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白兔奶糖,煤油燈(求追讀月票)
- 帶著空間到88年,從賣荔枝發家
- 花樣年華似水
- 3231字
- 2025-08-29 00:01:00
桌上已經放著不少的瓜子,花生,柑橘,蘋果,大白兔奶糖等等。
在堂屋內,有十來個人了,他們手里,褲兜里,都有著這些東西。
尤其是蘋果,大白兔奶糖,在這個時期,在李宇他們村上可是稀罕物,難得碰到,李宇給他們,他們都拿著了。
“宇娃真是出息了啊!”
“我就說宇娃出去了肯定出息,能掙大錢。”
“寧大姐享福了。”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這些個嬢嬢,老太太們,對李宇就是一陣夸。
李父去做飯了。
妹妹李紅拿著書包和一些吃的去她房間了。
寧媽媽跟李宇陪著這些嬢嬢,老太太聊天。
之后陸陸續續又來了一些看熱鬧的,有男的,有些小孩子。
他們來了,自然也能分到一些東西吃,在這方面,李宇不計較,而且換來一片稱贊聲,聽著挺舒服。
那個劉三孃也過來了。
她問李宇,“宇娃,你在深城那邊做什么,一個月能掙多少錢?”
這問題,其他人也好奇。
李宇這次回來帶了自行車,電視機,收音機,還有兩個大包包,買了很多東西,拿出來吃的東西也不便宜,所以,他們在想李宇是不是真的掙了大錢。
若是,在深城那邊好掙錢,一些人或許就想去試試,或者讓家里的兒女出去掙錢。
李宇說道:“我們這些外地過去打工的,基本是去工地上,或者進廠,一個月能拿到一百多塊錢吧。”
一百多塊錢!
眾人驚訝。
寧媽媽也驚訝,因為之前李宇跟著別人去的時候,說的是能掙六七十一個月,沒想到兩年時間,已經可以掙一百多了,翻了一倍左右。
“真這么多啊?”陳四孃問道:“那些活好不好做?沒怎么讀書的人能干嗎?”
李宇說道:“工地上干活,就是修房子,蓋樓房,下苦力。
進廠的話,服裝廠,食品廠,電子廠,雖然不用下苦力,但時間也長。
這些工作,都是從早上干到晚上的,一個月沒什么休息時間,很苦。”
有人不認同:“再苦能有在地里干活苦,關鍵是種地換不來什么錢。
要是能一個月掙一百多,苦一些,累一些也值得啊,比種地強多了吧。”
有人看法不同,說道:“太遠了,感覺不安全,回來也不方便。都是拖家帶口,干活的走了,地誰來種?”
現在還沒有免除上交公糧,所以需要有人種地,不可能都出去。
劉三孃說道:“我們這輩人老了,就不出去了。但年輕一輩,可以出去闖一闖。
宇娃現在就是最好的榜樣嘛,出去把錢掙回來了。
宇娃,在外面安不安全?”
李宇應道:“只要自己安心干活,不出去亂來,還是比較安全的。
大部分工地,工廠,都有宿舍,包吃住的。只要管得住自己,不跟那些游手好閑的人混在一起,就不會有什么事。
在外面是比在家里種地掙錢多些,但距離遠,有些人可能會不習慣,而且工作時間長,沒什么休息時間,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
若是,有人想去,最好還是有長輩帶著一起去,好管著下。”
李宇支持他們出去闖蕩,但他并不想由他帶出去,不然出個事,都無法交代。
眾人也聽出來了,李宇是不想帶人出去,免費出事后擔責任,他們都能理解。
如此一來,就要考慮長一輩的人出去,或者長輩帶著年輕人出去。
但要下決心,就要考慮各方面,家里的地,老人,小孩等等,不是輕易能決定的。
李宇當初出去,是托了他三姑那邊的關系,跟著他三姑父的表親一起去的深城,只是之后那個表親又去了其他地方,而李宇一直待在深城。
“飯做好了。”
李父來到堂屋說。
其他人見此,紛紛起身離開,不可能留在李宇家吃飯。
寧媽媽掃地,李宇把桌上的東西收拾下,把大口袋,編制口袋,還有電視機,收音機放到李紅的房間去。
“妹,吃飯了。”
李紅在房間里用水彩筆認真畫畫。
“大哥,你看,我畫的我們家的貓,像不像?”
“挺像的。先放下,吃飯。”
“好的。”
家里沒有狗,有一只橘花貓。
“沒有肉,明天讓你爸去趕場買點回來。”
午飯的菜都是蔬菜,蘿卜,白菜,酸菜,紅苕干飯,紅苕比米飯多。
在李宇的記憶里,家里一個月吃不上兩回肉,即使是紅苕干飯都比較少,不干活的話,一天都是紅苕稀飯。
不只是他家,村上,大隊上,這個時期,內陸地區的鄉下,生活水平就是這樣的。
穿越過來的李宇適應性強,也不挑食,沒有潔癖,有什么吃什么。
想吃好的,之后弄就是。
“這里有兩千塊錢,你收著,以后多買些肉吃。”
李宇拿出一個小布包,里面有兩千塊錢,不算是百元大鈔,還有幾百塊錢的十塊的,五塊的,兩塊的,一塊的,角錢,分錢,方便寧媽媽以后用。
暫時就給這么多,太多了,不好解釋,也可能嚇到家人。
就這樣,寧媽媽,李父,李紅三人都嚇到了。
“兩千,這么多?”
