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研究社與不諧初音
- 鏡中之城與未完成的我們
- 沃贏夏
- 2698字
- 2025-08-28 00:19:40
鏡湖事件過去兩周,鏡城大學表面上恢復了往日的寧靜。秋意漸濃,梧桐樹葉染上金邊,簌簌落滿小徑。學生們忙著期中考試、社團招新,似乎無人記得那個警報尖鳴、能源波動的夜晚。
只有少數人知道,平靜水面下的暗流從未停止涌動。
“特殊現象研究社”的批準文件靜靜貼在文史樓三樓的公告欄角落,旁邊是書法社和動漫社招新的炫目海報,毫不引人注目。社團活動室被安排在一間閑置的儲藏室,位置偏僻,但足夠安靜,也無人打擾。
周六清晨,林溪推開活動室的門,意外地發現顧嶼和陳默已經到了。
陳默正埋頭布置一套看起來相當專業的設備,各種線纜在地板上蜿蜒,連接著中央一臺不起眼的主機。墻上掛起了幾面顯示屏,其中一面正無聲滾動著校園能源網絡的實時數據流。
“早。”顧嶼從一臺打開的主機箱后抬起頭,手里拿著螺絲刀,“陳默搞來了些‘基礎設備’。”他語氣里帶著一絲調侃。
林溪看著那堆足以媲美小型實驗室的“基礎設備”,笑了笑。她知道,這其中不少東西恐怕不是通過正規渠道申請的。
“我們在建立獨立的監控網絡,”顧嶼解釋道,指著屏幕,“過濾掉官方數據里的‘噪音’,嘗試捕捉那些微弱的、異常的源波殘留信號。雖然它沉睡了,但陳默認為總會有些漣漪。”
陳默點了點頭,在一臺平板電腦上快速輸入幾行代碼,主屏幕上立刻呈現出校園地下管道的三維模擬圖,幾個微弱的光點正在特定區域隱約閃爍。
“這是…”林溪走近。
“殘余能量信號,”陳默言簡意賅地解釋,“很弱,但穩定。正在繪制分布圖。”
門被輕輕敲響,夏冉探進頭來,臉上帶著興奮和好奇:“哇!這就是你們搞的神秘新社團?看起來好酷!像科幻電影里的指揮中心!”
她走進來,好奇地打量著各種設備:“你們到底研究什么‘特殊現象’?外星人?超自然事件?還是…”她壓低聲音,“校園傳說里的那些秘密?”
林溪和顧嶼交換了一個眼神。他們并未將全部真相告知夏冉,只說是對城市歷史和校園未解之謎感興趣的研究社。并非不信任,而是知道得越少,對她越安全。
“都有點吧,”林溪含糊地回答,轉移了話題,“對了,趙倩…后來有消息嗎?”
夏冉搖頭,臉上露出些許困惑:“沒有,特別奇怪。她就那么突然請假離校了,手續都沒辦全,輔導員也聯系不上。她家里人說她出國參加什么項目了,但總覺得哪里不對勁。”她頓了頓,壓低聲音,“而且…我總覺得,好像忘了點什么事,關于她,關于前段時間…”
林溪心下明了,源波沉睡的影響正在顯現,它模糊或修改了與之相關的某些記憶。這對夏冉或許是種保護。
閑聊幾句后,夏冉被一個采訪電話叫走。活動室內重回安靜,只剩下設備運行的輕微嗡鳴。
“李哲呢?”林溪問,“他沒來?”
顧嶼搖頭:“聯系不上。他的所有通訊賬號都靜默了,宿舍也一直空著。就像…人間蒸發。”
一種不安的情緒在空氣中彌漫。李哲的突然消失,暗示著某些勢力并未因鏡湖事件而停止活動,只是轉入了更深的暗處。
下午,林溪獨自一人在活動室整理父親的研究筆記。陽光透過百葉窗,在桌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她試圖將筆記中的符號與陳默繪制的殘余能量分布圖進行比對。
突然,她注意到一幅之前忽略的草圖。父親在頁邊畫了一個類似能量匯聚的圖示,旁邊標注著一行小字:“節點非節點,中樞藏于遺忘之徑。”
她的目光落在地圖上——那些微弱光點閃爍的位置,看似隨機,但若以某種拓撲結構連接…
“顧嶼,陳默,來看這個!”她喊道。
兩人圍攏過來。林溪將父親草圖上的結構疊加到陳默的分布圖上。
“這些點…不是隨機的。”顧嶼立刻看出端倪,“它們構成了一個網絡,一個…回路。”
陳默快速操作,系統根據新的模式重新計算。屏幕上,光點之間亮起纖細的能量流動線路,最終匯聚向一個并非能量最強、卻處于網絡幾何中心的位置——
“舊圖書館?”顧嶼皺眉,“但它已經被封存了,而且上次我們…”
“節點非節點,”林溪重復父親的話,“中樞藏于遺忘之徑。舊圖書館或許不是能量源,而是整個網絡的控制中繼點,一個‘調節器’?”
