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十將盡折。
李存孝一人連斬十敵,血染戰(zhàn)袍,雙錘滴血,立于陣前如魔神降世。
敵軍士氣崩塌,陣型動搖。
李淵立于高臺,金鞭一揮:“全軍——出擊!”
百萬唐軍如怒海狂潮,轟然推進。
鐵蹄踏地,山河震顫。
刀光如雪,槍林似海。
旌旗翻卷,殺聲震天。
頡利可汗立于中軍,黑袍獵獵,目如寒星。
他冷笑一聲:“李淵,你雖有百萬之眾,卻不知兵法之妙。”
他雙手一揮,戰(zhàn)鼓驟變。
“迷魂陣——起!”
霎時間,戰(zhàn)場之上濃霧彌漫。
非自然之霧,乃以硫磺、硝石、迷香混合點燃,
再借風勢布陣,形成三十六道煙墻,層層疊疊,遮天蔽日。
唐軍前鋒沖鋒至半,忽覺方向盡失。
前后不見,左右不分。
戰(zhàn)馬驚嘶,士卒相撞。
“往左!往左!”
“不對,是右!”
“將軍,我們被圍了!”
百萬大軍如陷入泥沼,陣型大亂。
而就在這迷魂陣之后,一道赤紅大旗緩緩升起——
朱雀陣!
四萬弓弩手,早已列陣多時。
朱雀者,南方之神,火之精也。
陣法取其形,布如鳥翼展開,
中央為火壇,兩側(cè)為弓弩梯隊,后方為火箭車。
頡利可汗自幼研習中原兵法,尤擅《孫臏兵法》《六韜》《三略》,
更得隋朝遺卷《太白陰經(jīng)》真?zhèn)鳎钪O奇門遁甲之術。
他立于朱雀陣眼,冷聲下令:“萬箭——齊發(fā)!”
剎那間,天如墨染,箭似暴雨。
不是普通箭矢,而是特制火箭,箭頭裹油布,點燃后如流星墜地。
“嗖——嗖——嗖——”
箭雨如火龍撲地,落入唐軍陣中。
戰(zhàn)馬中箭,慘叫翻滾。
盾牌起火,士兵奔逃。
前軍大亂,死傷無數(shù)。
李淵立于中軍,見狀大驚:“這是何陣?為何我軍如入迷途?”
身后四大謀士齊步上前。
第一位,羽扇綸巾,道袍飄然——諸葛亮!
他凝望戰(zhàn)場,輕搖羽扇:“此乃‘三十六迷魂煙陣’,
借風勢、地形、香料布霧,使人迷失方向。
其后必藏殺機。”
第二位,儒冠長須,目光如電——張良!
他掐指一算:“迷魂陣后,必有奇陣相輔。
觀其火光沖天,陣型如鳥展翼,此乃‘朱雀焚天陣’!
主火攻,善遠程,后方必有數(shù)萬弓弩手!”
第三位,白發(fā)蒼蒼,手持釣竿——姜子牙!
他冷笑:“朱雀陣雖強,卻有七處破綻。
其一,陣眼在南方火壇;其二,煙霧怕北風;
其三,弓弩手無近戰(zhàn)之力;其四,火箭需持續(xù)點燃,若斷火油,則陣自破。”
第四位,獨腿拄拐,眼神銳利——孫臏!
他沉聲道:“朱雀陣布于迷魂陣之后,本為伏擊之用。
然其調(diào)動緩慢,若八方同時突襲其薄弱點,必可破之!”
李淵聞言,目光如炬:“八方?何為八方?”
諸葛亮上前一步,展開一幅沙盤地圖:
“迷魂陣有八個生門,朱雀陣有八個死角。
若派八員猛將,從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方同時進攻,
直擊其陣眼與補給線,必可破陣!”
李淵大喜:“傳我將令——八將聽令!”
---
第一將:李元霸!
手持兩柄八百斤擂鼓甕金錘,跨下萬里煙云照。
自乾位(西北方)殺入。
他不避箭雨,錘舞如輪,將火箭盡數(shù)擊落。
“給爺開!”一聲怒吼,沖入朱雀陣左翼。
突厥弓弩手驚駭,齊射。
李元霸將雙錘舞成鐵幕,“鐺鐺鐺”不絕于耳,箭矢盡被彈飛。
他沖至火壇旁,一錘砸下!
“轟!”
火壇崩裂,油罐爆燃。
烈焰沖天,燒毀左側(cè)弓弩梯隊。
突厥兵驚叫奔逃。
李元霸如魔神般橫掃,錘下無一合之將。
高光時刻:他單手舉起一輛火箭車,擲向敵陣,
連毀七架,火勢蔓延,朱雀左翼大亂!
---
第二將:高寵!
銀甲白袍,手持瀝泉神槍,槍出如龍。
自坤位(西南方)突入。
他不正面強攻,而是借迷霧掩護,率五百輕騎穿插。
突厥軍未及反應,高寵已沖至后方補給線。
“殺!”
