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新芽
- 服務于深山中的鄉村醫生
- 秦澤旭
- 2812字
- 2025-08-20 22:29:59
縣立醫院心外科病房的窗外,一株早櫻綻放出粉白的花朵。程志遠扶著父親慢慢走到窗前,讓他感受春日暖陽。
“醫生說再觀察三天,沒問題就可以出院了。“程志遠調整著父親肩膀上的外套。
程父瞇起眼睛望向遠處的山巒輪廓:“青山的方向在那邊吧?“
“嗯,坐車兩小時就能到。“程志遠遞過一杯溫水,“不急,您養好身體再說。“
程父接過水杯,卻沒有喝,而是盯著兒子臉上新增的曬斑和眼角細紋:“村里...忙嗎?“
“還好。“程志遠笑了笑,“林老師幫我盯著衛生所,鐵柱他們有事就打電話。“
程父從枕頭下摸出個布包,推給兒子:“拿著。“
程志遠打開一看,是一沓鈔票和幾張存折。
“爸,這...“
“手術費政府給報了,這些用不上。“程父扭頭看向窗外,“你那個衛生所...太破了。省城醫院我去看了,好是好,但不適合咱村里人。你...你按村里的需要弄。“
程志遠眼眶發熱。父親這是在用他的方式支持自己的事業。
“對了,“程父又補充道,“省里來的領導昨天來看我,說有什么...幫扶計劃?“
程志遠精神一振:“農村醫療振興計劃!省里要選十個貧困村作為試點,建設標準化醫療站,配備基礎設備,還要培訓鄉村醫療員!“
“你申請了?“
“嗯,材料都交上去了。“程志遠聲音輕快起來,“如果獲批,咱們村就能有真正的檢查室、藥房,甚至能做簡單化驗!“
程父嘴角微微上揚,很快又壓下去:“別高興太早。錢到了手里才算數。“
三天后,程父出院,父子倆直接去了縣衛生局。局長親自接待,帶來好消息:青山村入選首批試點!
“小程啊,省里很看重你的表現。“局長拍著程志遠的肩膀,“這次撥了二十萬專項資金,要求三個月內建成標準化醫療站,能輻射周邊五個村。“
程志遠心跳加速:“保證完成任務!“
回村的路上,程父異常沉默。直到看見村口那棵老槐樹,他才突然開口:“咱家老屋后山有片石場,石料不錯。“
程志遠愣了一下,隨即明白過來:“爸,您是說...“
“我跟你張叔打過招呼了,他愿意低價出讓石料。“程父目視前方,“你李叔會木工,王瓦匠手藝也不錯。“
程志遠喉頭發緊。父親這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為他鋪路。
回到衛生所,林曉燕正在給幾個村民量血壓。看見程志遠扶著程父進來,她眼睛一亮:“程伯伯出院了!太好了!“
程父難得地露出笑容:“林老師,辛苦你照看這臭小子了。“
“程醫生可不用我照看,“林曉燕笑道,“他走這幾天,電話指揮我們處理了三例急癥呢!“
程志遠驚訝地看著桌上整齊排列的病歷:“這些...都是你記錄的?“
“按照你教的方法。“林曉燕遞給他一個筆記本,“我還整理了村民的健康需求調查,大家對新建醫療站的期望都寫在里面了。“
程志遠翻開筆記本,里面不僅工整記錄著每位村民的意見,還附有簡單的統計圖表。他抬頭看向林曉燕,女孩的發梢沾著汗水,白襯衫上有些塵土,卻笑得燦爛。
“謝謝。“千言萬語化作兩個字。
當晚,村委會燈火通明。程志遠向村民們講解醫療站規劃:“新醫療站將建在現衛生所基礎上擴建,分診療室、藥房、觀察室和預防保健室。省里還會配X光機和心電圖機...“
“啥?X光機?“李老漢瞪大眼睛,“那不是大醫院才有的玩意兒?“
“便攜式的,雖然比不上大醫院的,但能看骨折和肺炎。“程志遠繼續道,“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自己的鄉村醫療隊,以后小病不用出村,大病能及時發現。“
鐵柱舉手:“程醫生,你看我能學不?我雖然讀書少,但力氣大,抬擔架、急救什么的沒問題!“
“還有我!“一個清亮的女聲響起。眾人回頭,是李秀英,鐵柱的媳婦,懷里還抱著未滿月的孩子,“我初中畢業,想學打針換藥,幫程醫生分擔工作。“
