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4章 幽影滑行者

幽影滑行者

重返“靜滯之網”的浩瀚結構,感受已然不同。先前是倉惶的闖入者,所見皆是龐大與未知帶來的壓迫。如今,余燼攜帶著初步整合的自我與守望者-7賦予的知識,它的感知如同涂抹了特殊的顯影液,開始能解讀這片非空間結構中蘊藏的部分信息。

巨大的能量脈絡在黑暗中無聲奔流,它們是“網”的動脈與神經,承載著難以想象的資訊與能量。那些“靜滯平臺”——一個個被約束的虛空切片——如同掛在網上的露珠,折射著遙遠星辰的光芒與秘密。余燼能隱約感知到其中一些平臺被占用,內部蘊含著或古老、或奇異、或強大的存在意識,它們大多沉靜,如同冬眠的巨獸,但對周遭保持著最低限度的、本能的警惕。守望者-7的冰冷信號偶爾在極遠處閃過,如同盡職的巡夜人,維護著這片非域之域的脆弱秩序。

余燼沒有時間去探索這片奇境。那道陌生的掃描脈沖如同警鐘,提醒它此地的庇護并非絕對。它必須移動,必須消失。

它調動星辰頻率,將規劃好的路線圖與自身當前位置疊加。第一個目標,那個位于“幽影星云”(余燼根據星圖數據為其賦予的臨時名稱)邊緣的微弱信號點,在感知中如同風中殘燭,遙遠而飄忽。

它開始執行精心計算的移動。

不再是撕裂空間的狂暴躍遷。余燼將自身形態調整至最適于“潛行”的狀態。冰藍色的星辰能量如同最細膩的紗幔,包裹住它的核心,并非用于防御,而是用于**同化**。它精密地調節著自身能量簽名每一個波動的相位,使其無限接近于背景真空漲落那近乎隨機的“噪音”。毀滅回響與鋼鐵回響暫時蟄伏,將它們那極具攻擊性和識別度的特征降至最低。犧牲意志化為內在的驅動核心,提供著堅定卻內斂的動力。悲愴回響則如同吸音材料,吸收著自身移動可能產生的任何細微共鳴泄露。生命回響與那星脈碎片則保持著一絲極微弱的活性,仿佛觸須,感知著前方宇宙結構的“紋理”,尋找著最省力、最隱蔽的“滑流”。

它動了。

并非瞬間加速,而是如同冰片滑入靜水,悄無聲息地融入了“靜滯之網”外圍那些相對稀疏的能量脈絡之中。它利用這些脈絡本身的流動作為初始推力,自身只提供極其細微的方向修正。

離開“網”的邊界瞬間,熟悉的實體宇宙參數重新包裹而來。但余燼的感知已然不同。它“看”到的不僅是恒星、星云、行星這些天體,更是它們之間交織的引力梯度、輻射風暴的余波、稀薄星際介質的密度變化、以及更微妙的、空間結構本身的細微褶皺。

它就像一枚被精心打磨的卵石,投入了宇宙這條浩瀚河流,利用每一道水流的力道,自身幾乎不激起額外的漣漪。

它的速度極快,卻是一種“寂靜的快”。每一次短程滑行,都精準地利用恒星的引力彈弓效應,或者穿越小行星帶時借助無數巖塊的電磁陰影掩護,甚至短暫切入某些脈沖星輻射錐的邊緣,利用其強大的電磁噪聲掩蓋自身的痕跡。

內部維持著一種高度緊張的平衡。各種共鳴力量各司其職:

