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努力的地球人
- 量子囚徒的一點二倍速逃亡
- 第25號宇宙
- 3328字
- 2025-08-25 12:23:23
華夏聯盟航天中心的主控大廳里,全息屏幕上的地球模型正以 0.01天文單位/天的速度向外偏移。一凡的能量軀體站在觀測臺角落,半米高的銀灰色輪廓映著屏幕綠光。屏幕右下角的進度條顯示:地球軌道遷移計劃完成度 37%,月球氦三日供應量已提升至 187噸,剛好滿足三層引力錨定環的最低能耗需求。引力錨定環的升級赤道上空的三層引力錨定環正在進行第七次功率測試。最內側的環體泛著淡藍色的量子光暈,每秒 3000轉的轉速讓周圍的時空泛起漣漪~這是用月球礦脈提煉的高純度氦三驅動的量子約束場,能產生相當于月球引力 1.2倍的拉力,雖然遠不及 118層世界那些能固定行星的巨型設備,但已經起到效果了。一凡的能量指尖劃過觀測屏,調出環體的共振參數:58.3赫茲的振動頻率與地核自轉形成微妙的諧波,屏幕上的應力分布圖顯示,這種共振能讓地球的軌道偏移速率提升至 0.012天文單位/天。
距離引力波抵達還剩 1090天。
“再加 30%功率。“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通過量子通信傳至環體,三層光環突然亮起刺眼的白光,將赤道上空的云層染成銀白色。下方的城市里,數百萬工人正加班加點組裝推進器陣列,他們的安全帽在陽光下反射出密集的光點,像撒在大地上的銀粉。新聞播報的全息畫面里,記者站在錨定環的投影下激動地喊道:“再有 730天,我們就能抵達火星軌道!“~沒人知道,這個時間節點恰好是引力波抵達前的 360天,是一凡通過修改軌道參數計算出的安全窗口。
距離引力波抵達還剩 1089天,錨定環的功率穩定在 120%閾值,地球的軌道偏移速率如期提升。一凡看著屏幕上逐漸拉大的地日距離,能量軀體的輪廓因能量流動泛起細微的波紋~這不是為了逃離太陽,而是為了讓地月系統在引力波沖擊時處于最佳位置。全球協作的熱潮亞馬遜雨林的超導電纜鋪設現場,來自 118個國家的工程隊正用量子焊接技術連接電纜接頭。這些直徑 3米的超導材料能將月球的氦三能量傳輸至地球另一端的行星推進器,接頭處的量子鎖以 0.7赫茲的頻率閃爍。一凡的能量軀體藏在施工機械的陰影里,聽著工人們用通用語交流:“華夏聯盟的推進器已經安裝了 73%““非洲的氦三儲運站提前竣工““歐洲的量子計算機組破解了錨定環的應力難題“。當最后一段電纜對接完成時,全球能源網絡的全息圖亮起綠色,月球的氦三能量順著電纜涌向地球各地,行星推進器陣列噴出的等離子體光柱在赤道上空形成環形光帶,像在與熾熱的太陽爭輝。
聯合國大廈的廣場上,每天都有超過百萬市民自發聚集,通過全息投影觀看軌道遷移數據。當屏幕顯示地球已偏離原軌道 1.7天文單位時,人群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孩子們舉著“火星新家“的標語奔跑,他們的笑聲與推進器的轟鳴形成奇妙的和聲。一凡站在大廈頂端的旗桿旁,望著這片沸騰的土地,能量軀體的溫度從未升高~在人類眼中,這是奔向新家園的壯舉;而在他眼中,不過是為了讓地月系統在引力波到來前,為他能多爭取 0.3秒的窗口期間。
距離引力波抵達還剩 1085天。
全球協作效率提升至 92%,軌道遷移進度條以每天 0.5%的速率增長。父母實驗室的突破陳硯的實驗室里,全息投影的地球模型正懸浮在氦三結晶上方。當父親調整量子約束場的參數時,剛才還飄忽不定的地球模型突然穩定在火星軌道的坐標上,表面的藍色光暈與三層引力錨定環的頻率完全同步。“找到了!“陳硯的聲音帶著疲憊的興奮,他指著模型與結晶的共振點,“用月球礦脈的氦三激發 Y染色體的重復序列,能讓約束場的效率提升 37%。“
林夏立刻調出全球基因庫的數據,指尖在虛擬鍵盤上飛舞:“可以提取人類基因庫中的這種序列,制成量子催化劑注入錨定環。“她的目光落在模型旁的能量讀數上,“這樣一來,我們能提前 18天抵達火星軌道。“
一凡的能量軀體靠近投影,看著那些閃爍的共振點~它們的分布與 118層世界的恒星錨定坐標驚人相似。他悄悄釋放一道能量流,模型監視全息投影突然顯示出引力波沖擊的模擬結果:采用新方案后,地球的存活率從 67%提升至 89%。陳硯盯著數據愣住了,隨即抓起通訊器:“立刻給錨定環工程隊發新參數!“
距離引力波抵達還剩 1080天。
地球軌道遷移計劃完成度 58%。推進器陣列的等離子體光柱比之前明亮了三成,三層引力錨定環的量子約束場像透明的蛋殼,將地球溫柔地包裹其中。一凡望著意識心流上顯示不斷拉大的地日距離,能量軀體的輪廓在陽光下變得迷幻~人類的宏大敘事仍在繼續,而他知道,自己真正的考驗,將會 1080天后到來。