就在這時,主屏幕上代表舊圖書館位置的光點突然劇烈閃爍了一下,強度遠超以往,隨即又恢復微弱。
“異常脈沖!”陳默立刻鎖定信號源,“持續時間0.3秒。模式分析…非自然衰變。”
有人,或者有什么東西,在舊圖書館激活了某種東西。
“能定位具體位置嗎?”顧嶼問。
陳默放大舊圖書館的結構圖,脈沖信號源被精確定位在地下深處一個未標注的區域,與已知的任何房間或通道都不吻合。
“又一個‘不存在’的空間。”林溪感到一絲寒意。鏡城大學的地下,究竟還隱藏著多少秘密?
三人決定立刻前往探查。這一次,他們帶上了更專業的裝備——陳默改裝過的能量探測器、環境傳感器,以及顧嶼準備的幾個“小玩意兒”,用于應對突發狀況。
夕陽西下,將舊圖書館斑駁的墻壁染成橙紅色。這座被遺棄的建筑孤立于一隅,門窗被封死,透著荒涼與寂靜。他們繞到建筑背面,找到一處因年代久遠而松動的木板,小心地撬開,鉆了進去。
內部灰塵堆積,蛛網遍布,空氣中彌漫著腐朽的氣息。手電光柱劃破黑暗,照亮廢棄的書架和散落一地的廢紙。
根據陳默的定位,他們找到一處向下的狹窄樓梯,入口被舊家具堵塞。費力清理后,樓梯通向一個更低矮的地下室,里面堆滿了破損的實驗器材和發黃的文書。
“信號源還在下面。”陳默手中的探測器發出穩定的低頻嘀嗒聲。
他們在地下室盡頭發現了一扇銹蝕的鐵門,門鎖早已損壞。推開門,后面是一條向下傾斜的狹窄通道,墻壁是粗糙的巖石,并非人工砌成,仿佛是天然形成的裂縫被稍加修繕利用。
通道向下延伸極深,空氣越來越濕冷。走了約莫十分鐘,前方出現微弱的光芒。
通道盡頭是一個不大的天然洞窟。洞窟中央,并非什么高科技設備,而是一個看起來極其古老的石制平臺。平臺上刻滿了無法辨認的奇異符號,與父親筆記和林溪記憶中的任何一種都不同。
平臺中心,放置著一個東西。
那是一個深色的、非金非石的立方體,邊長約一尺,表面光滑無比,沒有任何接口或縫隙。那微弱的光芒,正是從它內部滲透出來的。
它靜靜地躺在那里,仿佛已經存在了千百年。
“這是什么?”顧嶼謹慎地沒有貿然靠近。
陳默掃描了立方體:“材質無法分析。能量信號極微弱,但與源波同源。剛才的脈沖…似乎是它的某種周期性自發活動,或者…是對外部刺激的回應。”
林溪感到一種莫名的吸引。她緩緩伸出手,指尖即將觸碰到立方體表面。
“別動!”一個低沉的聲音突然從他們來的通道方向響起。
手電光猛地照去,只見一個人影站在通道入口,逆光下看不清面容,但手中武器的輪廓清晰可見。
“離開那里。那不是你們該碰的東西。”那人的聲音冷硬,帶著不容置疑的威脅。
顧嶼下意識地將林溪護在身后,手悄悄摸向口袋。
對峙的時刻,空氣仿佛凝固。這個神秘的立方體,這個突然出現的守衛,都指向一個事實:鏡城的秘密,遠比他們想象的更深、更古老。
而他們的探索,已經觸動了另一根危險的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