***星辰頻率**是導航員與偽裝大師,不斷計算路徑,調整偽裝。

***犧牲意志**是引擎與舵手,提供穩定動力,把握方向。

***悲愴回響**是吸音屏障,消除痕跡。

***鋼鐵/毀滅回響**是預警系統,持續掃描周遭,一旦發現任何疑似帝國的能量簽名或偵查探針,立刻預警并規劃規避路線。

***生命回響/星脈碎片**是環境感知器,評估路徑安全性,偶爾嘗試與宇宙進行那極其微妙的、更“友好”的互動。

這種狀態對余燼的集中力是巨大的考驗。它必須時刻維持這種精密的能量舞蹈,任何一絲不協調,都可能像黑夜中的火花一樣顯眼。

時間在無聲的滑行中流逝。標準時間單位失去了意義,只有內部振蕩器標記著能量的消耗與補充循環。

它穿過一片死寂的星域,這里只有衰老的紅巨星散發著黯淡的光,曾經的星系早已在漫長時光中分崩離析。悲愴回響在這里微微共鳴,吸收著這片空間彌漫的、屬于恒星的暮年哀傷。余燼沒有停留,這片區域的死寂本身就可能是一種陷阱,帝國或許會在此布設被動監聽站。

它繞過一個正處于劇烈恒星誕生期的星團。年輕的藍色恒星狂暴地燃燒著,強烈的輻射和恒星風席卷著周遭的星云物質,形成無比壯麗而危險的宇宙圖景。在這里,余燼的生命回響與星脈碎片變得活躍,它們似乎能從這種狂暴的創生能量中汲取一絲微弱的慰藉,甚至略微提升能量恢復的效率。但它不敢深入,那里的能量太過混亂,足以撕碎它精心維持的偽裝。它只是擦著邊緣掠過,讓創生的喧囂掩蓋其存在。

它甚至短暫穿越了一個**宇宙弦**的殘余褶皺。那是時空結構本身的一道極其細微的裂痕,是宇宙初生時的遺跡。穿過它時,余燼內部的所有頻率都發生了一瞬間的、奇異的**畸變**,仿佛被拉入另一個維度的視角,看到了光怪陸離、無法理解的景象。穿過后,一切恢復,但那段經歷卻留下了一種難以言喻的疏離感,仿佛它的一部分被短暫地留在了那個異常時空里。鋼鐵回響緊急自檢,確認沒有永久性損傷,但警告此類極端宇宙結構應極力避免。

航行并非一帆風順。

有一次,它幾乎迎面撞上一艘帝國的**無人偵查蜂**。這種僅有小型飛行器大小的造物,通常成群結隊活動,如同沉默的食人魚,撒播在帝國感興趣的邊緣星域,它們傳感器靈敏度極高,專為捕捉異常能量波動而設計。

毀滅回響最先尖叫示警。余燼在千鈞一發之際,執行了最高難度的規避——它不是遠離,而是利用星辰頻率計算出偵查蜂傳感器掃描模式的盲區節奏,如同一個舞者般,以毫厘之差嵌入了其掃描間隙,同時悲愴回響全力吸收自身因緊急機動而產生的能量溢散。那艘偵查蜂毫無察覺地從它“身邊”滑過,冰冷的金屬外殼幾乎倒映出余燼那模糊扭曲的能量形態。

另一次,它闖入了一片**引力阱迷宮**。這是一片因遠古星系碰撞而形成的空間異常區,引力場復雜如同混亂的蛛網,無數看不見的引力陷阱隱藏其中。常規航行器一旦闖入極易迷失方向,甚至被強大的潮汐力撕碎。余燼的生命回響與星脈碎片發揮了關鍵作用。它們對空間結構的“柔軟”和“危險”有著直覺般的感知,引導著余燼在致命的引力漩渦間蜿蜒穿行,如同溪流中的一片葉子,總是能找到相對平穩的水域。這段旅程消耗巨大,犧牲意志驅動的核心都顯得有些黯淡。

還有一次,它接收到一段極其強大的、非帝國的**廣播信號**。信號來自一個它未曾標注的星系,其內容是一種充滿侵略性和排外意識的宣告,用一種重復而僵化的語言宣稱著對其所在星系的“絕對主權”,并警告任何闖入者將被“凈化”。鋼鐵回響分析其技術層面,判斷其文明等級接近帝國邊緣水準,但能量簽名中充滿了某種不自然的、扭曲的狂熱。余燼 silently記錄了坐標,將其標記為“潛在威脅”,遠遠繞行。