程志遠心頭一熱:“太好了!省里正好有鄉村醫療員培訓項目,包食宿還有補貼!“
會議結束已是深夜。程志遠送林曉燕回學校宿舍,月光下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
“你真的要培養那么多醫療員?“林曉燕問,“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程志遠笑了:“我的夢想就是讓自己變得可有可無。如果哪天我離開青山村,這里的醫療水平不會倒退,那才算成功。“
林曉燕停下腳步,月光在她眼中閃爍:“你...會離開嗎?“
“不會。“程志遠斬釘截鐵,“但村民應該有選擇,有更好的醫療服務。“
林曉燕笑了,繼續往前走:“我幫你設計了醫療站的健康教育區,可以定期辦講座、放科普電影。“
“太好了!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這才是根本。“
兩顆年輕的心在春夜里跳動,為同一個夢想而興奮。
第二天,工程正式啟動。讓程志遠震驚的是,天剛亮,村民們就自發聚集到衛生所前。鐵柱帶著壯勞力開始拆除舊圍墻,李瓦匠指揮著搬運建材,幾位老人負責燒水做飯,婦女們清掃場地。
最讓程志遠意外的是,父親也來了,戴著草帽,手持鐵鍬,正在和張叔討論石料運輸路線。
“爸,您剛出院...“
程父瞪了他一眼:“我自己的身體我知道!挖不動石頭還不能指揮嗎?“
程志遠鼻子一酸,不再阻攔。他轉身投入工作,和村民們一起搬磚、拌水泥、搭建框架。赤腳踩在泥漿里,卻比任何時候都踏實。
中午休息時,李秀英抱著孩子來找程志遠:“程醫生,我想好了,孩子斷奶后就去參加培訓。鐵柱支持我。“
程志遠遞給她一份資料:“這是培訓大綱,你先看看。文化課部分林老師答應幫忙輔導。“
鐵柱湊過來,黝黑的臉上滿是自豪:“我媳婦聰明著呢,將來肯定是個好大夫!“
一個月后,醫療站主體完工。雪白的墻壁,明亮的玻璃窗,寬敞的診療室,還有獨立的消毒間。省里承諾的設備也陸續運到,程志遠像對待珍寶一樣調試每一臺儀器。
這天下午,他正在整理藥柜,李秀英匆匆跑來:“程醫生!快!張嬸家孫子從樹上摔下來了!“
程志遠抓起急救包就跑。現場一片混亂,十歲的小男孩抱著左腿嚎啕大哭,小腿明顯變形。
“可能是脛骨骨折。“程志遠檢查后說,“得拍X光確認。“
回到醫療站,新安裝的便攜X光機派上用場。片子顯示簡單骨折,程志遠手法嫻熟地復位固定。
“不用去縣醫院了?“張嬸不敢相信。
“不用,定期來換藥就行。“程志遠笑著安慰,“咱們醫療站現在有能力處理這種常見傷了。“
圍觀的村民們發出驚嘆。程父站在人群最后,嘴角掛著若有若無的微笑。
晚上,程志遠和林曉燕在油燈下核對醫療物資清單。窗外蛙聲一片,初夏的暖風帶著稻花香。
“省里下周派督導組來驗收,還要舉辦掛牌儀式。“程志遠揉著酸痛的肩膀。
林曉燕遞給他一杯野菊花茶:“你做到了,把一個小衛生所變成真正的醫療站。“
“是我們做到的。“程志遠糾正道,“沒有村民幫忙,沒有你支持,我一個人什么也干不成。“
林曉燕低頭整理文件,燈光在她睫毛上投下細密的陰影:“你父親...好像變了個人。“
程志遠望向窗外。父親正和幾位老人在院子里乘涼,笑聲隱約傳來。
“他只是不善于表達。“程志遠輕聲道,“就像這座山,看似沉默,卻孕育著無數生命。“
林曉燕突然抬頭:“志遠,我有個想法。暑假快到了,我想組織學生來醫療站當小志愿者,學習基礎急救知識。“
“太棒了!“程志遠眼睛一亮,“從娃娃抓起,培養健康意識!“
兩人越聊越興奮,不知不覺油燈漸暗。月光透過窗欞,灑在兩雙年輕的手上——一雙因常年勞作而粗糙,一雙沾滿粉筆灰卻纖細有力,共同按在一張規劃圖上。
圖上,“青山村醫療教育中心“幾個字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