瀝泉槍如白虹貫日,一槍挑翻運油隊。
火油傾灑,高寵擲出火把。
“轟——”
大火燃起,燒毀三萬支火箭。
突厥朱雀陣火力驟減。
高光時刻:他單槍匹馬,
連挑十二名弓弩隊長,槍尖滴血不落,如雪中紅梅。
突厥軍驚呼:“銀槍魔將!不可近身!”
---
第三將:呂布!
赤兔馬如火,方天畫戟映日。
自震位(東方)殺入。
他一馬當先,畫戟橫掃,如割草般斬殺弓弩手。
“誰敢擋我?!”一聲暴喝,聲震四野。
突厥將領三人圍攻,呂布冷笑,畫戟一旋,斬首兩人;
再一挑,刺穿第三人咽喉。
赤兔馬騰空躍起,踏碎一輛火箭車。
高光時刻:他立于火壇之上,畫戟指向頡利可汗:
“胡兒,可敢與我一戰(zhàn)?!”
戟鋒所指,萬軍辟易。
---
第四將:關羽!
青龍偃月刀寒光如水,赤兔馬(另一匹)如風。
自巽位(東南方)切入。
他不殺小卒,專斬將領。
一刀劈下,斷其帥旗。
“漢壽亭侯在此,爾等速降!”
聲如雷霆,敵軍膽寒。
他連斬七名突厥千夫長,刀鋒所至,血路開辟。
高光時刻:他一刀劈開火油庫,烈焰沖天,燒毀敵軍三分之二箭矢儲備。
火光映照其面,赤面長須,如天神下凡。
---
第五將:張飛!
丈八蛇矛如黑龍出海,黑臉怒張。
自坎位(北方)突入。
他不懼箭雨,大吼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
聲波如浪,震散部分煙霧。
突厥弓弩手耳膜破裂,紛紛捂耳。
張飛策馬狂沖,蛇矛橫掃,連挑十人。
高光時刻:他躍馬而起,一矛貫穿敵軍火令官,
奪其令旗,反手點燃,火勢倒卷,燒毀敵軍指揮臺。
---
第六將:趙云!
銀甲白馬,龍膽亮銀槍如電。
自離位(南方)直撲朱雀陣眼。
他如游龍穿梭,槍出如電,專破火壇。
一槍挑翻點火兵,再一槍刺穿火油管。
火勢失控,反燒敵軍。
高光時刻:他在火海中單騎救出被俘唐兵三十七人,槍尖挑起一名孩童,安然送出火線。
敵軍見之,竟有數(shù)人放下武器。
---
第七將:馬超!
銀甲紅袍,虎頭湛金槍如火龍。
自艮位(東北方)殺入。
他率西涼鐵騎,沖鋒如雷。
“西涼馬孟起,為父報仇而來!”
槍出如電,連挑八將。
突厥軍未及反應,已被沖破防線。
高光時刻:他一槍挑飛敵軍大纛,反手插上唐軍赤龍旗,旗展如血,士氣大振。
---
第八將:黃忠!
白發(fā)蒼蒼,手持鳳嘴刀,跨下黃驃馬。
自兌位(西方)潛入。
他不正面強攻,而是埋伏于高坡,專射敵軍將領。
“老夫雖老,箭未生銹!”
一箭射殺點火官,二箭射斷火繩,三箭射穿敵將咽喉。
高光時刻:他連發(fā)三箭,皆中同一目標——
朱雀陣主將心口、咽喉、眉心,三箭成“品”字形,
敵將當場斃命,尸體不倒,如木偶立于陣中,震懾三軍!
---
八方齊攻,朱雀陣七處起火。
迷魂煙陣被北風一吹,煙散霧消。
唐軍重見天日,士氣大振。
李淵見狀,金鞭再揮:“全軍——總攻!”
百萬大軍如怒潮再起,鐵蹄踏地,殺聲震天。
頡利可汗見大勢已去,咬牙下令:“撤!退守陰山!”
突厥軍倉皇北逃,丟棄弓弩、火油、戰(zhàn)車無數(shù)。
唐軍追擊五十里,斬首三萬,俘虜兩萬。
首戰(zhàn)告捷。
---
夜幕降臨。
唐軍大營,燈火通明。
李淵設宴犒賞八將。
李元霸雙錘置于帳外,地面裂開。
高寵槍立于帳中,寒光逼人。
呂布冷眼不語,關羽撫須微笑。
張飛大笑飲酒,趙云靜坐不語。
馬超與黃忠對弈,棋盤如戰(zhàn)場。
李淵舉杯:“今日若非八將神勇,謀士洞悉,我軍必敗于朱雀火海。”
諸葛亮輕搖羽扇:“此戰(zhàn)雖勝,然頡利可汗未擒,陰山未平,后患仍在。”
張良道:“突厥善騎射,宜以騎兵對騎兵,不可久戰(zhàn)于平原。”
姜子牙冷笑:“頡利雖通兵法,卻不知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我大唐將士用命,民心所向,豈是他區(qū)區(qū)陣法可擋?”
孫臏點頭:“明日可派輕騎騷擾,使其不得安眠;
后日以火攻反制,燒其草場;
三日后,主力壓上,逼其決戰(zhàn)。”
李淵大喜:“眾卿所言極是!明日——再戰(zhàn)!”
