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趙高李斯矯詔?嬴政破防!
- 短視頻通古代,歷朝歷代集體破防
- 降魔除妖
- 2434字
- 2025-08-22 00:02:00
……
【始皇帝嬴政東巡至沙丘病重駕崩,趙高勾連李斯矯詔斥責扶蘇,賜死上郡監軍的扶蘇與蒙恬,擁立胡亥登基,是為秦二世。】
【胡亥繼位后耽于享樂,將朝政盡付趙高。】
【趙高“指鹿為馬”剪除異己,先誅蒙毅等宗室重臣,再構陷李斯謀反,使其受五刑而死,家族盡滅。】
【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民間則徭役愈發繁重,刑罰愈發酷烈,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終至天下群起反抗。】
【陳勝吳廣揭竿于前,劉邦項羽繼起于后,短短三年,咸陽城破,子嬰投降,秦二世而亡。】
……
天幕之上,金光流轉間,不僅有冰冷的文字,更似有無數畫面飛速閃過。
短短幾十秒。
嬴政、劉邦、李世民、朱元璋……等等歷朝歷代諸多帝王、諸多英杰,
仿佛看到了老秦人幾百年在西陲的浴血奮戰,從秦孝公變法圖強,到秦昭襄王遠交近攻蠶食六國……一代代秦王篳路藍縷,將秦國從一邊陲小國,逐漸變成逐鹿中原的霸主。
那種奮六世之余,由弱變強震撼,難以言表。
也正因如此,在看到大秦二世而亡時,眾人心中才會有那么多不甘和遺憾。
不過,其中最為震驚的,當屬嬴政。
沙丘駕崩、矯詔、賜死扶蘇蒙恬、擁立胡亥、二世而亡……
老秦人幾百年努力,就這么沒了?
看著天幕中的種種事跡,嬴政只覺得一股腥甜涌上喉頭。
龍袍下的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此刻的他終于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他原以為扶蘇那小子過于仁柔,守不住這大秦江山……
可此刻,真相如同一把淬了冰的利刃,狠狠剜在他心上!
是趙高!
是李斯!
是因為他輕信了這兩個奸佞小人,致使老秦人五百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趙高!李斯!”
嬴政猛地轉過身,目光如兩道實質的驚雷,劈向階下瑟瑟發抖的兩人。
“你二人好大的狗膽!”
趙高被這眼神嚇得魂飛魄散,整個人癱軟在地。
他連滾帶爬地膝行幾步,抱住嬴政的龍靴,聲音抖得不成樣子:“陛、陛下!冤枉啊!”
“老奴對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昭!”
“這天幕定是六國余孽弄出的妖言,想挑撥離間,毀我大秦啊!”
“陛下明察!明察啊!”
然而面對這樣的借口,祖龍壓根不信。
天幕何等神異,定是仙人所為,豈會在這種事情上開玩笑?
況且……就算是假的又如何?
老秦人五百年努力,但凡有一絲的可能壞在此二人身上,他嬴政便是大秦的罪人!
與趙高的歇斯底里不同,一旁的李斯,他僵在原地,臉上寫滿了不可置信。
他李斯聰明一世,怎么可能做出矯詔這種大逆不道之事?
這可是誅滅九族的重罪啊!
可當他想起扶蘇,那個推崇儒家仁政的公子……
一股寒意從腳底直沖頭頂。
若是扶蘇繼位,會不會廢黜他制定的法度?
會不會重用蒙恬等武將,而疏遠他這個法家老臣?
甚至……
會不會清算他這個主張嚴刑峻法的丞相?
一絲可怕的念頭在他心底滋生。
若是真到了那一步,為了保住自己畢生心血的法度,自己……
未必真的不會真的鋌而走險!
想到這里,李斯的臉色變得煞白,冷汗瞬間浸透了官袍。
他再也維持不住平日的鎮定,“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身體止不住地顫抖,嘴唇哆嗦著,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想辯解,卻發現喉嚨像被堵住一般。
想認罪,又不敢相信那是未來的自己。
嬴政看著兩人,心中怒火更熾。
趙高的狡辯在他聽來無比刺耳。
而李斯的沉默,在他看來更像是默認!
