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記憶宮殿的第一次低語
- 鏡中之城與未完成的我們
- 沃贏夏
- 3573字
- 2025-08-21 23:47:44
次日的晨光透過疏桐苑307室的窗簾縫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細長的光帶。林溪睜開眼,花了片刻時間辨認陌生的天花板,才想起自己已經身在鏡城大學。
對面床鋪的夏冉還裹著被子睡得正香,另一邊趙倩的床鋪已經空無一物,收拾得一絲不茍,仿佛從未有人住過。
林溪輕手輕腳地起床洗漱,換上簡單的白色襯衫和牛仔褲。鏡中的自己看起來和昨天沒什么不同,但內心深處,她知道一切都已經改變。這里是父親曾經學習和工作過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可能隱藏著線索。
上午是新生開學典禮。巨大的禮堂里坐滿了新生,舞臺上校領導和教授們輪流發言,講述著鏡城大學的輝煌歷史和光明未來。林溪坐在中間靠后的位置,安靜地聽著,目光卻不由自主地掃視著整個禮堂的結構和細節。
她注意到禮堂左側第三扇彩繪玻璃窗有一道細微的裂痕;舞臺右側的幕布有一個不顯眼的污漬;坐在前排的校長偶爾會推一下他的金邊眼鏡,平均每五分鐘一次...
這些無關緊要的細節不受控制地涌入她的腦海,如同呼吸一樣自然。這是她從小的特殊能力——近乎完美的圖像記憶。看到的每一幕都會在她的腦海中形成清晰的圖像,隨時可以調取和回顧。小時候父親總是笑著說她有一座“記憶宮殿”,但長大后她才明白,這種能力并不總是禮物。
“...特別是我們學校的腦與認知科學實驗室,在陳教授的帶領下,已經成為國內最前沿的研究中心之一...”副校長在臺上慷慨激昂地說道。
林溪的注意力被拉回。腦與認知科學——這個名詞昨天夏冉也提到過。
禮堂內響起一陣掌聲。林溪跟著鼓掌,目光不經意間掃過左側通道,突然定格在一個身影上。
是那個穿黑色連帽衫的男生。他坐在靠通道的位置,低著頭專注地看著手中的平板電腦,手指飛快地在屏幕上滑動,顯然對臺上的發言毫無興趣。陽光從高窗灑落,勾勒出他利落的側臉輪廓和微微蹙起的眉頭。
他似乎察覺到有人在看他,突然抬起頭,目光精準地捕捉到林溪的視線。
四目相對的一剎那,林溪感到一陣莫名的心悸。他的眼睛很亮,像黑暗中突然點亮的星子,帶著幾分審視和好奇。林溪迅速移開目光,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開學典禮結束后,人群如潮水般涌出禮堂。林溪被人流推著向前走,腦海里還回閃著剛才那短暫的對視。
“林溪!這邊!”夏冉不知從哪里冒出來,一把拉住她的手臂,“快點,接下來是院系介紹會,文史樓在那邊,我們得快點才能占到好位置!”
被夏冉拉著穿梭在人群中,林溪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那個男生已經不見了,如同水滴融入大海。
文史學院的新生介紹會在一棟頗有年歲的紅磚樓里舉行。與禮堂的現代化不同,這里充滿了舊書和木地板的氣息,讓人不由自主地安靜下來。
檔案學專業的新生不多,只有二十幾人。系主任是一位溫和的中年女性,戴著細框眼鏡,說話聲音輕柔但清晰。
“...檔案不僅僅是過去的記錄,更是通往未來的鑰匙。在鏡城大學,你們將學習如何守護這些鑰匙,并在需要時找到正確的那一把...”
林溪專注地聽著,這些話莫名地觸動了她。父親留下的那本筆記,那個鐵皮盒子,是否就是需要被守護和打開的“鑰匙”呢?
介紹會結束后,學生們被領著參觀學院的設施。當來到檔案館實習閱覽室時,林溪的腳步慢了下來。
房間里排列著長長的木質閱覽桌,四周是高大的檔案柜,空氣中彌漫著舊紙特有的氣息。一面墻上掛著鏡城大學的歷史照片和重要文件復制品,記錄了學校從創立到現在的點點滴滴。
“這些只是復制品,”引導的學姐解釋道,“真正的檔案保存在地下恒溫庫房里,需要特殊權限才能進入。”
同學們好奇地四處觀看,林溪則被那面照片墻吸引。她的目光掃過一張張黑白或彩色的照片,突然停在了其中一張上。
那是一張三十多年前的考古隊合影,背景是鏡城附近的某個遺址。照片中的年輕人笑容燦爛,站在最右側的那個高個子男人...
林溪的心跳漏了一拍。那個人有著與她相似的眉眼和下頜線條,雖然年輕許多,但她絕不會認錯——是父親林振聲。
她向前走近一步,幾乎貼到玻璃展柜上,仔細看著照片下方的小字說明:“1989年,鏡城大學歷史系考古隊在西山遺址合影”。
父親從未提起過他曾參與過鏡城大學的考古項目。在她的記憶中,父親總是獨自工作,整理和研究那些從各地收集來的古籍和文物。
“怎么了?發現什么有趣的東西了?”夏冉湊過來問道。
林溪迅速恢復平靜,搖搖頭:“沒什么,只是覺得老照片很有味道。”
她不能讓任何人知道自己在尋找什么,尤其是關于父親的事情。父親失蹤前曾含糊地警告過她,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即使是看似友善的面孔。
參觀結束后,學生們自由活動。林溪借口要去洗手間,讓夏冉先走。等大家都離開后,她迅速返回照片墻前,拿出手機拍下了那張考古隊合影。
正當她準備離開時,一個溫和的聲音從身后響起:“對學校的歷史感興趣嗎?”
