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大宋改革
- 經營農家樂,開局呂布上門喝酒
- 郁悶酒鬼
- 2244字
- 2025-08-27 12:15:27
北宋的皇宮中,此時是另外一副場景。
當今官家趙煦,摟起袖子,手臂上正綁著一個布,有一根管子連著一個精妙的小儀器。
只是看著這東西,趙煦和趙佶就感覺到無比精妙,不應人間所有。
趙佶之所以在這里,是因為趙煦在知道他將來當皇帝有多荒謬之后,天天帶在身邊教訓。
當然,也有教導趙佶為君之道的想法。
萬一他無法逆天改命,那大宋也該早做打算,至少不能再經歷靖康之恥了。
因此,在沒有子嗣的情況下,提前培養趙佶,就很有必要了。
當然,趙煦肯定還是想自己活著的。
所以他尤為緊張,只感覺到手臂上一脹一脹,然后就沒有了壓力。
“李仙子,如何?”
聽到趙煦的話,李清照趕忙對照了一下現代人的血壓情況。
“75-99,是正常的。”
“再進行下一項。”
李清照直接給趙煦進行著簡單的體檢,都是市面上能買的儀器。
不過她發現,趙煦的面色看起來比之前紅潤了許多。
這是因為之前的趙煦有些毫無節制……
但是在知道自己要死了,他也是知道怕了,已經好幾天沒有跟后宮妃子同房了。
果然,人只有在面臨死亡的時候,才會做出改變。
“官家,我和溫侯呂布、宋武帝劉裕都討論過了,他們一致認為,我們大宋還是應該收復燕云十六州。”
檢查完之后,李清照神情嚴肅地說道。
回到正事,趙煦也是嚴肅了起來。
他當然是相信李清照的,按照李清照給的食譜和肉類,連續吃了幾天,他感覺身體真的有在變好。
當然,最主要的是他沒有熬夜了,而且也不早起,每天睡到自然醒……
連早朝都好幾天沒上了。
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沒有朝臣抨擊他,反而都夸贊他做得好。
這早朝誰想上誰上吧……
每天天都沒亮就要爬起來上朝,這誰頂得住啊?
于是,趙煦順勢改制,把早朝時間推后,而且頻率也變低。
反正真正的大事,不會在大會上討論。
趙煦感嘆道:“我也想收復燕云十六州,做夢都想,但是我大宋軍隊的戰斗力……”
就連皇帝也不得不承認,軍隊的戰斗力很拉胯。
正是因為有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才導致每次開戰之前就一片哀嚎。
在文官眼里,這些武將就是廢物。
“正因如此,官家,我們才得改革軍制。”
李清照當即鏗鏘道。
實際上,大宋的軍隊戰斗力并不弱。
就在去年,大宋和西夏之間進行了平夏城之役,大宋一舉擊敗敵軍三十萬,是宋夏之間少有的大捷,打得西夏求和了。
只要改變軍制,再在西北養一支軍隊,很快就可以把戰斗力提升起來。
“改革軍制?”
趙煦深吸了一口氣,顯得有些猶豫,但他畢竟還算英明,并不是想要否決,而是說道:“這些年,但凡我要改革,那些舊黨就會說:祖宗之法不可變。”
“官家,那就大力支持新黨啊,現在是你必須要堅定的時候了,如果作為官家都不堅定,還怎么能成功呢?”
李清照有著后世作為退路,一點都不怕。
當然,她唯一擔心的就是怕連累李格非等家人。
但即便如此,她還是直言不諱了。
在知道后來那么凄慘的靖康之恥,她無法無動于衷。
還好趙煦也是這么想的。
在他開始親政之后,立馬就召回神宗變法時的重要人物,如章惇等人,還追謚王安石為“文”,允許其配享神宗廟廷。
趙煦最討厭的就是司馬光這種道貌岸然的家伙,還把蘇軾、蘇轍等舊黨都給貶了。
所以,趙煦是支持新黨改革的,只是如同王安石變法一樣,不夠徹底。
現在李清照就是要讓他徹底一點。
趙煦猶豫了一下,就點頭了:“自當如此,那該怎么改革軍制?”
現在已經是大宋生死存亡之際了,改革總比等死要好!
而且,他們現在還有‘上天’支持,趙煦還是充滿信心的。
李清照當即說道:“恢復將兵法,然后官家還需要親自控制禁軍,至少也得多露臉。”
聽到李清照的話,趙煦還沒說話,端王趙佶就說道:“李仙子,這是不是有些不妥?若是恢復將兵法,這些軍官造反怎么辦?”
趙煦頓時看向李清照。
大宋自立國起就提防武將,導致將不知兵,兵不知將。
將兵法,就是像以前那樣,固定將軍和士兵的隸屬關系,提高戰斗力。
李清照正襟危坐地說道:“今時不同往日了,當初大宋剛立國,人心不定,所以不能讓將軍帶兵。”
“但是現在,大宋承平日久,是時候恢復將兵制了,即使將軍有野心,底下士兵為了太平生活也不會答應。”
“不錯。”
趙煦立馬點頭:“只要安插親信就行了。”
實際上他也是這樣做的,比如他就重用了章楶,這才得以對西夏大勝。
于是,趙煦就這樣決定恢復將兵制。
當然,先從邊軍開始。
“對了,官家,我帶回來的那些土豆,得趕緊種了,那是仙物,只要操作得當,每畝可得幾十石。”
“放心吧,我立馬派人去種。”
土豆這種農作物,只要真的有這種產量,不需要他們大肆宣傳,只要透露出去消息,朝臣們就會發瘋的。
農業文明,最喜歡的就是高產的農作物了。
但無論多么高產……卻總會鬧饑荒。
李清照和趙煦兩人又討論了一會,隨后就離去。
“官家,流血犧牲需要有人頂在前面,我看蔡京就不錯。”
趙煦想著李清照的話,不由納悶:“蔡京不是李仙子親戚嗎?”
“難道他適合做孤臣?”
既然如此,趙煦愿意給蔡京一個當孤臣的機會。
隨后,他還看向了其他名單。
“元祐六年進士,宗澤,現在是龍游縣令,靖康年間有名的武將、忠臣。”
“韓世忠,當前才十歲……”
“張俊……”
趙煦緊緊握著這份名單,這些都是李清照所說的‘抗金名將’,他正需要這些人才。
可惜,還有一個李清照備受推崇的岳飛,此時還沒出生呢……
此時,李清照回到家里,李格非看到她說道:“照兒,尚書右仆射之子趙明誠向李家提親……”
他還沒說完,李清照就回道:“爹爹,女兒如今不是凡塵之人,不應有此姻緣。”
在知道了自己的‘一生’之后,李清照自然看不上趙明誠了。
靖康之難中,趙明誠身為湖州知府,不僅沒有組織反抗,而是跟通判毋丘絳、觀察推官湯允恭半夜縋城逃走。
這讓李清照極為不恥。
“這,好吧。”
李格非也沒辦法,李清照向來有主見,只能拒絕這門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