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劍釘禪心
- 江湖路從火云傳奇開始
- 花生米拔罐
- 2127字
- 2025-08-24 20:12:27
昏月如霜,林間殺機陡盛。
但見漫天暗器如飛蝗驟至,箭矢似流星破空,齊齊向慧安周身罩來。
慧安身懸半空,無從借力,只得將雙掌翻飛狂掃,不護周身,獨守心脈、咽喉、面門幾處要害。
任憑銀針似蜂群般沒入皮肉,霎時間僧衣盡赤,鮮血縱橫。
映雪所發(fā)四箭之中,他勉力蕩開射向面門的一箭,余下三箭竟不閃不避,任其貫穿肩頭、腰腹與膝骨。
但聞噗嗤數(shù)聲,箭簇透體,血花四濺,竟較先前玄明傷勢尤重三分。
然正是這般舍命之舉,教他在絕境中掙得一線生機!
下落之際,他眼中驀現(xiàn)決絕之色,借中箭反沖之勢加速墜下,雙掌凝聚畢生功力,如烏云蓋頂般向謝自然天靈壓去!
這一掌快若閃電,慧安胸前空門大開,竟不顧自身防護!
慧安這般同歸于盡的舉動,大出幾人所料。
眼見雙掌距謝自然心口僅余三寸,這一掌若中,必定心脈俱斷,回天乏術(shù)。
生死一線間,謝自然臨危不亂,雙腿倏地向后勾出,恰恰纏住古樹枝干。
上身如蝮蛇昂首,下身似百足攀木,借力向上疾躍。
電光石火間,這詭譎身法竟教他堪堪避過致命掌擊。
更在瞬息之間,二人易位而處。
慧安掌力落空,重重擊在地上,震得指骨發(fā)麻,枯葉紛飛;
謝自然卻倒懸枝頭,如蝙蝠垂掛,自上而下俯瞰著他,手腕陡然一抖,避水劍寒芒大盛。
他借倒掛金鉤之勢,使出一招“天河倒瀉”,長劍如白虹貫日,寒芒墜地,直刺慧安后腦!
慧安聽得腦后惡風(fēng)襲來,急欲擰身閃避,奈何重傷之軀終究慢了一剎。
但聞“噗嗤”一聲,劍鋒順著其半擰的肩頭洞穿而過,自左肩直透右肩,竟將側(cè)臥于地的慧安生生釘在泥土之中!
血花在昏月下綻開,宛如紅梅落雪。
慧安悶哼一聲,掌中佛珠散落一地,恰似菩提子落,緣盡今生。
夜林寂寂,殺聲驟歇。
唯見一道白影倒懸古枝,衣袂染血,隨風(fēng)輕揚。
那人足勾虬干,頭下腳上,恰似金雞倒立于幽暗之間!
手中三尺青鋒直貫而下,將個僧袍破碎、渾身浴血的身影牢牢釘在地上!
夜風(fēng)嗚咽,古樹影簌,昏月凄迷照血染。
朦朧深處一時萬籟俱寂,唯聞鮮血滴落枯葉之聲簌簌。
恰似更漏將盡,梵唱已遠。
藏身樹后的映雪與臥地不起的玄明,俱都瞠目結(jié)舌,怔怔望著那白袍染血、倒懸枝頭的身影。
但見其人衣袂飄飛,眸光如古井無波,恍若天人臨凡,不由得心旌搖曳,震撼難言。
玄明更是難以置信地揉了揉雙眼,不慎牽動內(nèi)傷,咳出大口鮮血。
然身上痛楚,遠不及眼前景象教他心神俱震。
那被長劍貫穿、釘在地上蜷縮呻吟的,竟是方才十招重傷他、五十招內(nèi)險些取他性命的大慈恩寺主持慧安!
此刻這般絕頂高手,竟被那風(fēng)姿出塵之人一劍釘?shù)兀瑒訌棽坏茫?
