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九月里一個靜謐而又美好的夜晚,皎潔的月光宛如潺潺流水般傾灑在大地上,給世間萬物都披上了一層銀紗。尼古拉正沉浸在這寧靜的氛圍中時,突然接到了一封來自圣彼得堡的絕密指令。這份指令猶如一道緊急軍令,打破了夜晚的平靜——一批新型速射炮即將運抵前線戰場。這些可不是普通的火炮,它們裝備著先進的液壓緩沖系統,在理論上擁有著驚人的射擊速度,每分鐘能夠發射三十發炮彈。然而,要想讓這些威力巨大的武器真正發揮作用,運輸船隊必須先突破敵人嚴密的封鎖線,才能順利交付使用。
在這關鍵時刻,伊萬·科馬羅夫挺身而出,主動請纓帶領英勇無畏的哥薩克騎兵執行這項艱巨而又危險的接應任務。為了躲避敵人的耳目,他們精心策劃了一場巧妙的偽裝行動。眾人化裝成中國苦力的模樣,巧妙地混入了挑夫隊伍之中。那些沉重的大炮零件被小心翼翼地藏在裝滿茶葉的竹簍里,隨著隊伍在崎嶇的道路上顛簸前行。一路上,大家都提心吊膽,生怕稍有不慎就會露出破綻。
果不其然,途中他們遭遇了日軍嚴格的盤查。日軍士兵們目光犀利,仔細地搜查著每一個人和每一件物品。情況萬分危急,眼看就要暴露的時候,老水手薩沙急中生智。他扯開嗓子,唱起了那首充滿異域風情的俄國民謠《伏爾加河船夫曲》。他那沙啞而富有感染力的歌聲在空氣中回蕩,竟讓日本哨兵產生了誤解,以為這只是當地漁民在進行娛樂活動。于是,日軍放松了警惕,大手一揮,放行了他們。
終于,歷經千辛萬苦,他們抵達了安裝現場。這里仿佛變成了地獄熔爐一般,戰火紛飛,槍聲不斷。工程師們不顧生命危險,在槍林彈雨中緊張地調試著那些精密的儀器。熾熱的空氣讓他們汗流浹背,汗水滴落在滾燙的炮管上,瞬間滋起陣陣白煙。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專注和堅定,他們知道,自己肩負著重大的使命。
當第一門速射炮試射成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見炮彈如流星般劃過夜空,其軌跡形成了一道優美的拋物線,準確地命中了十里外的標靶。那一刻,歡呼聲差點沖破云霄。可是,喜悅的情緒轉瞬即逝。日軍的偵察機很快就鎖定了他們的位置,緊接著,鋪天蓋地的轟炸如同暴雨般接踵而至。爆炸聲震耳欲聾,火光沖天,整個現場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就在這一片混亂當中,蘇西找到了證明自己價值的絕佳機會。他敏捷地爬上瞭望塔,毅然決然地充當起了活體觀測儀。他那稚嫩的童聲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顯得格外尖銳:“左舷五度!仰角增加兩分!”他的喊叫穿透了重重硝煙,清晰地傳到炮位操作手的耳中。操作手們迅速按照他的指令調整角度,于是第二輪齊射便以雷霆萬鈞之勢向來襲的敵機編隊射去。一時間,敵機被打得七零八落,紛紛墜毀。
戰后,當人們仔細查看時才發現,少年蘇西的手臂早已布滿了碎片劃傷的痕跡,但他卻渾然不覺。原來,在激烈的戰斗中,腎上腺素激增讓他暫時忘記了疼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戰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