林溪轉身,看到一個高瘦的男生站在不遠處。他穿著簡單的白色襯衫和深色長褲,氣質儒雅,鼻梁上架著一副無框眼鏡,手中拿著幾本書。
“只是隨便看看。”林溪謹慎地回答。
男生微笑著走近:“我是蘇明遠,哲學系大三的。剛才看到你在看這些老照片,還以為找到了同好呢。”他的目光落在林溪剛才關注的那張照片上,“西山遺址考古隊,很有名的一次挖掘。據說當時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東西,但詳情從未公開。”
林溪的心跳微微加速:“不尋常的東西?”
“只是傳言罷了。”蘇明遠推了推眼鏡,“有人說那里發現了超出當時認知水平的文物,甚至可能與鏡城的起源有關。當然,這些都是校園傳說的一部分,沒什么實證。”
他說話的方式很特別,每個詞都經過仔細斟酌,既不夸大也不貶低,只是平靜地陳述事實。
“你對這些傳說很了解?”林溪試探著問。
蘇明遠笑了笑:“算是愛好吧。鏡城有很多故事,真真假假,很難分辨。比如有人說鏡湖底下有個被淹沒的古村落,還有人傳說學校某些老建筑里有隱藏的地下通道...”他停頓了一下,觀察著林溪的反應,“作為新生,你很快就會聽到這些的。不過大多數人都只當是茶余飯后的談資。”
林溪點點頭,沒有多說什么。她知道父親的研究往往與那些被當作“傳說”的事物有關。
“你應該去圖書館看看,”蘇明遠建議道,“地下二層的特藏室有很多關于鏡城歷史的資料,比這里展示的詳細得多。需要有人引薦才能進入,不過如果你有興趣,我可以幫忙。”
“謝謝,我會考慮的。”林溪禮貌地回答,內心卻已記下這個信息。特藏室——那里面會不會有關于父親和那次考古行動的更多記錄?
與蘇明遠道別后,林溪走出文史樓。午后的陽光灑在校園小徑上,學生們三五成群地走著,討論著剛結束的迎新活動和接下來的課程安排。
一切看起來都那么正常,那么平靜。
但林溪能感覺到,在這平靜的表面下,暗流涌動。那張考古隊的照片,蘇明遠提到的“不尋常的東西”,還有父親筆記中那些難以理解的符號和圖表...
她拿出手機,再次看著剛才拍下的照片。父親年輕時的面容在陽光下笑得開朗,與后來那個總是眉頭緊鎖的男人判若兩人。是什么改變了他?那次考古行動中到底發生了什么?
正當她陷入沉思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身后傳來。林溪下意識地轉頭,看到一個身影快速接近——是那個穿黑色連帽衫的男生,正低著頭快步向前走,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到她的存在。
兩人在轉角處猝不及防地撞在一起。
“對不起!”兩人幾乎同時開口。
林溪踉蹌了一下,手中的手機飛了出去,啪的一聲落在地上。男生敏捷地伸手扶住她的手臂,防止她摔倒。
“你沒事吧?”他問道,聲音比想象中要溫和。
林搖搖頭,蹲下身撿起手機。屏幕已經碎裂,蛛網般的裂痕從左上角蔓延開來。
“抱歉,”男生也蹲下來,臉上帶著真誠的歉意,“我走路太急了,沒看路。我會賠你維修費的。”
“沒關系,”林溪輕聲說,“只是意外。”
她嘗試開機,手機屏幕閃了一下,又暗了下去。
“讓我看看吧,”男生伸出手,“我懂一點這個。”
猶豫了一下,林溪把手機遞給他。他的手指修長靈活,仔細檢查著手機的損壞情況。林溪注意到他的右手腕內側有一個小小的電子紋身,是一個復雜的幾何圖案,隨著他的動作若隱若現。
“看起來主要是屏幕問題,主板應該沒事,”他得出結論,抬頭看向林溪,“附近就有一家維修店,我現在就可以帶你去。”
他的眼睛近距離看更加明亮,帶著一種直接而專注的目光,讓人難以拒絕。
“其實不用...”
“顧嶼!”遠處傳來喊聲,“陳教授找你!急事!”
男生——顧嶼——皺了下眉,露出一絲不耐煩的表情,但還是站起身來。他從口袋里拿出一支筆,快速在便簽紙上寫下一串數字,塞到林溪手里。
“這是我的號碼,修屏幕的錢我出。隨時聯系我。”說完,他轉身快步離開,連帽衫的背影很快消失在人群之中。
林溪站在原地,手中握著那張便簽紙,上面是一串瀟灑的數字和一個簡單的名字:顧嶼。
她低頭看著碎裂的手機屏幕,突然意識到一件事——在相撞的瞬間,她清晰地看到了他平板電腦屏幕上的內容:不是游戲或社交軟件,而是一串復雜的代碼和一張三維建筑結構圖,看起來像是某種學校的藍圖。
記憶宮殿中的圖像清晰如照片:代碼中的幾個特定命令序列,藍圖右上角的標注“B2-Level Restricted”,以及右下角一個小小的、不易察覺的logo——一個被橄欖枝環繞的鏡子圖案。
那是鏡城大學的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