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項目方案的那周,葉窈幾乎泡在了圖紙和數據里。經過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復測,竹材低溫抗彎強度穩定在12.8MPa,她以此為基準,重新調整了生態廊架的支撐結構,將徐行之建議的“0.2冗余量”精準融入設計,連節點焊接的角度都細化到0.5度偏差范圍內。方案定稿那天,晨光透過項目區的窗戶,在她繪制的最終效果圖上投下暖金色的光斑,竹制廊架蜿蜒穿過竹林的曲線,既貼合自然肌理,又藏著扎實的力學邏輯。
“葉姐,最終方案核對完畢,所有數據溯源記錄和結構計算書都齊了。”小林把厚厚的文件夾放在桌上,眼里帶著敬佩,“這次多虧你盯著,我以后再也不敢馬虎了。”
葉窈笑著拍了拍他的肩:“數據無小事,咱們一起進步。下午三點的方案確認會,你負責演示材料檢測部分,別緊張。”
下午的會議由葉窈獨立主持。她穿著綠色西裝套裙,領口的竹葉胸針在燈光下閃著微光,站在投影幕前,條理清晰地講解方案:“我們采用‘竹木復合+藤編加固’的雙層結構,主支撐柱間距調整為1.8米,既保證抗雪壓強度,又保留視覺通透感;節點處用隱形榫卯工藝,解決了之前擔心的積水問題……”
她展示著結構受力模擬動畫,屏幕上的竹架在虛擬積雪荷載下穩如磐石。團隊成員提問時,她總能精準引用數據回應,從供應商資質到施工周期,無一不細致。寧晶芯坐在臺下,看著葉窈從容自信的樣子,悄悄給徐行之發了條消息:“你家設計師現在氣場全開,比你當年剛帶隊時還穩。”
徐行之沒回消息,卻在會議室外的茶水間站了很久,手里捏著一份他熬夜整理的“竹材施工常見問題手冊”,最終還是沒進去打擾。
會議結束當天,公司創始人蔣淮序突然來視察。這位年近五十的企業家穿著簡單的白襯衫,沒帶隨從,徑直走進了S+項目區,目光落在葉窈桌上的方案效果圖上。
“這是竹韻生態廊架的最終方案?”蔣淮序的聲音溫和卻帶著穿透力,手指輕輕點在圖上的支撐節點,“這里的榫卯結構,用的是老城區項目改良后的工藝?”
葉窈心里一緊,隨即鎮定回答:“是的蔣董。我們在老城區扶手工藝基礎上,增加了防腐涂層,適應戶外潮濕環境,測試數據顯示使用壽命能延長至15年以上。”
蔣淮序挑眉,拿起數據手冊翻了翻:“低溫冗余量加了0.2?第三方檢測報告我看過,你們留的安全系數很扎實。不過我更關心施工落地,這種弧形廊架的竹材彎曲度控制,供應商能做到多少誤差?”
“誤差控制在±2毫米內,我們和供應商簽了專項協議,每批材料進場前都會現場復測,施工隊也是老城區項目合作過的團隊,熟悉竹木特性。”葉窈遞上施工保障方案,“這是我們制定的‘材料-施工-驗收’三級把控流程,蔣董可以看看。”
蔣淮序翻方案時,寧晶芯和徐行之聞訊趕來,站在旁邊沒插話。只見蔣淮序指著一處藤編加固細節問:“這里為什么不用金屬連接件?成本會低很多。”
“考慮到生態融合性,藤編與竹木的彈性模量更接近,能減少溫度變化導致的應力開裂。”葉窈解釋道,“我們算了成本賬,雖然初期投入高3%,但后期維護費用能降低20%,長期更劃算。”
蔣淮序合上方案,看向葉窈的目光多了幾分贊許:“小葉是吧?小寧跟我提過你,老城區項目的竹材創新做得不錯。這個方案邏輯清晰,細節考慮得比我預期的還周全,尤其是把人文溫度融進了結構安全里,這才是我們做生態項目的初心。”
他轉向徐行之和寧晶芯:“S+項目就按這個方案推進,給葉設計師配足資源,需要哪個部門配合,直接調動。”頓了頓,他拍了拍葉窈的肩,“年輕人有想法、肯鉆研,好好干,公司需要你這樣的設計師。”
葉窈的心跳得飛快,臉頰發燙,輕聲道:“謝謝蔣董認可,我會繼續努力。”
蔣淮序離開后,項目區爆發出低低的歡呼。孫靈薇激動地抱了抱葉窈:“葉姐你太厲害了!蔣董很少夸人的!”寧晶芯笑著說:“我就說你能行,這下徐總監沒話說了吧?”
徐行之走上前,把手里的手冊放在桌上,耳尖泛紅:“蔣董剛才問的施工問題,手冊里有補充案例,你看看。”他沒說夸獎的話,卻在轉身時低聲道,“方案做得很好,比我預期的……好。”
葉窈拿起手冊,指尖劃過他密密麻麻的批注,心里像被晨光灌滿。她看著窗外漸沉的夕陽,忽然明白,真正的認可從來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在一次次風波里站穩腳跟,把方案從圖紙變成扎實細節的過程。
項目區的燈光次第亮起,葉窈翻開方案,在扉頁寫下“不忘初心,扎實生長”。她知道,這只是S+項目的一個節點,未來還有更多挑戰,但此刻掌心的溫度和心頭的暖意都在告訴她:那些藏在硬殼下的堅持與溫柔,終將在時光里,結出最堅實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