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系統
- 靖難焚書
- 塞北只有冬和夏
- 2225字
- 2025-08-11 17:08:17
第四天清晨,急促的敲門聲將云玉驚醒,問了聲“誰。”
“楊志強。”
匆忙的穿上衣服,只見楊志強有些焦急地站在門外。
“怎么了,楊警官。”
“麻煩你跟我去醫院一趟。”
“又發生什么事了嗎?”云玉換了身衣服,上了警車。
“王明宇也成了植物人。”
這個答案讓云玉震驚不已。
到了醫院,看到王明遠那一刻,云玉突然感覺身子一空,多年來壓在心底的仇恨瞬間化為虛無。
“這是怎么回事?”云玉平淡的問。
“還在調查中。”
“那我能做些什么?”
“這是在王明宇身上發現的,你看看認識不?”楊志強將一個封口袋拿了出來,隨后遞給云玉一雙白手套。
戴上手套后,云玉拿過來封口袋,口袋內裝著一個長四厘米、寬3厘米大小的白色陶瓷四方塊,厚度大概兩毫米,四方塊一側帶著很多碳纖維觸針,另一側印著三宇科技的商標。
“這應該是無線腦機連接器。”云玉不確定的說:“不過這款產品正在研發中,三宇科技還沒實際應用。”
“我們在王明宇腦后發現的。”
云玉指著躺在病床上的王明宇,示意能看看嗎,楊志強點了點頭。
在護士的幫助下,云玉看見了王明宇腦后的傷疤,一股熟悉感涌上心頭,這不跟她父親腦后的傷疤一樣嗎。
“他不是在拘留所里嗎,怎么會有這東西?”云玉有些不解。
“有人在拿給他的衣服里藏了這個。”
“那是誰啊?”
“李逸豪。”聽到這個名字時,云玉有些愣神,想起了拘留所外那個身影。
“抓到他了嗎?”
“嗯,更確切的說是救回來的。”云玉有些茫然的看過去。
楊志強把云玉帶到了另一個病房,李逸豪臉色有些蒼白的躺在那里。
“他是怎么了?”心里突然有一些感動,或許是因為成為植物人的王明宇吧。
楊志強沒有回答,而是和護士一起將李逸豪的身體側翻,在他的腦后,云玉看到了和王明宇一模一樣的疤痕。
“也變成了植物人?”云玉不確定的問,楊志強點了點頭。剛剛的感動一下消失不見,云玉感覺有一個巨大的迷霧籠罩著她。
“楊隊,專家組讓我們趕快去三宇科技。”一名警察跑了進來。
“怎么了?”
“三宇科技的服務器自動重啟了,影像交互系統出了問題。”
楊志強揉了揉太陽穴:“云玉,看來還得麻煩你和我們走一趟。”
云玉點了點頭。
三宇科技會場內,系統已經重啟完畢,只是所有屏幕全都漆黑一片。
“李博士,怎么回事?”
“剛查完,一個量子服務器的量子糾纏態被破壞,短時間內大量的量子比特同時退相干,產生了大量的熱,導致芯片和電路故障,這個服務器負責控制影像交互系統的,所以系統內的影像無法向外傳輸。”
“李博士,能不能用些通俗易通的語言。”
“就是電路過載燒斷了。”云玉回答道
“對,就是這個意思。”李博士抬了抬眼鏡,看了一眼云玉。
“但這種情況不應該發生啊?這個服務器只是起輔助作用的,平時代替主服務器運行部分功能,一旦損壞,主服務器應該接管這些功能。”
“這個我們查過了,主服務器的確是接管了這些功能,但沒有把糾纏的量子比特分發出去。”
“這不可能。”云玉立即否定,“服務器沒有與外部網絡連接,除非內部程序出了問題。”說這句話時,云玉有點心虛,因為在會場上,李逸豪是唯一一個接觸核心程序的人。
“我們進行了初步排查,內部程序沒有問題。”這讓云玉的心踏實了一些。“但是,在排除所有可能后,我們專家組一致認為是主程序在主動攔截這些指令。”
“這......”云玉有點不敢確定,“你的意思是程序產生了自主意識?”李博士點了點頭。
“依據,依據是什么?”
“你看,這是我們保存下的部分影像資料。”李博士打開了電腦內的一個截圖,一座大殿內,一位頭戴烏紗帽、身著青色朝服、腳踏皂鞋的古人出現在眾人面前。
云玉覺得有點眼熟,但一時想不起來是誰。
“這是誰啊?”楊志強終于插上了話。
“系統標注解縉。”
“編纂永樂大典那個?”
“是的,但外貌特征不對。”
“李博士,你別賣關子了,說重點吧。”
“歷史上這個時期的解縉應該矮小黑瘦,可你看看這位,大腹便便,皮膚油亮光滑,身高得1米75。”
“那像誰啊?”
“福聯集團董事長吳尚東。”
“是的,是的,我說怎么這么熟悉。”云玉一下想了起來。
“你再看看這位。系統標注是胡廣,這是建文帝欽點的狀元,雖然外貌形象在歷史上沒有記載,但原本擬定的狀元王敬止因為其貌不揚被黜為第二名,所以胡廣至少也應該相貌端正。可這位實在是......”
“太丑了吧。”楊志強直言不諱。
“這不是運海集團董事長孫敬安嗎。”因為他的外貌太有特點,云玉的印象很深刻。李博士隨即點了點頭。
隨后他又先后放了二十四個圖片,全都是古人形象,但外貌卻是社會上有名有姓之人。李博士放下了鼠標:“目前查證的二十六個人都是《永樂大典》第一批編纂人員,其余人員,因為史書上沒有記載,現在無法一一進行排查。”
“李博士,除了這些線索,還有其它有價值的信息嗎?”楊志強用手抹了抹臉。
“有。經我們專家組比對分析,我們確定了三點:第一,現場昏迷的人員都在系統內靖難卷有對應的古人;第二,對應的古人都是第一批負責編纂《永樂大典》的人員;第三,現場昏迷147人,第一批編纂《永樂大典》的人員也是147人。我們推斷,這147人的意識全部進入了三宇科技的‘知行’系統中。”
“這有點科幻了吧。”楊志強有點懷疑。
“那就得問問云玉女士了。”
云玉皺了皺眉頭:“有一個腦電波振蕩理論認為人的意識可以被提取出來,并以電腦程序為載體而存在,三宇科技一直在以這個理論為基礎進行研究,但那需要超乎想象的運算能力,超高分辨率和靈敏度的腦機接口,據我所知,三宇科技還沒有成功。”
“我們認為三宇科技已經做到了。”李博士反駁。
“證據,證據在哪里。”云玉提高了聲調。
李博士拿出了一個封口袋,里面裝著一塊陶瓷方塊,和楊警官拿給云玉的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