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秋總帶著醉人的甜香。中秋前幾日,小院里的兩株桂樹忽然開得熱烈,金桂的香氣裹著風漫進窗欞,落在沈知微剛揉好的面團上。她正準備做桂花糕,謝舟微就抱著竹籃跑進來,籃里裝著剛撿的桂花,花瓣上還沾著晨露。
“娘親,你看!我跟念安哥撿了好多桂花!”謝舟微把竹籃遞到沈知微面前,小臉上沾著幾點金黃的花瓣,“念安哥說,桂花能做糕,還能釀酒,是不是真的呀?”
“是真的。”沈知微笑著擦去他臉上的花瓣,“等會兒我們把桂花曬干凈,一部分做桂花糕,一部分泡桂花酒,再留些裝在香囊里,冬天放在衣箱里,衣服都會帶著桂香。”
蘇念安也跟著跑進來,手里攥著一把桂花:“沈阿姨,我娘說,她小時候也跟著外婆撿桂花,做的桂花糕能放好久,冬天吃還是香的。”
“那我們今天就多做些,給你娘也送些去。”沈知微說著,把兩人撿的桂花倒進竹篩里,放在院中的石桌上晾曬。謝臨舟從茶園回來,手里提著一壺新釀的米酒,見了院中的桂花,笑著道:“正好,這米酒剛釀好,用來泡桂花酒最合適。”
蕭玦坐在葡萄架下,看著幾人忙碌的模樣,也起身幫忙。他拿著竹篩,輕輕晃動著里面的桂花,把混在花瓣里的細枝和雜質挑出來。謝臨舟則在廚房清洗瓷壇,準備用來裝桂花酒;沈知微則在揉面團,準備做桂花糕的餡料——用白糖、豬油和曬干的桂花拌勻,甜香混著油脂的醇厚,還沒做好就引得謝舟微頻頻探頭。
“娘,什么時候才能吃呀?”謝舟微趴在廚房門口,看著沈知微手里的餡料,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等把桂花曬干,再蒸半個時辰就好了。”沈知微笑著說,拿起一小塊餡料,遞到他嘴邊,“先嘗嘗,甜不甜?”
謝舟微張嘴咬了一口,甜香瞬間在嘴里散開,他用力點頭:“甜!比糖糕還甜!”
蘇念安也湊過來,沈知微也給了他一小塊,兩人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吃得眉開眼笑。蕭玦看著他們的模樣,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時宮里規矩多,很少能這樣自在地吃點心,如今在江南,倒像是找回了幾分童趣。
桂花曬好后,沈知微先取了一部分,與米酒一起倒進瓷壇里,再加入適量的冰糖,密封好壇口,放在陰涼的墻角:“等過三個月,桂花酒就釀好了,冬天溫著喝,能驅寒。”
謝臨舟則幫著沈知微做桂花糕。把揉好的面團分成小塊,搟成薄皮,包上桂花餡料,捏成圓形,再放進蒸籠里。謝舟微和蘇念安也跟著湊熱鬧,用小面團捏成小兔子、小花朵的模樣,雖然捏得歪歪扭扭,卻格外認真。
“爹,你看我捏的小兔子!”謝舟微舉起手里的面團,兔子的耳朵一個長一個短,卻看得出來他用了心。
謝臨舟笑著點頭:“好看,等蒸熟了,這個小兔子就歸你。”
蒸籠上汽后,沈知微把桂花糕放進去,蓋上蓋子。不一會兒,蒸籠里就飄出桂花的甜香,混著糯米的香氣,引得謝舟微和蘇念安圍著灶臺轉來轉去。蕭玦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看著廚房的方向,忽然說:“明年我來的時候,能不能學做桂花糕?回去給宮里的小皇子嘗嘗,他總說宮里的點心太膩。”
“當然可以。”沈知微笑著說,“等明年桂花再開,我們就教你,很簡單的,只要用心學,肯定能做好。”
半個時辰后,桂花糕終于蒸好了。沈知微掀開蒸籠,熱氣裹著甜香撲面而來。金黃的桂花糕擺在瓷盤里,上面還點綴著幾朵完整的桂花,看著就讓人有食欲。謝舟微和蘇念安各拿了一塊,吹了吹就往嘴里送,燙得直哈氣,卻舍不得吐出來。
“慢點吃,沒人跟你們搶。”謝臨舟無奈地笑了,給兩人遞了杯溫水。
晚飯時,桌上擺著桂花糕、清蒸魚、炒青菜,還有一壺剛泡好的桂花茶。桂花茶清甜爽口,桂花糕甜而不膩,幾人吃得格外滿足。飯后,沈知微把做好的桂花糕裝在瓷盒里,讓謝臨舟給蘇文家送去;蕭玦則幫著收拾碗筷,偶爾與謝臨舟聊幾句京城的近況。
夜色漸深,院中的桂香更濃了。謝舟微坐在謝臨舟腿上,聽他講中秋賞月的故事;沈知微坐在一旁,手里縫著桂花香囊;蕭玦則靠在葡萄架下,看著天上的月亮,嘴角噙著笑意。
“明日就是中秋了,我們在院中的桂花樹下擺張桌子,賞月吃糕,再喝些青梅酒,好不好?”沈知微忽然提議。
“好!”謝舟微立刻點頭,“我還要跟念安哥一起放花燈!”
“我讓人去鎮上買些花燈回來。”謝臨舟笑著說,“再買些月餅,雖然不如知微做的桂花糕好吃,卻也是中秋的習俗。”
蕭玦也跟著說:“我還帶來了京城的兔兒爺,明天給舟微和念安玩,是用泥捏的,涂了顏色,很精致。”
月亮升到中天,灑下一片清輝。院中的桂花落在青石板上,鋪成一層金黃的“地毯”。沈知微靠在謝臨舟肩上,看著眼前的人,心里滿是安穩——有愛人在側,有稚子繞膝,有朋友相伴,有滿院的桂香,這樣的中秋,這樣的江南,便是此生最圓滿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