寧媽媽驚訝,心里算了一番,兒子一個月一百多,兩年時間,都存起來,也只有兩三千吧?
現在買了自行車,電視機,收音機,還有這么多東西,加上平常的一些開銷,怎么可能還有兩千塊錢。
錢太多,寧媽媽就會擔心兒子是不是做了什么違法的事,是不是搶來的?
李宇看出她臉上的擔憂,解釋道:“我在工地上干了一年多時間,現在沒有干了。
在做點小生意,賣水果,能多掙一些錢。
你們放心吧,我可沒有偷,沒有搶。”
為了讓他們安心,李宇把開水果店的個體戶注冊的資料給他們看。
李父小學畢業,寧媽媽中學畢業,李紅在讀初一,都能看懂上面的字。
“你是個體戶注冊的資料,深城那邊個人做生意比我們這邊容易很多,上面有公章,錯不了。”李宇說道。
有了這個東西,寧媽媽他們基本信了,只是沒想到李宇在做生意了。
生意的事情,他們不太了解,但只要李宇是做正事,合法合規就好。
“媽,我哥回來了?”
忽然,門外傳來李明的聲音。
他在外面玩兒,聽說李宇回來了,還買了自行車,電視機,就飛奔回來。
李宇看到李明,他穿著棉衣,棉褲,棉鞋,以及帶著鴨舌的毛線帽,身上有些泥土。
十五歲的,念初三的李明,已經有一米六幾。
“哥,你真回來了!”
進門看到李宇,李明瞪大眼睛看著,感覺到了李宇身上的變化,還有一種生疏,瞬間就變得有點拘束起來。
“天天到處跑,吃飯了才知道回來,自己拿碗,再晚點回來就沒你的飯了!”寧媽媽把錢收起來,看著李明說道。
李明趕緊去拿碗盛飯,然后在李紅旁邊坐著,時不時看看李宇。
李紅說道:“二哥,大哥給我買了好看的書包,還有文具盒,鉛筆,鋼筆,水彩筆,還有筆記本……”
聽得李明眼紅,忍不住問:“哥,我呢,我有沒有?”
李宇笑著說:“吃完飯再說。你現在讀初三了吧,成績怎樣,能考上高中嗎?”
記憶里,李明讀書還可以的。
寧媽媽說道:“你弟讀書一直都不錯,現在在他們班上是前幾名,應該能考上高中。”
李明點頭:“沒問題的,我有把握。爸還說讀書沒用,讓我別讀高中,要花很多錢。
哥,我要是考上了高中,你說,我讀不讀?”
不等李宇開口,寧媽媽先是瞪了一眼李父(李父悶頭吃飯),然后說:“別聽你爸的,只要你能讀,媽就供你一直讀。
現在你哥能掙錢了,可以幫你,不過你可要記住了,是你哥幫了你的。”
李宇說:“能讀書就好好讀,高中,大學,只要你有能力考上,我都支持,出錢讓你讀。”
李紅急著說道:“大哥,我也能考上高中,以后還要考大學,你也要支持我呀。”
“都支持,看你們兩個,誰能成為我們家,成為我們村里,大隊上的第一個大學生……”李宇鼓勵道。
這個年代,高中生都很有份量,更別說大學生了。
李明,李紅,有能力讀,李宇支持下,對他來說都是小事。
之后更多的話題是問李宇這兩年在深城的經歷,李宇給他們說說深城的情況,以及將來的一些變化,讓他們先有個底,以后接受新事物更容易,更快。
飯后,李明和李紅就圍著李宇,他們要看電視。
李宇把黑白電視機拿出來,沒什么好的地方放著,就放在碗柜上。
然后找一根長竹竿,把天線弄起來。
中途,來了一些人,多是年輕人,有李明一批的,有李紅一批的,有跟李宇一批的,比如劉三孃家的馬偉,陳四孃家的馬強。
李宇拿出瓜子,花生,柑橘,蘋果,大白兔奶糖來招待他們。
這些人對電視機都好奇,幫著李宇弄。
弄了一個多小時都沒有信號。
“應該是下午沒有節目,不是信號的問題。下午六點左右再看,應該就有節目了。”
暫時放下電視機的事情。
沒有節目看,大家有點失望。
本來想著傍晚過來再看看。
哪曾想,下午五點多時,突然停電了。
這個年代,在農村,停電是家常便飯,而且電壓還不穩定。
直到晚上都沒有來電。
“啊,怎么還不來電,我要看電視!”
“來電,來電!”
李明和李紅急得不行。
沒有電,晚上點煤油燈。
這個時期,蠟燭比煤油燈貴,因此沒電的時候,大家基本都是點煤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