---
次日清晨。
幽州戰(zhàn)場,晨霧再起。
但今日之霧,非迷魂陣,乃自然之氣。
唐軍列陣,八將居前,百萬大軍如山岳壓境。
頡利可汗立于陰山隘口,面色鐵青。
他身旁,梁師都、羅藝低頭不語。
“唐軍勢大,陣法已破,如何是好?”梁師都顫聲問。
頡利冷哼:“我還有‘玄武寒冰陣’,以萬匹雪馬拖冰車布陣,地面結(jié)霜,可使唐軍戰(zhàn)馬打滑。
再以五千神射手藏于山崖,居高臨下,可射其主帥!”
羅藝提醒:“唐軍有李元霸、呂布等猛將,恐難近身。”
頡利獰笑:“我已命人暗中下毒于水源,唐軍若飲,三日內(nèi)必腹痛無力。
再以火牛陣沖擊其左翼,必可翻盤!”
話音未落,山下戰(zhàn)鼓再響。
李淵金鞭一揮:“第一陣——武將單挑!”
唐軍陣中,一將出列。
紫袍金甲,雙錘垂地——李存孝!
他聲如雷霆:“昨日我斬十將,今日——誰敢應戰(zhàn)?!”
敵陣沉默。
良久,一將出。
乃突厥第一勇士——鐵象將合撒兒!
身高丈二,手持青銅巨杵,坐騎為白色猛象。
李存孝冷笑:“畜生配畜生!”
催馬沖上。
合撒兒怒吼,巨象踏地,如山崩地裂。
五十步!
李存孝雙錘輪轉(zhuǎn),如流星追月。
合撒兒巨杵橫掃,帶起狂風。
“鐺——!”
錘杵相擊,火星四濺。
地面裂開三尺。
李存孝借力騰空,躍至象背。
合撒兒揮杵上撩。
李存孝側(cè)身閃避,右錘猛擊其頭盔!
“轟!”
頭骨碎裂,合撒兒倒地。
李存孝落地,一腳踏其胸,雙錘高舉:“還有誰?!”
敵軍膽寒,無人敢應。
李淵大笑:“全軍——壓上!”
百萬大軍如潮水般推進。
頡利可汗大驚:“火牛陣——放!”
山后趕出千頭火牛,牛角綁刀,牛尾點火,狂沖唐軍左翼。
唐軍大將徐世勣早有準備,令士兵敲鑼打鼓,牛群受驚,反沖突厥本陣!
火牛橫沖直撞,突厥軍自相踐踏。
頡利可汗怒吼:“神射手——射李淵!”
山崖上五千弓弩手現(xiàn)身,萬箭齊發(fā),直取唐軍中軍!
唐軍四大保鏢——典韋、許褚、伍天錫、伍云紹、熊闊海、王彥章齊出!
典韋雙斧舞成風輪,箭矢盡落。
許褚鐵戟橫掃,擋下三箭。
伍天錫巨錘砸地,震起塵土,遮蔽視線。
伍云紹銀槍點射,連斃十名射手。
熊闊海重錘擲出,擊碎巖石,砸死一片。
王彥章鐵鞭如龍,卷飛數(shù)十箭矢。
李淵安然無恙。
高光時刻:趙云策馬而出,龍膽槍挑起一面大盾,護住李淵。
一箭飛來,正中盾心。
趙云槍不動,盾不落,穩(wěn)如山岳。
李淵贊曰:“子龍,真將軍也!”
---
唐軍全面壓上。
李元霸沖入敵陣,雙錘如雷,無人可擋。
高寵槍出如龍,連挑十將。
呂布畫戟橫掃,赤兔馬踏碎敵旗。
關羽青龍刀起,血路開辟。
張飛蛇矛如電,吼聲震天。
馬超槍挑敵將,黃忠箭射帥旗。
徐世勣率主力包抄,薛萬徹斷其后路。
頡利可汗見大勢已去,撥馬欲逃。
李存孝早已盯住,雙錘脫手擲出!
“轟!”
一錘擊中馬腿,頡利可汗墜馬。
李元霸策馬趕上,甕金錘高舉。
“大唐——勝!”
錘落,頡利可汗頭顱碎裂,血染黃沙。
梁師都、羅藝見狀,跪地請降。
李淵立于高臺,望著滿地尸首與飄揚的赤龍大旗,輕嘆:
“天下雖大,不過一戰(zhàn)耳。”
---
自此,突厥覆滅,梁師都伏誅,羅藝歸降。
大唐北疆,終得安寧。
李淵設太廟祭天,封八將為“八極戰(zhàn)神”,
四大謀士為“四圣軍師”,六大保鏢為“六御護天將”。
幽州之戰(zhàn),載入史冊,名曰:“八方破朱雀,一戰(zhàn)定北疆”。
后人有詩贊曰:
>迷魂煙起陣如獄,朱雀焚天火滿途。
>八將破陣開生路,四圣定策破敵圖。
>雙錘落處山河動,一槍出時鬼神哭。
>自此大唐無北患,萬里江山入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