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白云廠的第一個本科生
書名: 1991,從化肥廠開始作者名: 深秀本章字數: 2093字更新時間: 2025-08-26 17:00:00
雖然早就知道,今天來食堂吃飯的人會很多,但是當看到二三十名工人,一窩蜂朝著自己這邊沖過來,負責打菜的鄧阿姨還是嚇了一大跳。
上次看到這種場面,好像還是在幾個月前吧?
那時候,每天中午下班的鈴聲一響,她這小小的食堂里,就會變得非常熱鬧。
但自從二車間停產以后,食堂也跟著變得冷清了。
就連后廚買的菜,每天都用不完了,工人們也因此在打菜的時候,經常跟她抱怨食材不新鮮。
時隔多月,再一次看到有這么多工人來食堂吃飯,鄧阿姨也是忍不住有些激動,連服務態度都跟著變得熱情了起來。
“今天這個酸菜魚好吃,我給你多舀一點,拿過去慢慢吃!”
“豆腐?豆腐沒了。換這個土豆燉茄子吧,這個也好吃!”
“西紅柿炒雞蛋,好嘞,給你添上!”
“別急,別急,大家排好隊,慢慢來!”
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三葷三素加兩個湯,一共八種菜,就被工人們給打完了。
鄧阿姨看著空空的菜盆,感覺今天的工作很充實,臉上不由自主掛起了滿足的微笑。
外面。
秦樂此刻正端著飯盆。
他特意沒有坐在食堂里的桌子上吃,而是來到外面,和工人們一起站在空地上吃,這樣正好可以跟他們聊聊天。
他和幾名工人,圍成一個扇形,面朝著食堂與車間中間的草坪。
二車間唯一的女工劉月,就站在秦樂旁邊。
劉月邊吃就邊問道:
“秦廠,我看你下午回來的時候,手里拿著一本很厚的筆記本,你平時記筆記的本子都那么大的嗎?”
我?
我可沒有記筆記的習慣……
秦樂笑道:“這可不是我的筆記本,而是一位資深電器維修工的。
上面有他幾十年來,維修電器設備的經驗和維修記錄等等,是一本內容豐富的電工維修技能寶庫。”
“幾十年的筆記本?”
劉月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那寫這本筆記的老師傅,可真是把它保管得很好啊。”
“是的。”秦樂點點頭。
秦樂剛才排隊打飯的時候,又翻看了一下這個本子。
他發現,與其說這是徐電工幾十年工作留下的筆記,倒不如說是一本教科書。
上面的內容非常豐富,但卻又并不混亂,甚至還有一個目錄,將整個筆記本分成了十多章的內容,分門別類的闡釋各種維修知識。
秦樂判斷,即便沒有系統給的那兩張技能卡,普通人正常閱讀這本筆記,應該也能有不少的收獲。
只不過,這其中的一部分內容,可能比較復雜,加之用的書面語言較少,口語化表達與簡化描述較多。
因此如果在不使用技能卡的情況下,自行閱讀這本筆記,估計效率會非常低。
這么一想,或許那兩張所謂技能卡,應該被叫做悟性卡更為貼切?
不過無論怎樣,現在化肥廠確實比較缺高技術的維修人才,所以這些獎勵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秦樂自己作為廠長,雖然以后大概率不會自己親手去修理各種設備。
但是,哪怕僅僅為了對各種設備,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他肯定是要使用一張技能卡,從而迅速學習這些知識的。
那么剩下的唯一問題便是,另外一張卡要給誰用呢?
目前來看,適合的人選有兩位。
一位,是二車間主任蔣振華。
另一位,則是謝淑云今天招收進來的一位新員工。
這位新員工,名叫張少華,是謝淑云所招收的新員工里,唯一的一名大學生學,而且學的還是機械制造專業。
這個年代,大學生還是比較少見的,連秦樂都只是讀了個中專。
秦樂雖然沒時間去問過謝淑云,但想必在招這位張少華的時候,給他開的工資待遇,應該是比較高的。
之前在車間里轉悠的時候,秦樂曾看到張少華跟著一名老師傅學習機器操作,看上去很認真,對他的印象還不錯。
秦樂覺得,無論是讓蔣振華還是張少華,深入學習一下電氣修理知識,對于他們今后的長期發展來說,都會有不錯的影響。
現在趁著兩人都在旁邊,他便把他們叫了過來。
“蔣主任,少華,你們倆過來一下。”
兩人聽到叫自己,便端著飯盆走了過來,秦樂于是把他們倆單獨拉到旁邊。
“秦廠長,什么事?”
秦樂喝了口海帶湯潤了潤嗓子:“是這樣的,前幾天我從一個朋友那里,搞來了一本很有價值的電工筆記,上面有非常全面的電器維修相關知識。
我打算先自己學習一下上面的東西,然后再給你們兩人中的其中一個,也學習一下。
畢竟你們兩人,一個是二車間主任,一個是廠里未來肯定會大力培養的大學生嘛。
所以我想問問你們,有沒有這方面的意愿?”
說完,秦樂繼續刨飯,同時看著蔣振華與張少華兩個人的反應。
蔣振華吃飯的速度慢了下來,嘴里慢慢抿著一塊魚肉,沒有急著回答。
張少華則是立刻積極地表態,道:
“秦廠長,我想學!
無論修理還是什么,只要是對提高工作能力有幫助的,我都愿意學!”
態度不錯,但你能不能先把筷子停一下——秦樂心中做出如此點評。
他沖這狼吞虎咽的小伙子點點頭,然后看向蔣振華。
“蔣主任,你呢?”
蔣振華將一根魚刺緩緩吐在了飯盆邊上,然后涮了一下嘴,才看著秦樂,一本正經地回答道:
“報告秦廠長,我當然也愿意學。
畢竟我現在工資,是全廠最高的600塊!
您給我安排什么任務,我都會認真完成。”
蔣振華回答得很認真,對待秦樂提出的問題他表現得很嚴肅,秦樂甚至能從他的回答中,聽到一種責任感。
但是,與張少華比起來,秦樂覺得他這個回答,似乎缺少了一點激情與主動性。
所以總的來說,蔣正華與張少華兩個人,前者是在強調自己工資拿得高,所以“應該”去學。
而后者,則是在表達自己希望提高工作能力,因此“想要”去學。
他們兩人,誰對學習這本筆記的積極性更強?
那自然顯而易見,是張少華。
不錯,看來白云廠招進來的第一名大學生,覺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