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甄寶玉得知自己將會有一個“同學”的時候,內心是拒絕的,尤其是這個同學還是一個污濁男子。
他甚至去找了他親爹甄應嘉抗議,“爹,我不同男人一起讀書。”
然后就被親爹打了一通板子,老實了。
這一日。
李澤依然如之前一般,早早起床,洗漱,打拳,讀書。
吃了早餐后,他才拎著柳條編織的書筐,坐上了自家的驢車,前往那賈雨村的府邸。
如今的賈雨村,境況確實不怎么好,租住在一間民居之中,還是與其他人合租的。
李澤下了驢車,看了看眼前破舊的院子,以及那兩扇快要散架的門,也不用指望什么門房了,直接伸手推開了半扇門,走了進去。
入耳一陣尖利的叫罵聲傳來。
“你個窮措大神經病,一大早就起來讀那些孔子孟子,吵不吵啊,你不睡覺別人還要睡覺呢。”
李澤順著聲音看去,就看到一個怒氣沖沖的肥胖婦人站在自家門前,伸著一根蘿卜似的指頭,沖著對面房間跳腳大罵。
只見這婦人穿著一身紅紅綠綠、皺皺巴巴的長裙,身材肥短、面目兇惡,罵的話也是葷惡的很。
而對面房門也敞開著,一個身材中等,留著中短胡須的中年帥哥,正站在門內,一臉無奈的看著罵街的潑婦。
中年帥哥身后,還立著一位滿臉不忿的美婦人,幾次欲要出門與那胖夫人說理,都被中年帥哥攔住。
李澤心道:“這中年帥哥應該就是賈雨村了,果然一副好樣貌。至于他身后那位,當是那位甄家丫環出身的夫人,嗯,這個時候賈雨村的正妻應該病故了。”
原著中,賈雨村做了縣太爺后,遇見嬌杏,便討來做了二房。
一年后,嬌杏便生了個兒子,再半年,賈雨村嫡妻病故,嬌杏被扶作正室夫人。”
這嬌杏,諧音“僥幸”也。
李澤的出現,讓那胖婦人暫時停下了辱罵,詫異望來,隨后便是一愣。
李澤占據的這具身體本就生的好看,在他穿越后體質又得到了改善,皮膚變得如玉般細膩有光澤,頭發烏黑,眼神清亮,精氣神無比飽滿,整個人站在那里好似會發光似的。
不僅胖婦人看呆了,那位嬌杏夫人也看得一呆。
她本以為自己丈夫已是天下間一等一的好相貌,沒想到竟還有人能更勝一籌。
“這少年生的一副好皮囊,也不知是哪家的孩子?今日方知世上真有那芝蘭玉樹般的人物。”
嬌杏暗想。
李澤對于胖婦人和嬌杏夫人的注目禮絲毫沒有感到局促,只當沒看見一般,上前兩步,朝著賈雨村站立處行了個大禮,口中唱諾道:“學生李澤,見過老師。”
那胖夫人這時回過神來,見這突然闖進來的年輕人明顯是同對方一伙的,口中再次罵罵咧咧起來,不過聲勢較之前卻是小了許多。
賈雨村見到李澤動作,也是微微愣了一下,旋即恍然道:“哦,你便是我那位族姐的孩子?”
“正是學生。”
“快快起來吧。”
“是,老師。”
李澤站起身,朝門外招了招手,一道宛如狗熊般雄壯的身軀走了進來。
那一瞬間,似乎整個院子都籠罩在他的陰影下。
賈雨村倒吸了一口涼氣,“嘶,好威猛的壯士。”
“他叫李象,是我家的護院。”李澤解釋了一句,朝李象招了招手,“阿象,把東西拿過來。”
李象走到近前,將身后背著的一個半人高的大木箱解下,捧在身前。
賈雨村面帶驚異的打量著眼前大塊頭,暗道:“有這樣的護院鎮宅,哪有什么不開眼的惡客敢上門啊。”
又想到剛剛自家的窘況,不由有些羨慕。
李澤單手將大木箱拎了過來,打開,里面裝著肉干、芹菜、龍眼干、蓮子、紅棗、紅豆這束脩六禮,以及碼的整整齊齊的十個小銀稞,正好十兩。
“老師,這是徒弟的束脩,請老師收下。”
賈雨村也沒有矯情,掃了一眼,退開一步,說道:“放屋子里吧。”
又見李澤這么小小的人兒,抱著這么大一個木箱子,人都快看不見,于是又道:“還是我來拿吧,莫要摔著了。”
說著便伸手想要將箱子接過來。
不料對面的李澤卻不松手,而是提醒道:“老師,這箱子很沉的。”
賈雨村剛剛親眼目睹李澤單手將箱子拎過來,心想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一只手就能拿得動,這箱子又能有多重?
于是笑道:“放心吧,為師也非是手無縛雞力之輩。”
“那學生可放手了?”
“放手吧!”
話音剛落,賈雨村就感到雙手一沉,整個人都往前傾去。
好在李澤早有準備,左手一伸,便將箱子穩穩托住。
另一只手則是扶住了賈雨村。
賈雨村一臉驚詫,第一反應便是:“這箱子竟如此之重!”
第二反應是:“這少年竟有如此大的力氣!”
耳邊傳來李澤那清朗中還帶著一絲稚嫩的聲音:“老師,還是我幫你放進去吧。”
這次賈雨村沒再說什么,默默的收回了手。
放好箱子,李澤揮了揮手,讓李象出門等候,自己則是同賈雨村聊了起來。
賈雨村也想了解這個新收學生的學業程度。
“不瞞師傅,學生以前頑劣,不愛讀書,只是最近突然醒悟,才將四書五經囫圇背了一遍,哦,還有《孝經》、《小學》、《四書集注》、《戰國策》、《文選》等也都背了下來。”
賈雨村一開始還聽得頻頻點頭,但當李澤說到《四書集注》時,臉色已是微微沉凝下來,當李澤說到《文選》時,直接勃然色變。
不過賈雨村還是耐心的等李澤說完,這才陰沉著臉道:“李澤,咱們讀書人要踏踏實實,為師是要了解你的學習進度,不是來聽你吹牛的。”
李澤愕然道:“老師,學生沒有吹牛啊!”
賈雨村心下不喜,暗道:“《四書五經》總共四十多萬字,普天下的讀書人能將其背下來的不在少數。《四書集注》也是四十多萬字,因為不少科考題目都是從中摘抄,也有人愿意將其硬生生背下。也有取巧的讀書人,專只背下《四書集注》和本經。但是《文選》——”
“那可是三百多萬字啊!!!這小子還說自己不過剛剛開始認真讀書,就將這些總計四百多萬字的書籍都背下了,這不是笑話嘛!”
于是他冷聲道:“是嗎,你說你都背下了,那我來考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