恍惚間,玄明只疑身在夢中。
不知過了幾時,但聞“啪嗒”一聲,倒懸枝頭的謝自然松開劍柄,一個筋斗翻身飄然落地。
甫一沾地,他卻面色驟白,身形晃了兩晃,險些栽倒。
旁側(cè)的映雪驀然回神,急忙自樹后閃出,纖手輕舒將他穩(wěn)穩(wěn)扶住。
映雪見他氣息紊亂,焦急漫上眉梢,不禁顫聲道:“你沒事吧?”
謝自然半倚在伊人肩頭,氣息雖虛浮如縷,卻仍勉力牽起唇角,給她一個寬心的笑:
“放心,不過真氣有些損耗罷了。”
說罷,他垂眸望向腳下,慧安渾身鮮血、皮開肉綻,氣息已微弱得如風(fēng)中殘燭,顯然命不久矣。
謝自然嘴角勾起一抹釋然的笑:“大師,這場較量,終究是在下僥幸勝了半招。”
“呃呃……”慧安被利劍釘在地上,艱難轉(zhuǎn)頭。
眸中狠厲早已消散,唯余無盡悵惘。
江湖人江湖死,輸贏既定,縱有萬丈雄心,終究化作過眼云煙。
“咳……咳!”
慧安猛地咳出兩口鮮血,染紅了身前泥土。感知生機漸逝,知自己時辰無多。遂強提最后一口氣,啞聲道:
“成王敗寇,貧僧落得如此下場,無怨無悔。臨終前唯有一事相求,還望五郎成全。”
話音未落,他又是一陣劇烈咳嗽,鮮血自唇角汩汩而出。順著衣襟蜿蜒而下,染紅了胸前僧袍。
謝自然見他已是油盡燈枯,自己也忍不住輕咳一聲,嘴角沁出絲縷血跡。他并未貿(mào)然應(yīng)允,只淡淡道:
“大師但說無妨。”
似是看穿謝自然謹慎,慧安凄然一笑,眸中泛起朦朧追憶之色,幽幽道:
“天寶十四載,玄宗荒廢朝政,寵信奸佞,漁陽鼙鼓驚破霓裳!
安史逆賊狼子野心,烽火燎原。翌年賊兵破長安,天子倉皇西狩。
那年貧僧尚是寺中小沙彌,猶記大慈恩寺自玄奘祖師弘法以來,蒙圣人禮遇,天官貴胄絡(luò)繹不絕,香火鼎盛無雙,堪稱佛門首剎。
可嘆一朝淪喪,待王師克復(fù)長安之日,唯見斷壁殘垣,經(jīng)卷散佚,野狐晝啼,思之令人泫然。”
兩行濁淚自慧安眼角滑落,墜入血污之中。轉(zhuǎn)瞬他神色忽變狂熱,聲調(diào)陡然拔高:
“自那日起,貧僧立誓要重振祖庭,不負玄奘祖師遺志,光復(fù)大慈恩寺往昔榮光!”
說到激動處,他又咳出數(shù)口鮮血,卻渾然不顧,沙啞續(xù)道:“然重振聲勢談何容易?
自武皇自讖彌勒佛轉(zhuǎn)世,臨朝稱制、登基為帝以來,天下佛宗欲要鼎盛,一門興衰皆系于天家。
然自古涉入天家權(quán)爭者,幾人能得善終?
此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光大宗門,貧僧只得放下青燈古佛,潛心權(quán)術(shù),擇六王爺為依仗……”
“實則自結(jié)盟那日起,貧僧便知難免鳥盡弓藏之局……
六王爺心性涼薄,素來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他功成之日,便是貧僧身死之時。”
慧安喘息片刻,眼中卻無懼色,唯余一片決絕,“為踐行平生之志,貧僧早將生死置之度外。
但能光大宗門,便是身死道消,又何足道哉!
這副皮囊,本就是為祖庭榮光而舍!”
夜林間一時萬籟俱寂,唯聞寒風(fēng)嗚咽。
謝自然、映雪與玄明俱緘默不語,靜聽這垂死高僧剖白心跡。
月光照見滿地血污,竟顯出一種凄艷的禪意。
……