他失望的看向李斯。
“李斯,你對得起朕的信任嗎?對得起大秦嗎!”
李斯渾身一顫,終于擠出一句:“陛下……臣、臣絕無此意……只是……只是……”
他想說自己絕不會辜負大秦,但心底的那絲疑慮讓他說不出口。
“只是什么?”
嬴政厲聲追問,“只是覺得扶蘇繼位,你便失了權勢?覺得胡亥年幼,更好操控?!”
這句話正中李斯的痛處。
他猛地抬頭,眼中滿是驚恐,嘴唇翕動,卻再也說不出一個字。
嬴政見狀,心中再無一絲猶豫。
他猛地抬手,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殺氣:“來人!將趙高、李斯二人拿下,打入死牢!”
“另外……”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投向北方,夾雜著對扶蘇的痛惜、對自己識人不明的悔恨。
“八百里加急,詔扶蘇即刻回都!”
侍衛們轟然應諾,上前拖拽早已嚇破膽的趙高和失魂落魄的李斯。
嬴政望著天幕上“秦二世而亡”的字樣,拳頭攥得死緊。
還好,一切都還來得及!
若扶蘇能順利繼位,有蒙氏兄弟輔佐。
憑扶蘇的仁厚,再輔以法家的根基,大秦定不至于二世而亡!
……
大明位面。
永樂年間。
被朱棣圈禁在家的朱高熾一家,此刻正在望著天幕。
談及扶蘇之死,朱高熾也是一陣惋惜。
不過因圈禁而內心煩躁的朱瞻基,卻發起了牢騷。
“要我說,扶蘇實在太愚孝了,手握三十萬大軍,居然連反抗都不反抗一下就自殺了,真是太沒用了。”
“再看看爺爺,當年僅用八百人就起事成功了。”
“你這孩子,又在說什么胡話。”朱高熾一臉無語。
“扶蘇以仁孝聞名天下,趙高李斯秘不發喪,他又不知道始皇帝已經殯天了,詔書偽造的。”
“這就好比是你太爺爺親自下詔讓你爺爺自己削藩,你覺得你爺爺敢在你太爺爺面前猶豫一下嗎?”
朱瞻基不服氣道:“當時蒙恬不也勸扶蘇再請示一下始皇帝,再做決定嗎?”
“而且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不都是有過起事嗎?”
朱高熾呵呵笑道:“就算再去請示,又有何用呢?趙高一樣會發來新的矯詔,到那時,你又該如何呢?”
“至于劉據他們,那是因為有扶蘇這個前車之鑒在前。”
“劉據謀反那段書里寫得很清楚,當時的大臣說了句‘太子將不念秦扶蘇是也’,所以劉據才會覺得武帝搞不好已經殯天了,自己跟扶蘇一樣有奸臣要害他,所以才有了起兵的事。”
“正是因為扶蘇的事情,才讓后來的人們明白詔書也不一定百分百就是真的。”
“可扶蘇哪有什么前車之鑒值得去懷疑呢,他能想到有人還能玩密不發喪,假傳圣旨這一招嗎?”
“司馬懿洛水之誓之前,大將軍曹爽能想到自己會身首異處嗎?”
“至于帶領三十萬大軍造反,哪有你想的那么容易……”
“三十萬將士有老有小的,將士們又不知道始皇帝已經不在了,瘋了才跟你去造反。”
“別說造反了,恐怕扶蘇這話一說出口,蒙恬自己都把扶蘇給綁了。”
朱高熾感嘆道:“你以為人人都能像你爺爺一樣啊,造反如果真那么容易,你爺爺又怎么會是歷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呢?”
說著,朱高熾還不忘提醒道:“這些話頂多在家里說說,如此大逆不道的話要是傳到你爺爺耳朵里,你這個皇太孫,怕是要做到頭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