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林中哭聲
- 國運游戲:妖女,我要你助我修行
- 擺爛的風
- 1931字
- 2025-08-20 09:07:00
方宇一直回到村民聚集地后,那種尾隨的感覺才消失。
回到自己的房間后,仔細思索了起來。
思索的同時,方宇自丹田運氣往上提,原本喝下去的圣水也從口中吐出。
之前方宇喝下去的時候就用靈氣包裹了圣水,想要逼出來很簡單。
為了不被發現,方宇將圣水吐在了床榻之下。
看到這一幕后,夏國直播間又開始了對方宇的夸贊。
——“不是,你這夏國玩家假的吧,喝下去的東西還能吐出來?”
——“我們夏國上下幾千年的文明,其中民間的技藝豈是你一個小櫻花國能知道的?”
——“剛才是小偷國(棒子國)說吃十斤奧利給的吧,啥時候直播啊,我給你多刷點啊,但有個前提,多吃兩斤!”
——“哈哈哈,不敢出來認了!”
——“夏國別太囂張了,我之前說的是能活著出陰宅才吃,別總曲解別人的話,這樣顯得你很沒有素質!”
直播間刷屏不斷,大多數都是夸贊方宇。
夏國,最高指揮處。
“好!沒想到方宇這小子還有這種絕活!”祝天龍非常開心,對方宇的表現非常滿意。
“對了,小李,方宇的身份核實的怎么樣?”
“組長,我們剛才確認過了,當時進醫院的方宇確實已經沒有任何生命特征了,但是進入殯儀館時,方宇突然又活了過來!”
“殯儀館認為醫院誤診了,讓方宇去醫院開健在證明,駁回死亡證明,但是方宇一直沒去醫院,所以資料顯示死亡!”
祝天龍點點頭,表示知曉。
方宇做完這一切后,開始盤坐在床榻之上,閉目養神。
現在陰陽村有幾個很明確的信息,那就是祭司和村民應該是一個陣營的,不過對于祠堂里的紅衣怪物還是存疑的。
既然能夠出現在祠堂里,必然不是簡單的角色,甚至有可能與村民處于對立,畢竟紅衣怪物是被束縛在棺材中。
如果紅衣怪物和村民是相同陣營,那么完全沒必要鎖在棺材里,除非村民無法控制紅衣怪物。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陰宅和陽宅,就大祭司和那對兄弟一直在說的新娘,方宇連面都還沒見過。
當然不排除那對兄弟欺騙自己,或許真實的故事根本不是如此。
首先,自方宇第一天來的時候,祭司一共選了四人死亡,方宇記得當時祭司殺了四人后,說了一句,“這三人留下給新娘子,剩下的就吃了吧!”
隨后進入祠堂,再次死了兩人,也就是說祭司伙同村民殺了除方宇以外的六人。
再怎么樣,祭司不可能是好人吧,當然,這也不絕對,畢竟現在的信息確實很少。
方宇還是覺得大祭司的家里藏著很多秘密,只不過一出就有東西尾隨自己,那只能等進入陰宅后看看有沒有機會了。
“現在自己是陰陽村中最惹人矚目的一個人,自己必須要隱藏下來才能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么!”
“而這一次,進陰宅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當然,方宇也知道大祭司不會這么好心,陰宅里面一定還有什么危險的東西,或者說就真的送方宇進去成親,不過后面這個結果可能性太低了。
很快,來到了夜晚,村子里的夜晚非常安靜,沒有昨晚的吼叫,這也讓方宇有些許疑惑。
這是特殊的安排還是距離太遠了?
方宇沒有多想,還是決定出門,因為這是獲得信息的方式。
相較于白天,夜晚更加危險,但同時也是機遇。
已知前往祭司那里會有人尾隨,那么方宇決定不往村子里面走,而是往村子外面走。
警告上面也說了,紙人沒有生命,而在陰陽村沒有看到任何紙人的存在,只有來陰陽村的路上看到了一些紙人。
既然有人想要防止自己進村,那么出村應該沒人盯著吧。
想到這里,方宇選擇從側面窗戶出去,因為彼此之間的房屋實在是有些太近了,方宇只能利用一些靈力加持在自己雙腳了。
過程也十分輕松,這讓方宇成功地走出了陰陽村。
離開陰陽村后,方宇并沒有放松警惕,因為現在圣水的藥效還沒有過,所以現在看到的一切不一定絕對真實,但是至少會多一點信息。
——“哈哈哈,我就知道夏國玩家方宇不行,大家都看到了,知道明天要進陰宅了,今晚直接跑出陰陽村,真是慫包一個!”
——“就是,還讓我吃十二斤奧利給,我吃你的那個!”
——“夏國玩家這一波操作屬實沒有看懂!”
然而,夏國人,這一刻竟然都保持了沉默。
走了大約一個小時,方宇終于在森林中察覺到了異樣。
“嗚~嗚~嗚~”
此起彼伏的聲音從林子中不斷傳來,更多的是哭聲,方宇并沒有前去仔細看看,而且沿路的一個小時,方宇并沒有看到任何紙人,一瞬間全都消失了。
方宇并不能完全確認前方正在哭泣的人就是紙人,但是有一定可能性。
由于圣水藥效的限制,方宇并沒有繼續停留,轉身離去。
不到一個一個小時,方宇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屋子。
——“黑子說話,我宇哥就是出去找找線索都能被說成是逃跑,你們究竟多恨他啊!”
——“找線索?我怎么覺得是他聽到哭聲害怕了呢?”
——“贊同,我也覺得夏國玩家慫了!”
——“我覺得咱們還是從方宇獲得信息來分析分析吧,別被這些鯊比給帶偏了!”
方宇回到房間后,發現并沒有人來過,這樣的話,出去一趟很值得啊。
剛想著,門外傳來各種各樣的腳步聲,目標不是自己。
方宇連忙打開一個小門縫看了看,發現他們全都沖向了祭司的那個方向,當然也有可能是沖向了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