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籽實里的時光
- 冰箱里的過期牛奶
- 烈日下的殘雪
- 1815字
- 2025-08-29 07:45:56
霜降過后,花藤的葉子開始大片大片地黃。孩子放學回來,背著書包就往樓下跑,蹲在花墻前撿落葉。“這片最大,”他舉著片巴掌大的黃葉沖進家門,“能當書簽!”蘇晴正在廚房腌蘿卜干,案板上擺著個竹篩,里面曬著今年新收的牽牛花籽,黑得發亮,像撒了把碎墨。
陳默把樓下的花藤剪下來,捆成整齊的一捆,掛在露臺的欄桿上。“這藤能燒火,”他擦著剪刀說,“冬天燒爐子時添點,火旺。”孩子卻舍不得,非要留下最粗的那根,說要做個拐杖給張爺爺。他用砂紙把藤條磨得光溜溜的,還在頂端刻了朵小小的牽牛花,刻得歪歪扭扭,卻格外認真。
張叔的腿不太好,醫生讓少走路。陳默每天下班都去看看他,有時扶他在樓道里走走,有時搬個小馬扎陪他坐在窗前看花藤。“你看這藤,”張叔摸著孩子做的拐杖說,“去年還在樓下爬,今年就成了我的拐棍,緣分呢。”蘇晴端來剛熬的南瓜粥,聽見這話,悄悄往張叔的碗里多放了勺糖,甜香混著藥味,竟也不覺得沖。
孩子的作文題目是《我家的時光機》,他寫的是那個裝花籽的鐵皮盒。“盒子里有花籽,有我的牙,有爸爸的計劃,有媽媽的頭發,”作文里寫道,“每次打開它,就像看見時間在睡覺,等春天來了,就醒了。”老師把作文在班里朗讀,有同學問:“真的有時光機嗎?”孩子挺起胸脯說:“有!就是牽牛花,它每年都把去年的故事帶回來。”
陳默的筆記本快寫滿了,最后幾頁記著些瑣碎的事:“10月15日,孩子掉了第二顆牙,埋在花池東邊”“11月3日,蘇晴的圍巾被風吹到三樓,李阿姨撿回來洗干凈了”“12月1日,樓下的花籽收了三斤,分張叔半斤”。蘇晴翻看著,突然發現每頁頁腳的牽牛花,畫得越來越熟練,從最初歪歪扭扭的圓圈,變成了有花瓣有花蕊的樣子,像在跟著日子一起成長。
冬至那天,社區組織包餃子活動。蘇晴帶著孩子去幫忙,孩子負責給餃子捏花邊,捏得像朵小小的牽牛花。“這樣的餃子會開花,”他驕傲地告訴大家,“吃了能長高。”李阿姨看著他笑,眼角的皺紋擠在一起,像朵盛開的菊花:“想當年你還在襁褓里呢,現在都能幫著干活了。”蘇晴聽著,突然想起第一次帶孩子來社區,他還在學走路,搖搖晃晃的,像株沒長穩的嫩芽。
過年時,陳默帶著全家去給張叔拜年。張叔的孫子從外地回來,給爺爺買了個新的按摩椅。“你看這孩子,”張叔指著孫子對陳默說,“跟你小時候一樣,實誠。”孩子拿著自己做的牽牛花燈籠,給張叔的孫子講花墻的故事:“夏天的時候,花會爬到你家窗戶上,你就能聞見香味了。”張叔的孫子笑著點頭,給孩子發了個紅包,紅包上印著牽牛花的圖案,像個美麗的巧合。
開春后,孩子在學校的“種子交換會”上,把家里的牽牛花籽換了些向日葵籽。“我想讓花墻長出太陽,”他興奮地說,“這樣冬天也能暖暖的。”陳默在花池邊給向日葵騰地方,蘇晴蹲在旁邊撒牽牛花籽,指尖觸到冰涼的泥土,突然覺得所謂的時光,從來不是向前跑的,而是像花籽一樣,落在土里,再從土里鉆出來,帶著過去的溫度,長出新的模樣。
有天夜里,蘇晴被孩子的夢話吵醒。他迷迷糊糊地說:“花籽別睡了,快長大……”她走到露臺,看見月光落在鐵皮盒上,盒子的影子投在墻上,像個小小的房子。陳默也醒了,站在她身后說:“等孩子再大點,咱把花籽分點給孤兒院的孩子,讓他們也種出自己的花墻。”蘇晴回頭看他,發現他的鬢角又多了些白發,卻比年輕時更溫和,像被歲月磨亮的石頭。
初夏的一個周末,樓里的孩子們在花墻下開“花籽派對”,每個人都帶來自己收集的種子,放在一起交換。孩子把向日葵籽分給大家,換回了各種各樣的種子:有五角星形狀的,有米粒大小的,還有帶刺的。“這些都能種出花嗎?”他問陳默。陳默笑著點頭,指著遠處的天空說:“你看天上的星星,每顆都不一樣,花也一樣,各有各的好看。”
蘇晴看著孩子們在花墻下追逐打鬧,突然發現李阿姨的頭發全白了,張叔的背更駝了,而自己的孩子,已經快到陳默的肩膀了。花墻的新藤又開始向上爬,老藤的顏色越來越深,像條褐色的絲帶,把一年年的春天系在一起。她突然明白,所謂的年輪,從來不是冰冷的圓圈,而是這些帶著溫度的瞬間——是孩子掉的牙,是陳默的筆記,是張叔的拐杖,是花墻下的笑聲,是所有藏在時光里的愛與期盼,像花籽一樣,落在土里,就長出了整個春天。
那天晚上,孩子把交換來的種子放進鐵皮盒,盒子已經裝得滿滿當當。他抱著盒子說:“媽媽,這里面藏了好多春天吧?”蘇晴摸著他的頭,看著窗外的花墻在夜色里輕輕搖晃,藤蔓的影子投在墻上,像無數個細小的年輪,一圈圈向外擴散,把整個家都圈在了中間,溫暖而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