華夏聯盟航天中心的主控屏幕上,地球模型邊緣的推進器陣列正噴射出淡紫色的等離子體,將軌道偏移速率穩定在 0.015天文單位/天。一凡的能量軀體懸浮在控制臺旁,半米高的輪廓映著屏幕上跳動的數字,屏幕中央的進度條顯示:軌道遷移計劃完成度 63%,三層引力錨定環的量子約束場強度已提升至設計值的 130%。引力錨定環的過載測試赤道上空的三層光環正進行首次全功率運行。最外側的環體因高速旋轉泛起白色光暈,量子約束場在地面形成直徑百公里的投影,覆蓋了大半個非洲大陸。一凡的能量指尖觸碰觀測屏,調出環體的應力數據: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已達 150K,剛好能承受氦三燃料的最大注入量;環體與地核的共振頻率穩定在 58.3赫茲,每一次振動都讓地球向外軌道偏移 37公里。
距離引力波抵達還剩 1075天。
“再加 10%功率。”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傳來時,環體突然發出刺耳的嗡鳴,內側的量子光暈出現鋸齒狀波動。下方的推進器陣列同步增強輸出,等離子體光柱在大氣層中撞出環形的能量云,將云層染成金紅色。監控畫面里,工程人員正緊盯著壓力指數,當指針指向 140%閾值時,有人歡呼著擁抱在一起~他們不知道,這個數值是一凡通過修改傳感器參數設定的安全上限。
距離引力波抵達還剩 1070天。
錨定環的全功率運行將軌道偏移速率提升至 0.017天文單位/天。一凡看著屏幕上逐漸遠離的太陽,觀測直徑已縮小至原有的 93%,但日冕物質拋射的頻率仍在增加,最近的一次噴發僅差 118萬公里就擊中地球磁層。全球生產的高潮,月球氦三工廠的擴建工地燈火通明。月面礦脈的鉆井平臺從 73座增加到 118座,每臺鉆機的機械臂都以 0.7赫茲的頻率振動,與地球的引力錨定環形成共振。一凡看著月面的監控視角,視角是在礦脈頂端,看著提純車間的傳送帶將紫色的氦三結晶送入儲存罐,每小時的處理量已達 370噸,足夠支撐錨定環連續運行 118小時。
地球上的推進器生產車間里,流水線以每秒 3臺的速度組裝等離子體噴口。工人們穿著溫控服輪班作業,全息屏幕上的進度條每小時跳動 2.3%,車間的廣播循環播放著軌道遷移倒計時:“距離抵達火星軌道還剩 670天”。當第 11800臺推進器下線時,全球響起統一的警報聲~這是慶祝的信號,也是催促的號角。
一凡的能量軀體掠過亞馬遜雨林的超導電纜網絡,那些銀色的線纜在地面組成巨大的網格,將從月球運回的能量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地球各地。他停在非洲的能源分配中心,看著屏幕上的能耗數據:全球電力的 73%都用于軌道遷移,其中 41%直接供給引力錨定環。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效率,讓他想起 117層世界人類征服銀河系時的狂熱,只是這次的目標,僅僅是活下去。
距離引力波抵達還剩 1065天。
月球氦三的日產量突破 500噸,軌道遷移計劃完成度 71%。陳硯的實驗室里,全息投影的地球模型已能清晰顯示火星軌道的安全區。林夏將最后一組基因催化劑參數輸入系統,屏幕上的約束場效率突然跳至 148%:“用人類 Y染色體序列強化的量子催化劑,能讓錨定環的能耗降低 37%。”她指著模型上的紅色預警區,“這樣即使遭遇最大規模的日冕物質拋射,我們也能維持軌道偏移。”
陳硯調出引力波沖擊的模擬畫面:當引力漣漪抵達時,處于火星軌道的地球將受到 1.2倍地球重力的潮汐力,剛好在三層錨定環的承受范圍內。“還有 1065天。”他的指尖劃過屏幕上的倒計時,“足夠我們完成最后階段的遷移。”
一凡的能量軀體靠近模型,看著安全區邊緣的虛擬線~那里距離引力波產生的時空褶皺剛好 37萬公里,是他根據 118層世界的經驗計算出的安全距離。他悄悄注入一道能量流,模型突然顯示出更優的軌道參數:將抵達時間提前 73天,能避開仙女星系與銀河系融合產生的次級引力波。
陳硯盯著突然更新的數據,立刻抓起通訊器:“通知全球,調整推進器陣列的角度!”林夏在一旁補充:“把多余的氦三儲備起來,我們需要應對突發情況。”
距離引力波抵達還剩 1060天,地球軌道遷移計劃完成度 78%。三層引力錨定環的量子約束場在赤道上空形成淡藍色的光罩,推進器陣列噴出的等離子體光柱比太陽還要明亮。一凡望著全息屏幕上不斷靠近的預估火星軌道,能量軀體的輪廓在不斷跳動的光線下安靜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