想法,或許能提升測量精度。”
那弟子冷笑道:“好!我就給你機會!若真能改進,我向你賠罪;若不能,請你公開道歉!”
一場意外的技術比試就此展開。實驗室里的弟子們都圍了過來,想看這個陌生年輕人如何收場。
林風不慌不忙,先仔細研究了靈測儀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然后提出一系列改進方案:
“首先,電離室形狀應該改為球形而非柱形,以減少邊緣效應;其次,靈敏度的調節應該采用分級微調而非連續調節;最后,校準應該使用標準靈氣源而非依賴操作者主觀判斷...”
他邊解釋邊畫出改進設計圖,標注詳細參數。周圍弟子們從最初的不屑逐漸變為驚訝,最后陷入沉思。
那名挑戰的弟子看著設計圖,臉色變幻,最終躬身一禮:“閣下高見!是我淺薄了!這些改進確實能大幅提升測量精度!請問閣下尊姓大名?師從哪位大師?”
林風回禮:“在下林風,只是雜役區一名普通雜役,并無師承。”
“雜役?”眾人嘩然,不敢相信一個雜役能有如此深奧的知識。
蘇璇適時解釋:“林風雖身在雜役區,但對修煉原理有獨特見解,已被研法堂特聘為外圍研究員。”
這個消息讓眾弟子更加震驚。研法堂作為青嵐宗最高研究機構,向來只吸納最優秀的內門弟子,從未有過雜役成為研究員的先例!
林風感受到周圍目光中的驚訝、好奇,以及一絲不易察覺的嫉妒。他知道,自己在青嵐宗的道路將從此改變。
下午,蘇璇帶林風見了外堂主管——一位白發蒼蒼但目光銳利的老者。
“墨老,這位就是林風。”蘇璇介紹道,“他對修煉原理有獨特見解,我特聘他為外圍研究員。”
墨老打量林風,目光如實質般掃過:“雜役身份?蘇師侄,你知道規矩的。”
蘇璇恭敬道:“墨老,規矩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林風雖無修為,但對修煉原理的理解遠超許多內門弟子。今早在實驗室,他僅用一炷香時間就改進了靈測儀的設計。”
墨老挑眉:“哦?那個設計困擾了研法堂三年之久,他解決了?”
“正是。”蘇璇將林風的設計圖呈上。
墨老仔細觀看圖紙,眼中逐漸放出光彩:“妙!球形電離室!分級微調!我怎么沒想到!”他抬頭凝視林風,“年輕人,這些想法從何而來?”
林風謹慎回答:“回墨老,只是平時喜歡觀察思考,嘗試用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墨老點頭:“觀察與思考,正是研法堂立堂之本。好,我就破例一次,給你外圍研究員身份。但記住,三個月內若無實質性貢獻,身份自動取消。”
“謝墨老!”林風躬身行禮,心中激動萬分。他終于獲得了正式的研究身份和資源!
離開墨老處,蘇璇對林風說:“恭喜你,現在你是研法堂正式的外圍研究員了。有了這個身份,你可以自由使用外堂設施,查閱更多資料,甚至申請研究經費。”
她語氣轉為嚴肅:“但也要小心,研法堂并非凈土,派系斗爭復雜。你的特殊身份會引來不少關注,有的是好奇,有的是敵意。”
林風點頭:“我明白,會謹慎行事。”
隨后的幾天,林風沉浸在研法堂的資源中。他系統學習了這個世界的修煉理論,與自己提出的科學修仙理念相互印證,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同時,他開始著手第一個正式研究項目——“基于量化分析的靈氣屬性細分與感應優化方案”。這個項目直接源于他之前的研究,但更加系統和完善。
憑借研法堂的設備和資源,林風很快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成功將傳統五行靈氣細分為二十四個子類,建立了完整的分類系統和檢測方法;開發了一套針對不同屬性靈氣的感應優化訓練法;甚至設計了一種新型靈根檢測裝置,能夠提供更精確的資質評估。
這些成果在研法堂外堂引起了轟動。許多弟子開始關注這個神秘的雜役出身的研究員,有人前來請教,有人暗中觀察,也有人明顯表現出敵意。
其中最讓林風注意的是一個名叫李辰的內門弟子。他是陳師兄的堂兄,也是研法堂內堂弟子,對林風的態度明顯冷淡甚至敵對。
一天,林風正在實驗室測試新型靈根檢測裝置,李辰帶著幾人走了進來。
“聽說你設計了一種新的測靈裝置?”李辰毫不客氣地問,“一個雜役也敢妄談改進仙家法寶?”
林風平靜回應:“科學...修仙之道,本就是在不斷改進中前進。李師兄若有指教,歡迎提出。”
李辰冷笑:“指教?好,我就指教指教你!傳統的測靈碑經過千年驗證,完美無缺!你的改進根本是多此一舉!”
“完美無缺?”林風挑眉,“傳統測靈碑的誤差率高達20%,對變異靈根的檢測幾乎無效,而且無法提供量化數據。這能叫完美無缺?”
李辰語塞,惱羞成怒:“狂妄!一個雜役也敢質疑千年傳統!”
就在這時,墨老的聲音從門口傳來:“千年傳統也是人創造的!研法堂的宗旨就是突破傳統,創新求精!”
李辰連忙行禮:“墨老,我只是擔心...”
“擔心就拿出真憑實據!”墨老打斷道,“林風的設計我已經驗證過,誤差率低于5%,能檢測所有已知變異靈根,并提供完全量化的評估報告。這才是研法堂需要的創新!”
李辰臉色鐵青,卻不敢反駁墨老,只得悻悻離去。
墨老轉向林風,眼中帶著贊賞:“做得不錯!繼續你的研究,有任何需要直接找我。”
有了墨老的支持,林風的研究更加順利。他不僅完善了靈根檢測裝置,還開始了一系列更深層次的研究,包括:靈氣能量轉換效率優化、功法運行路徑的數學建模、丹藥效果的生化機制分析...
科學修仙的理念開始在研法堂悄然傳播。一些年輕弟子被林風的全新思路吸引,開始嘗試用更科學的方法進行修煉研究。
然而,林風清楚,這只是開始。他的最終目標不僅是優化現有體系,而是徹底解構修仙背后的科學原理,建立全新的科學修仙體系。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他必須在即將到來的靈根檢測中證明自己——不僅是為了宗門地位,更是為了驗證科學修仙的實際效果。
檢測日越來越近,林風的研究也進入最關鍵階段。他能否用科學方法突破先天資質的限制?能否在檢測中一鳴驚人?未知的挑戰仍在前方等待。
但此刻,站在研法堂實驗室里,看著自己設計的各種儀器設備,林風眼中閃爍著科學家的光芒。
無論前路如何,他已經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將科學方法引入修仙世界,開啟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而這場變革,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