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朝堂之上
- 玄幻:我繼承了六十萬兩殺身禍
- 踏雪驚鴻
- 2128字
- 2025-08-24 21:54:14
李維剛回到自己房間,蕭疏影就顯出身形。
“這位燕姑娘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蕭疏影皺眉道。
下午她跟龍碧琳說了燕雪裳的事。
以公主殿下手里的情報,也搞不清楚這位燕姑娘說的是真是假。
當年奪嫡之事,根本就沒有任何記載,龍碧琳也不敢打聽。
天牢那邊,陽虛子給出的報告已經蓋棺定論。
就是一個洞虛境男修士想要劫獄,剛闖進天牢就被陽虛子發現并趕跑了。
至于這位燕雪裳姑娘,為何這么美麗卻無人知曉,只能說她可能真是海外秘宗的弟子。
公主殿下最后的意見是,既然李維想救人就讓他救。
但影姨得盯著他們,不能讓他們之間發生什么超越友誼的關系。
這要求倒是讓蕭疏影有些奇怪和心虛。
你一個大齡未婚公主,干嘛管李維這些破事……
是擔心他被別的女人拐走,不再為公主府效力嗎?
但感覺有些不對。
難道說……
可是你姨我才是最需要被盯著的啊,自己總不能賊喊捉賊吧。
呸呸呸,誰是賊啊,自己都是被那臭小子強迫的。
“可能這就是海外秘宗的底蘊吧。”李維替商雪雁解釋道。
這位燕姑娘從一開始就愿意坦白自己因為犯了劫獄的事而正在被大離追捕,不想連累救命恩人。
可見為人不錯。
后面對他的問題也是有問必答,唯一可疑的就是她本人的身份罷了。
但是出門在外,誰沒幾個身份呢?
只要對他和公主府沒什么惡意,就行了。
蕭疏影顯然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微微點頭,便不再糾結此事。
接著又是針灸藥浴貼貼。
第二天凌晨,李維就出門前往了公主府。
早朝就是這么早,沒辦法。
馬車里,龍瀟瀟正襟危坐,看起來有些緊張。
龍碧琳坐在她對面,姐妹兩人都戴著面紗,穿著厚重華美的宮裝。
到了宮門前,蕭疏影留在車上等候。李維三人剛下車,便有太監提著宮燈前來引路。
畢竟是公主府車駕,這些宮人可不敢怠慢。
那太監看到兩位公主身后跟著個陌生男人,眼神詫異,但也不敢出聲詢問。
到了金鑾殿,龍碧琳帶著兩人站到了宗室的位置,安靜等候。
那些官員看見玉真公主帶著個男人,都露出奇怪的眼神。
有些甚至偷偷傳音討論起來。
李維四下打量,感覺這大離的朝廷禮制倒沒有很嚴苛,至少他沒看見類似糾察御史的存在。
不過今日他穿著是八品舍人的官服,就算真有糾察御史也找不到他的毛病。
他朝中間首位看去,那里站著的就是丞相公孫問。
這位大離丞相,相貌清瘦,面白無須,看起來很精神的樣子。
似乎是注意到李維的視線,公孫問轉頭朝他看了一眼。
只是很平靜的打量,眼神里沒什么情緒。
李維知道公孫問肯定認識自己,也知道自己投靠了公主府。
兩人第一次見面,李維就確定這老頭的城府很深。
他莫名有種感覺,那份罪證還真不一定能扳倒公孫問。
權術陰謀還是太吃操作了,自己想玩過這種老狐貍,很難。
還是攀登武道,成就永劫對自己來說更簡單。
到時候任他陰謀詭計,一力破萬法。
不多時,太子和四皇子也來了,蕭疏影通過傳音告訴了李維他們的身份。
太子龍鳴看起來是個三十多歲的青年,面容有些陰鷙。
他一來就發現了站在龍碧琳身后的李維,便直勾勾地盯著李維,毫不掩飾眼中的敵意。
在經歷了三叔和左封寒兩次行動失敗以后,龍鳴也反應過來李維并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昨晚他終于通過調查在京城爆火的《大離周報》發現了李家和公主府的關系。
頓時恍然大悟自己派出的那個冒充相府死士的刺客是怎么死的。
沒想到這廢材居然還能勾搭上他那個向來高傲的妹妹。
想到自己身為兄長,卻連龍碧琳完整的臉都沒看到過一次就無比煩躁。
那林佩瑤也想方設法避著自己。
他貴為太子,往林府跑了不知道多少次,卻連面也見不上。
自己這個未來的天下之主就這么讓人嫌棄嗎?
等他登上皇位,一定要讓這些自以為是的女人付出代價。
相比于太子,四皇子龍嘯則要低調得多。
這位晉王看起來就像個讀書人一樣,溫潤如玉,安靜站在屬于自己的位置上,不偏不倚。
太子有知政的義務,四皇子則擔任龍衛指揮使,正四品官職。
所以這兩人一直都是上早朝的。
眾多皇子皇女之中,也只有他們兩人有此殊榮。
龍衛共有四名指揮使,八位副指揮使,負責京城的治安和情報工作。
和五城兵馬司不同,龍衛基本不負責雞毛蒜皮的小事。
他們管的都是武者和官員。
有時也要外派到地方上開展工作,甚至在國外進行間諜活動。
皇帝讓龍嘯做這個位置,就是為了考察他做事的手段。
除此之外,龍碧琳手下的玉真衛同樣有一些糾察職權。
所以群臣都知道皇帝真正中意的子嗣只有這三人,尤以晉王龍嘯為甚。
又因為龍碧琳是女人,大離還沒有出過女帝,所以支持的人最少。
平時龍碧琳是不能隨便來這金鑾殿參加早朝的,今日召她前來是為了和親之事。
只是她不僅帶著今天的主角天陽公主,還帶了自己府上的一個舍人?
這好像不是很合規矩。
不多時,一個身著紅色龍袍的中年男子緩步走出,在龍椅上坐下。
群臣紛紛彎腰行禮。
這方世界,武道繁盛,武者自有傲骨,所以就算是皇帝也不能讓人隨便下跪。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當然有事。
鴻臚寺卿當即出列。
“啟稟陛下,魏國來使崔衍已于昨日重申和親之請,仍為宓王世子曹皓求娶天陽殿下。”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這位大離皇帝龍胤面無表情地問道。
“臣以為答應和親對我大離更為有利……”
“魏國兵鋒盛烈,眼下只能答應此事了……”
“臣反對和親,這只是魏國的試探之舉……”
眾多大臣紛紛表態,最后同意和親的果然占絕對多數,反對者只有寥寥幾人。
因為大離最能打的鎮北王現在賦閑在家,這些文武百官都摸不準這仗能不能打。
那干脆不打,反正又不是嫁他們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