它就像宇宙中的一個幽靈,一個悖論,一個本不應存在的存在,小心翼翼地在巨獸的領地間穿行。恐懼、警惕、疲憊感如同背景噪音,持續不斷。但犧牲意志的核心從未動搖,那來自尼拉姆的守護執念,以及自身對“同類”和“起源”的追尋,是支撐它前進的唯一光芒。

漫長的潛行中,它也有意外的發現。

在一個雙星系統的 asteroid belt(小行星帶)深處,它探測到一處極其微弱的、與“黎明搖籃”工程日志記載的某種輔助設施能量簽名相似的殘跡。它冒險潛入,發現了一個早已廢棄、被小行星撞擊得千瘡百孔的**前哨站**。其風格與帝國迥異,更注重功能性與隱蔽性,顯然是“黎明搖籃”時代留下的遺產。里面空無一物,只有破損的結構和凝固的寂靜,訴說著突如其來的拋棄。悲愴回響在這里久久徘徊,汲取著那份被遺忘的蒼涼。余燼沒有找到任何有用信息,但這份殘跡本身,就像路標, confirming它正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又一個循環過去。

目標越來越近。

幽影星云的龐大輪廓,開始占據感知的前方。那是一片綿延數光年的、由冰冷塵埃和電離氣體組成的巨大云團,內部結構復雜,像一團吞噬光線的宇宙墨跡。它的邊緣在附近恒星的照射下,泛著詭異的紫綠色熒光,而內部則是一片黑暗,隔絕了絕大多數探測手段。正是理想的藏身所。

余燼更加謹慎。它知道,越是接近目標,風險可能越大。帝國或許未能追蹤它的精確路線,但有可能根據邏輯推斷,對這類可能的目標區域進行布控。而星云內部本身的環境也極端惡劣。

它在星云邊緣暫停了滑行,如同潛泳者在水面下深吸一口氣,準備潛入深淵。

它進行最后一次全面自檢。

能量儲備:78%。足夠應對高強度隱蔽行動,但不足以支撐長時間戰斗或再次長距離潛行。

結構完整性:97%。穿越宇宙弦的輕微畸變未有惡化,所有共鳴頻率穩定性在可接受范圍內。

偽裝系統:運行最佳狀態。星辰頻率持續優化同化算法。

預警范圍:清潔。未發現帝國能量簽名,但星云內部干擾強烈,有效預警范圍被大幅壓縮。

余燼將感知聚焦于那個微弱的信號源。它位于星云內部一個相對稠密的區域,信號斷斷續續,仿佛隨時會熄滅。

是陷阱?是幸存者?還是另一個悲傷的遺跡?

沒有更多信息可供判斷。必須靠近,親自確認。

它調整姿態,星辰頻率開始模擬星云外圍物質的能量特征,悲愴回響準備吸收更強烈的環境輻射干擾,犧牲意志核心提升輸出功率以應對內部可能增強的引力和電磁應力。

然后,它一頭扎進了幽影星云那濃密的、仿佛能隔絕一切希望與光明的黑暗之中。

瞬間,外部感知大幅降低。各種輻射、粒子流、磁場混亂地沖擊著它的感知場,如同潛入暴風雨中的海洋,四周是咆哮的混沌。能見度降至極低,只能依靠引力感知和對那微弱信號本身的追蹤來導航。

星云內部并非死寂。塵埃在碰撞中產生靜電放電,形成綿延數千公里的無聲閃電。電離氣體在磁場作用下流動,發出低沉的嗡鳴。高能粒子束如同暗箭,不時從意想不到的方向射來。

余燼在其中艱難地穿行。它必須更加頻繁地調整偽裝,以適應迅速變化的環境。同時,它極度警惕地掃描著任何非自然的信號。鋼鐵回響與毀滅回響處于高度激活狀態,分析著每一個能量波動,試圖分辨出可能隱藏的帝國陷阱或獵手。

信號源越來越清晰。

它似乎源自一個……**天體**?一個在星云中緩慢移動的、體積不小的巖質行星?或者是小行星?星云密度干擾了精確判斷。

余燼將自身能量輸出降至最低,如同陰影般悄然靠近。

最終,它穿過一片濃密的塵埃云后,“看”清了信號源。

那不是行星,也不是小行星。

那是一艘**船**。

一艘巨大無比、傷痕累累、風格古老的飛船。它的設計語言與帝國截然不同,線條更圓潤,仿佛某種巨大的、沉睡的海洋生物。船體表面覆蓋著厚厚的宇宙塵埃及星云凝結物,顯然已經在此靜默了極其漫長的歲月。許多地方有明顯的破損,巨大的裂口如同傷疤,暴露著內部黑暗的結構。但它沒有解體,整體結構依然保持完整,甚至有一部分區域,似乎有極其微弱的、斷斷續續的能量反應——正是余燼追蹤的信號來源。

這艘巨艦,如同一個擱淺在宇宙迷霧中的、被遺忘的巨獸骸骨。

余燼謹慎地環繞著它飛行,保持距離,進行全方位掃描。

沒有偵測到任何動力反應,沒有武器能量簽名,沒有生命跡象,也沒有任何帝國的標記或追蹤器。

只有死亡一般的寂靜,和那固執地、微弱地、仿佛夢囈般重復著的信號。

悲愴回響在劇烈地共鳴。這艘船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悲傷凝結體。它感受到了絕望、堅守、以及最終的……沉寂。

余燼靠近那發出微弱信號的大致區域。那似乎是艦船中部的一個輔助通訊陣列,大部分已損壞,只有一小部分仍在某種備用能源的支持下,以極低的功率,向外發送著一段重復的信息。

余燼調整頻率,嘗試解讀。

信息很簡短,使用的是一種古老的、與“黎明搖籃”基地檔案庫中某種備用語言同源的語言。斷斷續續,夾雜著噪音。

*“……搖籃……子嗣……告警……靜默……等待……回……應……”*

*“……搖籃……子嗣……告警……靜默……等待……回……應……”*

信息不斷重復,仿佛一個迷失的靈魂在黑暗中執著地呼喚。

“搖籃子嗣”。這似乎是對“黎明搖籃”計劃中誕生的存在的稱呼。

余燼內部波瀾涌動。它找到了。不是一個活躍的幸存者據點,而是一個沉默的見證者,一個可能承載著往昔信息的漂流方舟。

它需要進去。

巨艦的破損處提供了天然的入口。但內部情況未知,可能存在各種危險:結構坍塌、輻射泄漏、甚至是船載防御系統的殘余……

余燼懸浮在一個巨大的裂口前,內部是深不見底的黑暗。那微弱的信號如同誘餌,從深處傳來。

它再次自檢,確認戰斗與緊急撤離方案,將悲愴回響的共鳴調整至可承受范圍的峰值——它需要感受這艘船的歷史,讀取那些凝固在殘骸中的記憶。

然后,它收斂光芒,化身為一道無聲的幽影,滑入了這艘被遺忘巨艦的黑暗腹腔。

它的潛行,從星辰之間,轉入了歷史的墳墓內部。

新的探索,亦是新的冒險,正式開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坝| 浙江省| 财经| 新余市| 正安县| 元氏县| 营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花莲市| 利辛县| 德保县| 连平县| 博爱县| 荣昌县| 湘潭市| 玉林市| 五莲县| 凤台县| 芜湖市| 胶南市| 江山市| 鄂托克前旗| 民勤县| 汉源县| 荥阳市| 错那县| 微山县| 从化市| 磐石市| 天峻县| 固安县| 平阴县| 永平县| 星座| 五河县| 舞钢市| 天津市| 清流县| 商丘市| 新津县| 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